宅家太久的人会“变傻”,以及,9种“扭曲性思维”和抑郁有关

文 / 健康生长
2021-08-31 00:14

感谢这场浪漫邂逅

你没有觉察到的事情, 就会变成你的「命运」

⊱21.08.30 10:00PM Miss you.⊰

本期心理学,你可以看到:

多达三分之二的情侣“谈恋爱前是朋友”

宅家太久的人会“变傻”

你的“毛茸茸朋友”,正在拯救绝望的家人

人际交往中,“脆弱型自恋者”的2个特征

9种“扭曲性思维”,和抑郁症有关

“没空赴约”会伤害友情,除非你这么说

01.

多达三分之二的情侣“谈恋爱前是朋友”

你是否觉得,男女之间没有“纯友谊”,异性恋男女根本就做不了朋友?

图 / 《当哈利遇到莎莉》

最近维多利亚大学发表在《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的一项研究中,有两个结论颠覆了这种观点:

  • 对多篇研究中 1900 名参与者的浪漫关系的分析表明, 有三分之二的爱情是从朋友关系开始的。

  • 对 298 名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最喜欢的恋爱方式,就是从朋友关系开始的恋爱 (47% 的人将其评价为最好的恋爱方式)。 在从朋友变成情侣之前,人们平均保持了近两年(21.9个月)的柏拉图式友谊。

对多篇研究中 1900 名参与者的浪漫关系的分析表明, 有三分之二的爱情是从朋友关系开始的。

对 298 名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最喜欢的恋爱方式,就是从朋友关系开始的恋爱 (47% 的人将其评价为最好的恋爱方式)。 在从朋友变成情侣之前,人们平均保持了近两年(21.9个月)的柏拉图式友谊。

看来,“恋爱前做朋友”不仅是可能的,没准还会更幸福。

02.

宅家太久的人会“变傻”

宅家虽然有挺多的快乐,但《Neurological Sciences》的研究告诉我们,在一个环境里呆得太久,有“变傻”的危险——研究者称之为“土拨鼠之日效应”。

《土拨鼠之日》是一个喜剧电影,男主去报道北美传统节日“土拨鼠日”,但却被困在了这一天:只能不停地在这一天醒来,并过着重复的生活。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者调查了 4175 名因新冠疫情被隔离的参与者,评估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认知能力。

结果表明:

  • 超过 70% 的参与者出现了无聊、沮丧和害怕被感染等负面情绪。

  • 约 30% 的参与者在隔离期间出现了认知问题(记忆力不好,或注意力无法集中)。

超过 70% 的参与者出现了无聊、沮丧和害怕被感染等负面情绪。

约 30% 的参与者在隔离期间出现了认知问题(记忆力不好,或注意力无法集中)。

为什么会出现认知问题?研究者指出,这和人们长时间呆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有关:

“记忆虽然是关于体验(发生了什么)的,但时间和地点等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因为环境因素将有助于我们检索这些记忆。当你每天都呆在一个环境中时,你所经历的事情也都发生在这个环境中,大脑就会很难区分这些记忆。

如果你就是喜欢宅在家里,记得多和他人交流、多锻炼,这样可能有助于保护记忆力。”

03.

你的“毛茸茸朋友”,正在拯救绝望的家人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对17位自杀幸存者(有一次/多次自杀,或有过严重自杀意念)进行了开放式访谈,希望了解是什么让他们“搁置了自杀念头”。

这篇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的研究中的很多发现,在以前都没有被充分探讨。

与自杀幸存者“搁置自杀念头”相关的因素有:

1)讲述自己的自杀经历,或听别人讲述他们的自杀经历

大多数自杀幸存者都提到了这一点。

听别人的故事,意味着获得同伴的支持:“听到其他有类似症状的人的故事,比如他们如何治疗,这是非常有力的。”

而讲述自己的故事,意味着深层次的自我表露,这会增加他们获得别人(家人、朋友或专业助人者)帮助的机会。

类似的自杀幸存者互助小组,可以让那些有过自杀经历的人相互支持,探索能帮到自己的方法

2)担心孩子和家庭

许多人提到了生存理由量表(reasons for living scale)中,被证明有助于减少自杀风险的条目。

比如:自己的精神信仰不赞成自杀、担心孩子受影响、感到自己对家庭仍负有责任等。

PS:生存理由量表由 Marsha Linehan 提出,她本人也是位自杀幸存者。

3)冥想、宗教、养只毛茸茸朋友

比如很多人提到遛狗时自己就会感觉很好,有人通过冥想帮助自己,有人说锻炼对他帮助很大。

也有一些别的因素对人们很有帮助,比如一个人说“承认同性婚姻的法律给了他活下去的理由”。

以往对自杀的研究,常常得到让人感到无力的概括性结论,比如“有过自杀行为的人,终生自杀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

但对这些自杀幸存者的访谈,让人看到了希望,研究者说:“即便遇到了灾难性事件,但他们在获得了创伤后成长,并在自我管理方面变得越来越好。”

04.

人际交往中,“脆弱型自恋者”的2个特征

自恋的人是什么样子?可能傲慢、霸道、外向更符合这种想象,但脆弱、顺从和内向的人,也可能是自恋的——他们可能是“脆弱自恋者”(又称“隐秘自恋者”或“内向自恋者”)。

“脆弱的自恋者”和一般的自恋者有何不同呢?

在《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英国和加拿大的学者们研究了“浮夸的自恋者(grandiose narcissism)”和“脆弱的自恋者(vulnerable narcissism)”。

学者们招募了 676 名参与者,评估了他们的自恋水平(“浮夸的自恋”用自恋人格量表NPI测量,“脆弱的自恋”用病理性自恋量表的脆弱自恋分量表PNI测量),以及是否希望获得社会地位(受到他人的尊重和钦佩)和社会包容(受到他人的喜欢和接纳)。

研究发现:

  • 这两种自恋者,都渴望社会地位,并认为自己比他人更优秀。但浮夸自恋者认为他们成功地获得了这种地位,脆弱的自恋者却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它。

  • 这两种自恋者,都不觉得自己获得了社会包容。但浮夸的自恋者并不希望得到社会包容,脆弱的自恋者是希望的。

这两种自恋者,都渴望社会地位,并认为自己比他人更优秀。但浮夸自恋者认为他们成功地获得了这种地位,脆弱的自恋者却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它。

这两种自恋者,都不觉得自己获得了社会包容。但浮夸的自恋者并不希望得到社会包容,脆弱的自恋者是希望的。

研究者表示:“总之,浮夸的自恋者认为他们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脆弱的自恋者认为他们没实现。”

05.

9种“扭曲性思维”,和抑郁症有关

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r》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存在9种“扭曲性思维”,可能和患抑郁症有关。

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的学者,研究了来自 7349 个 Twitter 账户(其中一些人之前曾在推特上说他们被诊断为抑郁症,另一些是随机选择的)的超过 600 万条推文,重点分析了 241 个和认知扭曲有关的短语的使用频率(比如“每个人都相信”这个短语,代表“读心术”式的扭曲思维,即认为自己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来看看,你是否曾经有过?(反正我是中了好多):

1)非黑即白:“没人喜欢我”、“要么忍要么滚”

2)没那么好(不合理地贬低自己取得的成就):“都是运气”、“要不是有小张,我肯定不行”

3)情绪性推理(完全基于自己的感觉做判断,忽视其他证据):“虽然他对我很好,但我知道他是装的”

4)贴标签(用判断代替事实):“我是个失败者”、“高考落榜,我是个loser”

5)放大自己的缺点(或贬低优点):“我性格很好,但这不重要”

6)漏掉积极信息(过多关注消极细节,而非整体情况)

7)一概而论 (根据几个例子,就得出一概而论的否定性结论)

8)往自己身上揽责(相信别人的消极反应都是因为自己):“他今天没和我说话,一定是因为我昨天做了件蠢事”

9)会算命(总是预测自己的消极未来):“不论我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成功”

研究发现:有抑郁症诊断的人更多地使用认知扭曲性短语(使用频率大概是其他人的2倍),尤其是“往自己身上揽责”和“情绪性推理”。

有抑郁症诊断的人,他们使用与“往自己身上揽责”和“情绪性推理”有关短语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人 (请见图d最上面两列)

研究者据此认为,“对于已有抑郁症诊断的患者,应该检测他们的认知扭曲程度,以此判断干预的重点是身体症状(昼夜节律差或疲劳),还是扭曲性思维。”

06.

“没空赴约”会伤害友情,除非你这么说

如果你朋友邀请你出去玩,但你说“我没空,不能去”,那么你们友谊的小船,就要晃一晃了。

根据人们的回忆,当他们的朋友以“没空”而不是“没钱”拒绝他们的邀请时,他们与朋友的亲密感会下降更多。

在一篇发表于《消费者心理学杂志》的研究中,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学者通过询问人们当他们的邀请被朋友拒绝时的感受,发现:

  • 当朋友以“没时间”为理由拒绝自己的邀请时,相比朋友以“没钱”为借口拒绝时,人们感到与朋友的亲近感和信任度下降得更多;

  • 人们表示,“没钱”显然超出了朋友的控制范围,但“没时间”并不是;

  • 因此“没时间”的理由也不是都不好:当人们由于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比如“我下周末要参加姐姐的婚礼”)而拒绝邀请时,就不太会损害关系。

当朋友以“没时间”为理由拒绝自己的邀请时,相比朋友以“没钱”为借口拒绝时,人们感到与朋友的亲近感和信任度下降得更多;

人们表示,“没钱”显然超出了朋友的控制范围,但“没时间”并不是;

因此“没时间”的理由也不是都不好:当人们由于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比如“我下周末要参加姐姐的婚礼”)而拒绝邀请时,就不太会损害关系。

没时间这种理由之所以会伤人,是因为容易给人“相比你的邀请,我更看重别的事情”的感觉。

研究者说:“由于时间不够而拒绝邀请,即便你是真的没时间,也同样会损害关系。”

看来下次“没空赴约”时,需要和朋友耐心地讲讲自己不能去的原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