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低落、无趣、缺乏动力……你可能是“languishing”了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会?好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所困扰。突然低落、无精打采,仿佛被掏空了一般。做什么事都兴趣缺缺,工作效率变得特别低,而有时明明什么也没做,也提不起精神、容易感到疲惫。
或许过一段时间,心情会慢慢好转,但“它”就像是和心里的小人儿约定好了一样,定时前来纠缠。
A:你怎么样?B:就是有点不开心,也没啥想干的吧。©howareyou_questionmark最近,组织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词汇——“languishing”,用来形容这种感受。“不是精疲力尽,我们仍然有精力;也不是抑郁症,我们并不感到无望。我们只是觉得生活有些无趣,感觉看不到方向。”
“过着一种平静的绝望的生活”。
languishing 就是这样一种停滞和空虚的感觉,它会让人难以集中注意力,很难有兴奋的情绪,“感觉就像是你在浑浑噩噩地度日,隔着一个雾蒙蒙的挡风玻璃观看自己的生活。”除此之外,他还表示,这可能是2021年蔓延在人们之间的一种主导情绪。▲ languishing:
17.2%的人符合flourishing的标准;
56.6%的人处于中等心理健康;
12.1%的成年人符合languishing的标准;
而在符合languishing标准的成年人里,获得严重抑郁症的风险是中等心理健康的成年人的2倍,是符合flourishing标准的成年人的近6倍。
此外,研究还表明,在未来十年最有可能经历严重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并不是现在就有这些症状的人,而是那些当下正苦苦挣扎于languishing的人们。也就是说,这种心理状态的严重性很可能被我们忽略了。©Manshen Lo为什么会感到languishing? 不少人都表示自己感到了共鸣,甚至让languishing一时间成为了热门词语。人们对languishing的讨论▲ 几个月来,我一直告诉我最亲密的朋友: “我真的不能用抑郁来形容自己,这个词似乎太强烈了,因为我真的过得还好。我只是什么都不在乎了,觉得一切都显得毫无意义、以自我中心且肤浅。”
▲ “这正是我一直以来的感受,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在工作中很难完成事情。我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动力。”
▲“我所在的学校极其强调学习成绩。我可以看到每个人眼中的空虚。我们并不沮丧;我们仍然欢笑和快乐。但是,空虚和失落感始终存在。至少现在我知道用什么词来描述这种气氛。”
▲“我们真的需要讨论languishing的机构。学校、工作场所、社区、家庭都不如过去几十年那样的健全。这就导致了,因为专注于生产力、成就和竞争,而忽略了意义、联系、成就和参与。比如,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对学校、教师和家庭的影响,教育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少涉及自我探索、获得真正有意义的知识......”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会感到languishing呢?首先是疫情让我们生活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不少研究都表明,疫情对人们心理健康状态产生了影响,焦虑和抑郁情绪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所上升。健康心理学家埃尔克·范胡夫(Elke Van Hoof)就曾表示:“这次疫情对心理学家来说,无疑是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心理实验。” 过去一年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了计划被打乱的时候。当时的挣扎感和慌乱感或许已经平息,但也可能藏在心底,不知不觉地演变为慢性的疲惫状态。©Manshen Lo
对生活的掌控感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心理学家发现,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越多,人们越容易对自己可能无法应对的状况而担忧。疫情也把健康、生命等平常时期不会被着重思考的问题更为直接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果经历过巨大的悲伤或不断受到打击,对未来的感觉变得不乐观,更有可能变得无精打采。 languishing不仅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之中,也隐藏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里。当下,人们似乎越来越容易产生疲惫感,内卷、鸡娃等等无形中带来的压力和焦虑裹挟着每一个人。心理学家伊丽莎·埃佩尔(Elissa Epel)曾表示,压力会让我们的头脑和神经系统保持警惕,这将消耗更多的能量。这也是长期的压力会让我们感到疲惫的原因之一。©Manshen Lo以工作为例,根据盖洛普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在全球10亿全职工作者中,85%的人在工作时不快乐。我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却越来越难在工作中得到获得感、成就感和价值感,也就越来越缺乏动力和干劲儿。这些压力是很微妙的,它或许并不强烈紧迫,可能只是低级别的,却可以导致疲劳和更糟糕的情绪。©Manshen Lo不少人都有过“报复性睡前拖延症”——晚上再困也要熬一会儿夜,以夺回自己在白天错过的时间。然而这样却也会加剧第二天的疲惫,降低效率,进而导致恶性循环。除此之外,媒介也正在前所未有地重塑我们对生活的认知。人类的记忆和信息处理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我们每天都被大量无效而冗杂的信息包裹着,远超自己的承受能力。这意味着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沟通的时间和情感成本都在增加,当浏览了太多糟糕新闻,同样也会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或许是时候该重新思考和评估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Manshen Lo怎样才能摆脱这样的困境?1. 给自己一些不受干扰的时间。为工作和生活设定明确的界限。每天留出一段不间断的时间专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会给我们一种专注的自由,在吸引自己的事情中找到慰藉。
2. 品味和庆祝一些小的事情。不仅仅是那些重要的事情值得铭记。研究表明,那些微小时刻对幸福也很重要。心理学家称之为“品味”(savor),意思是欣赏当下,分享微小的胜利,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在2012年的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里,学生们被要求每周两次、至少拍五张自己日常生活的照片——朋友、喜欢的校园风景、喜欢的书籍......通过照片,会让他们记起那些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小时刻,关注到生活中的美好。©Manshen Lo
假如生活中一切尚不明晰,不妨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寻找一些小目标。
研究发现,flourishing的状态常常来自于日常的例行事物,如学习新技能或是感受有意义的小时刻。
如果感到沮丧,进行一个小项目,可以是简单的清洁厨房或整理房间,也可以慢跑,或者只是尝试一分钟的冥想。完成一个简单的、有即时反馈的任务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成就感和获得感。
©Manshen Lo4.尝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建立每周一次的感恩仪式,列下过去一周里让自己觉得感激或感动的事情。在2003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指导大学生每周进行一次“列出他们感激的五件事”,无论大小。与对照组相比,这些学生对生活的整体感受更好,抱怨也更少。
5.做一些善事。善行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还可以帮助自己成长。研究表明,在一天内做五件善事,每周一次,即使是很微小的行为,可以产生强大的效果。志愿者工作也可以提高幸福感。
可以从每天的“5分钟帮助”开始,可能只是介绍两个可以从认识对方中受益的人,或者向朋友分享一篇文章或播客。
6.尝试一些新事物。提出languishing概念的凯斯博士表示,“对整体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是对生活感兴趣;满足感或幸福感往往会随之而来。感到生活良好的第一个关键是寻求新的兴趣。”
品尝或制作一道新的食物,加入一个读书小组,学习一种新的技能,既能让生活增添一些新鲜感,也能帮助我们更合理地利用空闲时间。
©Manshen Lo
7.寻找社群和联系。与朋友交谈,把自己的困扰表达出来,或许就会得到共鸣。一次有意义的谈话,说不定会解决一些困惑。或者不一定是持久的关系或长时间的互动,短暂的交谈也会带来能量和活力。
8.到自然中去。在大自然中散步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英国心理健康基金会进行的研究发现,62%的英国成年人发现通过散步可以缓解疫情期间的压力。近一半受访者表示,在自然中打发时间有助于他们应对不断上升的与流行病相关的焦虑。
即使走的距离不是特别远,走路的次数也不多,走出户外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Manshen Lo最后,人不可能永远都精力充沛,快乐也好、低落也罢,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偶尔感到疲惫无力也没关系,不如索性就让自己躺平一会儿。毕竟,不是所有事情都那么急不可待。⚪️你也感到过languishing吗?是怎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