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女儿是学渣,心理学家儿女接连自杀:那些教育专家的孩子,都怎么样了?
大家好,我是圈主华川(川妈),育有一儿一女。曾留学欧洲,是美国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在此与您分享二胎孕、产、育儿知识,以及自家俩宝的亲子教育经验。
跟一个好友聊天,她跟我吐槽:
“你也是做教育方面的,你觉得这些专家的话能信吗?
今天一个专家说打骂对孩子危害极大,明天另一个专家说不打不骂不罚,教育不出好孩子。感觉两个专家说的还都挺有道理。”
她说自己看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可遇到孩子的问题还是会焦虑。
最后她还加了一句:不知道这些说起理念一大套的专家们,都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了。
其实我觉得,一个人的教育理念跟他有没有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世俗概念上的成功,是两件事。
不过换一种视角,看一下几位著名教育专家们孩子的故事,我想也有另外的意义。能看到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
1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女儿:
数学曾考15分,如今……
我身边很多父母,都很喜欢听李玫瑾教授讲育儿方法。
李玫瑾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她表达观点的时候,也很接地气,没有说教感。
咱们也专门分享过一些李教授说的实用方法,可操作性很强。
李教授在说育儿话题的时候,也经常会用自己的女儿举例子。
她曾在演讲中提到:我的孩子并不是什么学霸,有一次女儿考完试主动给我念分数,从高到低,到了数学的时候,只有 15 分。
那时候她女儿已经上初中了,卷子是 120 分满分。
很多家长听完,可能会瞬间对孩子发火。
但李玫瑾却开玩笑地跟女儿说:你数学不好,纯属就是随了你爸爸的基因。
她对孩子的教育观是:宁愿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也一定要心理健康阳光。
她还认为,不应该用孩子的睡眠时间来换取好成绩,人一旦睡眠不好,心情就会变差。
为了孩子在第二天能保持好状态,她要求女儿最晚的睡觉时间是 10 点。
佛系的育儿态度,让女儿果然成了一个乐天派。
不过因为女儿是「学渣」,李教授也帮女儿想了不少退路。
比如曾鼓励女儿锻炼身体,希望她日后能够当个导游。
也鼓励孩子学音乐,觉得走艺术的路,也许对文化课没这么高的要求。
事实证明,艺术的路走通了,女儿对乐器很感兴趣,顺利考上了一所艺术院校,现在是一名普通的音乐老师。
虽然没有成名成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孩子成为了阳光快乐的普通人,我想同样也是一种成功。
当然,考 15 分这件事儿如果发生在我女儿身上,我肯定无法这样一句玩笑而过。
考 15 分,跟基因不会有绝对的关系。
一定是方法上或态度上出现了问题,我会选择帮助孩子一起战胜这些问题。
2著名心理学家华生儿女:
被给予厚望,却接连自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哭声免疫法」。
大概就是说认为孩子哭的时候,是在威胁父母,不要过去抱他。
孩子停止哭泣的时候,再过去抱他,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孩子坚强的品质。
这个方法的创始人,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
他是行为主义研究的开创者,他有句名言: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随机把他们训练成不同的职业,可以是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甚至是乞丐和贼,不管他们的天赋、兴趣、能力以及血统。」
他认为,应该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而且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
这个观点,影响了一代美国儿童,自然也包括他自己的孩子。
华生在养育儿女时,避免亲吻拥抱、不给他们轻易的满足、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当子女长大,心理上和性格上的缺陷显露无疑。
他的大儿子雷纳成了精神分析家,但是却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曾多次自杀,最后在 30 多岁时自杀身亡。
女儿同样多次自杀,最终身亡。
另一个儿子一直流浪,靠华生的施舍生活。
更可怕的是,这种心理上的问题竟然影响到了下一代人身上。
华生有个外孙女,外孙女曾表示,自己的妈妈沉默易怒,秘密酗酒。
而这个外孙女长大后,同样酒精成瘾,多次自杀……
至此,我想「哭声免疫法」对孩子的影响,应该已经很明确了。
独立和坚强这些品质,并不可能通过「孤立」和「狠心」的训练而来。
正相反,当孩子被悉心的关爱、被温柔的鼓励、被积极的回应,他们才会发自内心的爱自己、爱这个世界。
当有一天需要离开父母的怀抱,他们才更敢敞开心扉、勇敢的去探索,因为他们心里有爱和力量。
这些力量,也许无法给他们带来各种闪耀的头衔,但一定能让他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有能力幸福的人。
3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卢梭名垂青史,儿女却…… 用名垂青史来形容卢梭,绝对没有夸张。 他是法国十八世纪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之一,代表作《社会契约论》《忏悔录》,每一部都享誉世界。 他还有被举世公认的头衔——伟大的教育家。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最后说一位咱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梁启超先生。 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他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者。 其实他也是咱们国家近代教育的主要奠基人,认为欲兴邦必兴学。 他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应该是培养智、仁、勇兼备的人。 应该对孩子们进行趣味教育、情感教育,立志教育、就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哲学教育。 他也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应用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几个孩子小的时候,哪怕他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跟他们聊天。 从生活琐事到家国大事,从天南地北到古今中外,只要孩子们有疑问,他就耐心解答。 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也会全力支持,鼓励他们去深造。 在外人面前,他是言辞犀利的战士;但是在几个孩子面前,他是慈爱亲切的父亲。 在梁启超的影响下,9个孩子,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写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
无论是影响世界的心理学家还是感动了几代人的大文豪,都未必能打包票说自己一定能把孩子教育得“成功”。
但是幸福的感觉,未必来自“成功”,而是来自爱、尊重和陪伴。
作为父母,也不要把所有的焦点都放在孩子身上。
给孩子理解与尊重,以及适度的帮助,路,还得孩子自己走。
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正确的路也不止一条。
只要他眼里有希望、心里有力量,你就已经是最成功的父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