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人只需要活到七十岁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活太久

文 / 第一心理
2020-12-31 18:27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寿命往往在110岁到115岁这个阶段就会达到极值,一般来说是生长阶段的五倍到七倍。很多人都十分在意自己的寿命,甚至在自己到达一定年龄时,就会担心自己什么时候会离世。

比如说一些身体明明不错,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就变得忧心忡忡,随时担心自己会离世的老人。一般这个年龄段会集中在七十岁这个节点,再加上一些“算命”的因素干扰,很多老人的状态会急转直下。

内心压力的减缓与释放

这种心态其实换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对于自己内心压力的释放与排挤,帮助自己获得一个更好的情绪状态。

比如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本身的条件是很不错的,学历很不错、人也长得精神,还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他却认为自己只要能够活到七十岁这个年龄,就已经很知足了。

自然, 很多人是难以理解这种想法的:人生美好,还有数十年的大好光阴,为什么就存在这样的想法呢?

小伙子是这样说的,他的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假如能够平安顺遂的坚持到七十岁,并且无病无灾的离开世界,无疾而终,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了。

这种想法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与其最终身体多灾多难、躺在病床上苟延残喘,还不如干脆就撒手人寰,痛快的走一遭。就像是给自己的生命定下了一个闹钟。

这样性格的人往往都是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即使这个人是自己非常亲密的人,是自己的子女,也都是一样的。当他们沦落到只能依靠外人的帮助才能延续生活的地步时,他们宁愿选择“离开”。

关于这种想法,答案是见仁见智的。我们不一定非要赞同,但是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让心态变得轻松

与其像之前那样,掐着点来计算自己剩下的日子,还不如让自己不再被那些东西所桎梏,痛快的活出乐趣,让自己将自己的风采活出来。

我们现在的医学水平大大提升,很多疾病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困扰着我们,所以很多时候没有必要因为健康原因而对之后的人生而绝望。

无论什么样的疾病,我们都可以让自己的精力放在生活上,而不是不断的治病、康复。

比如说在这个难以忘记的庚子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人——来自广东的呼吸科疾病专家钟南山教授,与疫情有关的很多瞬间都有他的身影。

今年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的钟教授丝毫不像是这个年龄的人,在抗疫前线奔波的他看上去精神矍铄、丝毫没有老态龙钟的感觉。

并且每天结束工作之后还坚持锻炼的他,身上的肌肉比很多年轻人还要多。

还有已经到达耄耋之年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即使已经年过九十,他仍然经常亲自下到试验田当中,去观察自己的作物生长情况。

由此可见,人的状态与其本身的年龄其实并不存在多么必然的联系,只要自己能够活出生命的风采,那么不管多大的年纪,都是能够让自己处于一个十分愉悦的状态当中的。

很多的老人其实并不是因为身患疾病而离世,更多的是因为想不开,思想上存在比较畏惧的情绪,总是担心这种疾病会让自己随时离世,就像是“杯弓蛇影”的典故一般。

所以我们也是一样,应该治的是心病,而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疾病。

之前的相关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两个相同症状的病人,一位被医生告知状态不乐观,一位被告知只是简单的疾病。

最终第一位病情始终难以好转,第二位则早早康复,不再具有任何症状。

综上所述,对于自己的寿命,是否存在一个预期其实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具备一个乐观的态度,让自己活出风采。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