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味道的科普:人憋回去的屁,最后都去哪了?

文 / 北风苦寒
2020-12-23 09:16

文|科学虫洞

人类每天要进食,新陈代谢后会形成排泄物、排遗物,以及废气。我们常用"放屁"来形容一个人说的是废话,而"屁"正是人体排出来的废气。

都说"人生之气,岂有不放之理",但你我总难免遇到不方便放屁的时候,比如不希望在人群中臭到别人,又比如担心发出声响出糗,只好努力憋回去,其中又会牵扯出不少憋屁失败的故事。

言归正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有味道的科普:我们人憋回去的屁,最后都去哪了?

01放屁,是正常现象

古代的很多俗语都跟屁有关,譬如"脱裤子放屁""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等等。其实就像饿了渴了一样,放屁也是人的正常生理现象。

我们的肠道中活跃着超过1000种微生物,它们会将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进行分解,而这个过程会产生气体,气体通过肛门排出,就是我们说的"屁"。

正常来说,一个人一天会放6-20个屁,平均下来,有声响的大约有1-2个,排出的气体加起来大概为500毫升。一个人的一生中,可能要放三万五千多个屁。

那么,为什么明明吃进去的食物这么香,有些屁却这么臭呢?这跟屁的构成有关。

据了解,屁的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氮、氢、二氧化碳、甲烷等无臭气体,占比高达99%;另一类则是占比不到1%的氨、硫化氢、粪臭素、挥发性胺等微量气体。后者虽然占比微乎其微,却决定了屁的味道,比如硫化氢就使得屁闻起来非常的臭。这种屁声音不大,味道却很有存在感。

不过,虽然放屁对于我们来说是正常的,但有些人却不被允许放屁,他们就是宇航员。有网友曾向NASA宇航员提问他们能否在太空放屁,而宇航员的回复是:不能。为了降低放屁的几率,科学家们会通过调节饮食等方式来帮助宇航员。

02人憋回去的屁,最后都去哪了?

虽说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上不方便放屁的场合。比如正跟生意伙伴、同事在会议室里商讨工作,万一放出个有异味的屁,即使不会对谈判产生影响,自己心里也会觉得尴尬。

再者说,我们多少都经历过被臭屁熏到头脑发胀、思维短路的时候,自然不好意思成为"罪魁祸首"。

所以这种时候,我们通常是能憋则憋。但这些憋回去的屁,都去哪了?

不得不说,我们的屁还是有很强的适应性的。在被"收回"体内之后,它会被吸收到血液里,跟着血液进入全身循环,最后到达肺部,在呼吸的时候被带出去。

由此可知,"你放屁""你嘴巴怎么这么臭"再也不单单是骂人的话,也可能是在阐述事实:如果一个人曾经憋过屁,那么这些憋回去的屁有会在说话的时候释放出来。

那么,被身体吸收的那些屁,会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呢?通常来说,憋屁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后果,但却会带来一定的不适,比如腹胀、疼痛等等。

并且,在憋屁的时候,人所承担的精神压力是很大的,既要调动所有的精神和全身的肌肉去行动,又要担心"憋屁失败"这一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不适。所以,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能不憋则不憋。

03端正放屁的心态

在公共场所放屁,是面子上过不去;但是屁憋久了,难受的是自己的身体。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比起尴尬,还是身体健康比较重要。只要用正确的心态看待放屁这件事,我们的心理负担就没那么重了,也就不会出现经常憋屁的情况。

而在避免尴尬这方面,也是有一些方法可以采纳的。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避开人群悄悄放掉,比如去卫生间解决,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选择憋着,就是因为没有选择,那么不妨看看以下的思路。

首先来聊聊怎样避免放响亮的屁。

很多动物包括人类,都有"听声辨位"的能力,听到声响,就知道声音大概是从哪个方位传来的。如果你放出一个惊天响屁,相信周围人的目光都会若有似无地看过来。如何避免这类尴尬的情况呢?

有专业人士给出了建议:如果你有想放屁的欲望,又实在无法避开人群,那么可以立刻调整自己的姿势,撅起屁股、让臀瓣自然分开,这样一来,放出来的屁就有了一条"大道坦途",最后能达到悄无声息放屁的效果。

其次来聊聊如何让放出来的屁不那么臭。

臭屁在密闭的空间里无异于生化武器,让人感到无法呼吸。想要让屁不臭,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了,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下功夫。

一是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肠胃蠕动、营养吸收;二是细嚼慢咽,避免吞入过量气体,这也是对肠胃有益的;三是做好饮食管理,多吃蔬菜水果,尽量少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含硫物质(花菜、大蒜、鸡蛋等等)。

如果很长一段时间内放屁过多,或者几乎没怎么放屁,就意味着你的身体可能有些问题,不妨去做个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