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心情好了免疫力才会好

文 / 口袋养生课堂
2020-02-05 16:29

疫情防控过程中,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人员、一线工作人员等心理健康情况均值得关注,公众也需要心理方面的疏导。2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门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网络在线、电话热线等社会心理服务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随着疫情的发生以及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不断增多,确诊的患者担心病情严重,无法治愈,疑似病例担心自己会被确诊,这些人的心理压力可能会阻碍其治疗和康复。如何缓解这些人群及其家人的心理压力?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给出三步法:首先,要认识了解危机。其次,面对压力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增加对自身状态的理解度,接纳焦虑、担心等正常反应,并适度宣泄情绪。通过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训练保持稳定的心态。同时,还可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获取良好的社会支持,与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通过电话、网络交流和沟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能有愉悦感的事情。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随着多地延迟开工开学,人们长时间待在室内,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如何缓解?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表示:“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适,不是我们的主动选择,是疫情防控需要的适应性改变。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好生活方式、适应现在的情况,就很难缓解这种不适。”

针对如何利用好延长假期更好地进行亲子陪伴,陈雪峰建议,家长应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一起讨论制定这段时间的生活和学习计划。生活计划中要包括娱乐和做家务的内容,学习计划要按照学校的要求,通过空中课堂等在线教育进行学习。她特别提醒:“家长的情绪很重要,尽量不要太焦虑太着急,保持情绪稳定。”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击。”就如何调整状态陈雪峰提出5点建议。第一,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第二,钻研一件事情。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第三,找到一种支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第四,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第五,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当下,一些一线人员在强大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下,也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等情况。杨甫德认为,应对这些人群进行合理的心身调整:第一,应合理为这些人群设置班值,设置工作持续时间,适当轮休。第二,他们应掌握一些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第三,做一些方便的运动,可以提高抵抗力,也是非常好的减压方式。第四,一定要通过可能的途径,第一时间或者定期与家人沟通交流。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每一个人,保持理性客观的心态都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表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建立起自己的健康免疫力十分重要,一方面要相信我们已经采取的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定会有成效,另外一方面还要相信自己,我们本来就具备免疫力,保持镇定,保持乐观,乐观自信的内心是最好和最强大的免疫力。”

为进一步方便公众及时得到咨询服务,国家卫健委近日还要求各个省份在原来已经有的心理热线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好多部门、多方面资源的心理热线服务,加强对热线人员的培训和督导,积极为公众提供规范化的心理援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