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自述:等我们老了,孩子该怎么办呢?

文 / 白衣天使方大头
2019-12-11 16:30

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自述:

我的儿子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已经10余年了,想到一直将他隔绝在一扇铁门内,我的心就止不住的痛,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患病时他总会不经意间攻击他人、砸毁东西,我不敢把他放出来啊。

十年前,我的儿子突然变得很奇怪,时常无故就顶撞我和丈夫,刚开始我们认为是他正值青春期,情绪自然会躁动一些。诶,也怪我们忙于工作而忽略了他。后来,孩子的成绩开始下滑,回到家里总是莫名其妙对我们发火,还动不动砸东西,甚至还经常对着墙自言自语,我们才觉得不对劲,将孩子送到医院就诊。令我们怎么也没想到,儿子好好的,怎么就患上精神分裂症了呢?

这一结果无疑晴天霹雳,第一时间我们就想到将儿子送去医院住院治疗,但是一想到每月几千的治疗费用,又想到我和丈夫加起来的工资也就几千元,还要赡养家中的老人,住院治疗是想都不敢想的。

为此,我们只能带孩子回家,控制孩子的活动,但总有我们顾忌不到的时候。一次我想阻止儿子下楼,没想到儿子会拿起水杯砸向我,幸亏有他爸在。从那以后,我们将儿子的房间门换成了朝外反锁的铁门,窗户也进行了加固,当孩子情绪反常时,就将他反锁在房间内任由他砸墙摔东西。

现在大多数时候,孩子都习惯待在自己房间了,但时不时孩子会突然“大吵大闹”。一想到儿子变成现在这样,我就止不住流泪,不知道等我们老了,动不了了,孩子该怎么办呢?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在外务工的亲戚回家探亲时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他告诉我们任廷文博士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方面的专家。于是,我们抱着一线希望来找任廷文博士。

就诊那天,我们和任博士聊了很多,任博士非常耐心的向我们讲解了手术安全性和疗效、风险等知识,还细致地为孩子评估检查,建议孩子符合手术标准。但一想到是在脑部做手术安全让我们犹豫不决,经再三思索后还是决定让孩子接受手术。我想,孩子大了,总不能一辈子都隔绝在房间里面,既然有希望,那我们无论如何都要试试。

在孩子进入手术病房到他出来,我的心都是无比煎熬的。我害怕我的决定会把孩子推向更深的深渊,我也期盼手术后能把我的孩子还回来,我的脑海中无数个声音在说话。所幸的是儿子醒来之后,我终于又听到他叫我“妈妈”了。回家后,孩子病情一步步转好,没有出现打人、毁物的情况,情绪也变好了,现在还会主动帮我干点家务活。

精神疾病治疗,选对方法很重要

精神病患者被家属“锁”住,是大多数中国精神病患者生活的真实写照。事实上,难治性精神病患者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回归正常生活的。

手术治疗相对传统的药物、物理、心理等方式治疗效果明显。尤其是超过3年以上的病史,自知力缺失,症状典型的患者(幻觉、各类妄想、伤人毁物、自杀自残、怪异行为、怪异思维、敏感多疑等)术后3天即可达到部分症状消除,患者自知力恢复。也就是说通过手术治疗精神病,不单单是改善病情症状,最主要的是经过术后康复患者可以回归社会,可进行学习、生活、工作、社交等活动。

精神外科手术治疗-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运用CT、MRI、DTI三种以上扫描设备得出图像数据,进行多图融合,并将数张图像导入“手术计划导航系统”中,通过计算机的快速计算模拟三位脑结构,勾画出脑神经分布,得出最佳手术路径,在结合临床经验反复论证,从而制定最佳手术方案的流程,再利用微创技术对大脑边缘系统情感环路中负责情感传导的神经核团进行调控,平衡其中的递质分泌,消除异常神经核团与中枢之间的联系,从而控制精神症状,恢复患者正常人的本性,使其逐渐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

手术不会把患者变成傻子、呆子,请理性看待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听到有人说手术会把患者做成傻子、呆子,其实这是对目前外科手术治疗精神疾病不了解导致的。在精神疾病外科手术发展初期,的确是因为当时的设备和技术问题部分患者会有一系列副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DTI、MRI、CT等影像学的技术,对于异常传导的神经核团已非常精准,手术采取的靶点也远离大脑重要的功能区和智能区,因此不会对患者产生其他的副作用影响。不仅如此,由于采用的是微创技术,感染、水肿等风险相较传统的开颅手术可忽略不计。术后患者言语流畅、能正常下地行走,沟通交流、思维清晰,精神症状控制良好,从而逐渐回归到正常人生活。

所以要想解除患者与家庭被疾病束缚的“枷锁”,可以在不同时期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早日回到正常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