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地安慰一个人?心理学家:你必须拥有一种能力

文 / 第一心理
2019-12-02 16:23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生活中,掌握安慰技巧能够快速抚平周围人的伤痛,还可以提升他人对我们的信任感。心理学上认为,善于安慰别人是情商高的体现,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提升“安慰”的能力呢?

精神学家罗比·爱恩认为,对痛苦中的朋友说:"我知道你的感受"这样的话没有什么意义。这种盲目地将朋友的烦恼“缩小化”的行为不仅不能让对方恢复平静,反而会让他们感觉你是在敷衍他们。

所以,当我们安慰别人的时候,应当站在对方的立场进行分析,这个时候,共情能力尤为重要。“共情”又被称“同理心”,指体验别人精神世界的能力。

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其中,超我代表着人格的最高道德水平,表现了人类的善良和理想,遏制了最原始的兽性欲望,按照善良准则进行活动,而到达超我境界就需要共情思维,即设身处地的为周围人考虑。

那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共情能力呢?

一、以对方的情绪为主

进行共情的首要任务是体验对方的思维和情感。我们既然要锻炼共情能力,首先就是以对方的情绪为主。对于很多优秀的安慰者来说,倾听是最重要的环节。

美国心理学家D.W.Carroll认为,语言和面部表情往往是内心情绪的真实写照。

人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会本能地寻找宣泄点,在很多时候,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代表了他们此时的心境,而这正是安慰者寻找切入点的机会。

根据对方此时的情绪状态,以及本着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原则,我们在倾听过程中应该通过这些已经获取到的有效信息搭建一个对方的基本框架,找到对方的表达重点,就可以得出对方大致的情绪痛点和心路变化,共情才能有效展开。

并且,还可以在临近末尾时给予适当的建议,这会有效的提升对方对你的信任感。

二、尊重对方,减少自我表达

很多人在安慰朋友时都会存在自我表述太冗长的情况。他们喜欢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上对问题进行剖析,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对方的主观感受。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在《人性的弱点》中曾经写道:与人相处时,我们面对的不是绝对的理性动物,而是充满了情绪变化、满腹成见、受自负和虚荣驱使的生物。

所以,保持理性并不是共情能力的体现,反而会让对方感到你的冷漠。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认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表述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保证对方的表达欲望,在安慰过程中十分重要,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对对方的尊重,更是让他们在自我表述过程中进行再次的情绪梳理。在很多案例中,讲述者在平静地陈述完之后,情绪就已经平复许多了。

安慰一个人的时候,不过多的进行个人意志的表达,将时间和话语权交给对方,效果往往更好。

三、注意表达情绪

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倾向。”

对于很多人来说,说话的语气代表情绪,而情绪往往有着很强的传递性,在很多时候,交流过程中内容的交换远没有情绪的感染有影响力。

心理学上认为,情绪由三部分组成:

  • 主观体验
  • 生理唤醒
  • 外部行为

其中,外部行为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所重视,而在倾听和安慰的过程中,安慰者的外部情绪表现很容易对对方造成影响。

事实上,拥有同理心的人往往会和对方保持一致的心境,盲目的悲伤和乐观都会给予对方心理上的负担,严重的还会引发对方的不自信和焦虑心理,这往往就导致了安慰的失败,并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综上所述,拥有共情能力往往体现在和对方的心境保持相同,这样我们才能想他所想,以这种方式影响对方,得到更多的反馈,并根据自我的人生经验来影响对方,千万不要以否定对方来进行自我意志的灌输,请牢记安慰过程是疏导而不是说教,更不是战斗。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linguistic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