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期抑郁症研究简报:青少年晚期的抑郁症状和免疫转录谱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众筹| 一年时间,100篇,我们一起总结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免费分享给所有人
第014期1,标题:在抵抗性抑郁症的先前治疗中采用间歇性θ节律刺激或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病情缓解的影响
译者:Lenore
多次先前治疗的失败与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的后续抗抑郁疗法的病情缓解率降低相关,但仍不清楚患者的治疗抵抗程度能否预测较差疗效。间歇性θ节律刺激 (iTBS, 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是rTMS的一种新形式,其病情缓解作用的临床预测因子仍不明确。
THREE-D研究结果表明,利用iTBS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并不逊于10HzrTMS的疗效。本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先前药物治疗的尝试次数及类型是否会影响两种rTMS的病情缓解率。研究采用来自THREE-D试验(NCT01887782)的数据来分析比较基于先前药物疗法的缓解率。
结果表明三种治疗抵抗程度之间的病情缓解率没有差异,然而,与治疗失败次数低于3次的患者相比,有过3次失败治疗的患者缓解率较低(次数为3: 17.3%, 次数<3:29.4%;χ24.87;df=1;p=0.03)。治疗失败三次以上可能与rTMS的较低缓解率有着相关。
关键词: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刺激;治疗抵抗;重复经颅磁刺激
参考文献:Hsu, J. H., Downar, J., Vila-Rodriguez, F., Daskalakis, Z. J., & Blumberger, D. M. (2019). Impact of prior treatment on remission with 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versus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Brain Stimulation. doi: 10.1016/j.brs.2019.07.011
2,标题:对苏格兰人群抑郁症的素质-压力模型的验证
译者:Ayden Lee
大量的研究表明,抑郁症具有遗传和环境双风险因素。这引出了学者提出的素质 - 压力理论,该理论假设了基因 - 环境相互作用(GxE)下对抑郁症风险的影响。最近,Colodro- Conde等人测试了这一理论,利用重度抑郁症的多基因风险评分(PRS,基因)和压力性生活事件(SLE,环境)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确定了显着的GxE效应以及对其的累加贡献。
我们在4919个被试的独立样本中测试了素质-压力理论。在此群体中我们确认了在整体(R2=0.08%,p=0.049)和在女性(R2=0.19%,p=0.017)中显著的GxE积极效应,但在男性中却没有(R2=0.15%,p=0.07)。当SLE分为受试者发挥主动或被动作用的角色时,女性GxE效应是显著的(R2=0.15%,p= 0.038; R2=0.16%,p=0.033)。高PRS增加了报告大量SLE参与者的抑郁风险(p=2.86×10-4)。然而,在最近没有报告SLE的参与者中,较高的PRS似乎增加了男性抑郁症状的风险(β=0.082,p=0.016),但对女性有保护作用(β=-0.061,p=0.037) 。这种差异是显著的(p=0.017)。
我们的研究强化了由GxE效应导致的抑郁症病因额外风险的证据。但是,这项研究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才能更有效地验证这些发现。
关键词:压力性生活事件;抑郁症;素质;压力
参考文献:Arnau-Soler, A., Adams, M. J., Clarke, T. K., MacIntyre, D. J., Milburn, K., Navrady, L., ... & Thomson, P. A. (2019). A validation of the diathesis-stress model for depression in Generation Scotland.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9(1), 25.
3,标题:青少年晚期的抑郁症状和免疫转录谱
译者:Sheena
背景:抑郁症在青春期后期的发生率增加或到达高峰期以及免疫过程的改变被认为是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和结果。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青少年抑郁-免疫动态。使用功能基因组学方法,本研究检查抑郁症状是否与基因表达谱的激活相关,其特征在于促炎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和老年青少年样本中抗病毒相关基因的下调表达(mage= 18.37,SD =0.51)。
方法:参与者(n = 87)在过去一周内使用CES-D报告了他们的抑郁症状,并提供了血液样本用于mRNA的全基因组转录分析。
结果:具有临床显著水平的抑郁症状(CES-D≥16)的青少年与抑郁症状水平较低的同龄人(CES-D <16)相比,表现出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和抗病毒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种差异基因表达模式是由促炎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s)和干扰素反应因子(IRFs)活性降低所介导的。另外的分析暗示单核细胞、B细胞和树突细胞是观察到的与抑郁症状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的主要细胞来源。
结论:结果与过去的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了抑郁症和免疫力改变之间的联系,为这些关联提供了分子基础。同时表明,当抑郁症的发病率趋于增加时,潜在的分子特征可能早在青春期后期出现。
关键词:抑郁症;青少年;炎症表达相关基因;抗病毒相关基因
参考文献:Jessica J. Chiang, Steve W. Cole, Julienne E. Bower, Michael R. Irwin, Shelley E. Taylor, Jesusa Arevalo, Andrew J. Fuligni,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immune transcriptional profiles in late adolescents,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Volume 80,2019
4,标题:雌性小鼠大脑中的染色质组织随发情周期而波动
译者:格式化
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在健康和疾病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女性的大脑却很少被研究。性激素的波动使女性大脑特别活跃,因此有可能会带来给女性特异的神经精神疾病风险。然而女性大脑结构和功能动态本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中,作者发现雌性小鼠腹侧海马神经元的染色质组织随着发情周期而波动。进一步研究发现染色质组织的变化与调节神经元功能和行为的基因转录活性有关。研究中进一步将这些染色质的动力学变化与焦虑相关的行为和大脑结构联系了起来。这些研究表明,一种早期基因产物Egr1能够作为调节发情期依赖的染色质和转录变化机制的一部分。
这项研究揭示了极端的、性别特异性的神经元表观基因组的动力学,并为如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性别特异的治疗建立了基础。
关键词: 性别特异;表观遗传动力学;焦虑
参考文献:Jaric, I., et al., Chromatin organization in the female mouse brain fluctuates across the oestrous cycl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 p. 2851.
5,标题:个体α频率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重度抑郁症(MDD)患者临床结果的关系
译者:he
背景:个体α频率(IAF)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重度抑郁症(MDD)患者的临床结果有关,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一致。
假设:IAF与刺激频率的接近程度,而不是IAF本身的值,与接受10HzrTMS的患者的结果相关。
方法:我们对147例患者进行IAF,rTMS刺激频率和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10UL)10Hz的rTMS单边疗法,然后部分患者接受至左侧DLPFC单侧5Hz的rTMS或至左侧和右侧DLPFC顺序双侧(SB)rTMS(10Hz/1Hz)。结果指标为抑郁症状学自我报告量表(IDS-SR)总分从治疗前基线到第30次治疗的百分比变化。IAF值和IAF与10Hz之间的绝对差值(jIAF-10Hzj)分别与整个样本和每个刺激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IAF值,jIAF-10Hzj与整个样本的结果之间没有相关性。协方差分析表明IAF测量与治疗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事后分析显示,IAF和jIAF-10Hzj均与接受10UL但未接受5UL或SB刺激的患者的改善程度(IDS-SR%变化)显著相关。在10Hz组内,反应者和非反应者之间的IAF存在趋势水平差异,而在其他治疗组中没有。对于10UL组,IAF在最高四分位数的患者临床改善程度显著高于IAF在最低四分位数的患者(p=0.0034)。
结论:IAF测量与10UL但不是5UL或SBrTMS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结果相关。这表明内源性频率和治疗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与所选择的参数和/受益于这些参数患者的生理临床特征相关。
关键词: α频率(IAF)重复经颅磁刺激
参考文献:Corlier J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lpha peak frequency and clinical outcome with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Brain Stimulation, https://doi.org/10.1016/ j.brs.2019.07.018.
6,标题:白细胞介素-6在抑郁症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译者:Navy
特定脑区内的神经元损伤被认为是抑郁症病理生理学中的关键因素,然而,该过程的潜在机制,以及基于此的治疗抑郁症的新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在本研究中,作者发现IL-6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随后的自噬和凋亡过度活跃来保护抑郁相关的神经元异常。
具体来说,作者发现在两种抑郁症动物模型中,IL-6在海马体的CA1区都呈现出下调,并能被抗抑郁药物所上调。IL-6在CA1区的升高可产生多种保护作用,包括氧化应激的减少、自噬的调节、抗免疫炎症激活和CA1区神经元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所有这些都与抑郁样行为的恢复有关。相反,IL-6下调加剧了CA1区神经元异常,并促进了大鼠抑郁表型的出现。
有趣的是,除了减轻氧化损伤外,N-乙酰半胱氨酸(NAC)抗氧化剂也与显著降低的神经元损伤和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出现有关。这些结果表明IL-6可通过多种机制在CA1神经元内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并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潜在靶点。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氧化应激;自噬;细胞凋亡;抑郁症
参考文献:Peng Wang, Ya-bo Feng, Liyan Wang, Ye Li, Cuiqin Fan, Qiqi Song, Shu Yan Yu. Interleukin-6: Its role and mechanisms in rescuing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in rat models of depression.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Available online 5 August 2019. DOI: 10.1016/j.bbi.2019.08.002
校对/排版:Simon (brainnews编辑部)
前文阅读1,013期抑郁症研究简报:氯胺酮引起的焦虑会影响其抗抑郁效果
2,012期抑郁症研究简报:伴有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大脑如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