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心理学效应记住就有分

文 / 中公教育焦作分部
2019-08-15 15:15
"

一、刻板效应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的个体差异。比如:我们一般认为女生细心、胆子小,而男生粗心、胆子大就属于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有种以偏概全的意思,是由于人的定势思维所致,但是并不存在对于某一团体的歧视。

二、晕轮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比如: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三、投身效应

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比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四、首因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初效应。

五、近因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初效应。

六、教师期待效应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者皮格马利翁效应。

七、马太效应

15大心理学效应记住就有分

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一个人只要努力,让自己变强,就会在变强的过程中受到鼓舞,从而越来越强。从消极的方面来说,这社会上大多数人并不具有足以变强的毅力,马太效应就会成为逃避现实拒绝努力的借口。

在学校教育中,“马太效应”的作用是消极的。比如:优等生越来越优秀,后进生越来越差。

八、扇贝效应

在固定时隔强化程式中,个体的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形曲线的变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扇贝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的白鼠实验中发现,如果每隔20秒就对白鼠强化一次,在强化后,白鼠的反应就会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说明它学会了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白鼠的行为效率趋势就如扇贝一样,因此,我们称之为扇贝效应。

扇贝效应启发我们:根据奖励强化的固定时间形成工作高峰、低峰,对策是变化奖励的品种、时间,从而形成间隔奖励。

九、破窗效应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

相关案例:有一家百来号人的本土企业,公司规定上班时间必须配带工牌。虽然制度上规定:如果发现不带工牌,每次罚款20元。最初一、两个员工没有照做,但管理层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严格执行该项规定。一个月以后,不带工牌的员工由最初的1、2个,发展到几乎50%的员工都不带工牌,员工对此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管理层并没有“令行禁止”反而一再纵容,严重影响公司士气和员工的精神面貌。

十、登门槛效应

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十一、留面子效应

与登门槛效应相反,留面子效应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的要求后,对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使人接受要求,提高人的接受可能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种方法被称为“留面子技术”。

十二、鲶鱼效应

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十三、羊群效应

也叫“从众效应”: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十四、霍桑效应

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十五、水桶效应

一个木制水桶的容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所以在一个团队、群体中,劣者的危害极大。

十六、德西效应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