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需要注意这些方面

文 / 心理相先生
2019-08-05 20:08
"心理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需要注意这些方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出自战国策的古文是绝大多数父母养育孩子时会有的思想,养育出一个有独立性的孩子就是对这句话的践行,那到底该怎么做呢?

一到这个环节,很多父母就摸不着头脑了,今天我们就论述一下这个话题。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绝大多数父母是有这种想法和做法的,但是通常的结果是会走入两个极端。

记得有一次,我带我们家的孩子去游乐场玩,在园区中心区域有一块地方专门是用来给孩子免费玩的,有简易足球比赛、搭积木、拼图等,但是要让孩子自己跟已经在玩的小朋友沟通,看能否同意加入他们的游戏,然后家长在外面的凳子上观看,半个小时之后,家长就必须带自己的小孩离开。

我们家小孩进去之后,我没事干,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就想暗自观察前来玩的小朋友,他们是怎么做的,父母又是怎么样应对的。

经过观察,我觉得有两位家长的做法可以拿出来说道一下,因为他们恰好代表了两类家长。

1、手伸的太长,处处替代孩子的家长

有一位妈妈,带着她们家的宝宝一起进入游戏区,工作人员提示了,在外围看护即可,她说“我们家孩子小,我怕别的小朋友欺负她…”。等到孩子需要跟在玩的小朋友交流沟通的时候,她又亲自出马,说服了其他小朋友,孩子成功加入了足球小组,然后在工作人员的劝阻之下,她才到外围观看。

观看的时候,这位妈妈也是闲不下来,喊着“宝宝,慢点跑,小心点…”。

不得不说这位妈妈是把爱子的双手伸的太长了,这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形成会形成严重的阻碍。

2、手太用力,强行把孩子推出去的父母

无独有偶,我也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爸爸在旁边观看自己家孩子玩积木,孩子搭好的积木被旁边一个孩子拿掉了顶上的一个三角形,跑开了。

这个孩子就跑到他爸爸跟前,让爸爸给他做主,没有想到这位爸爸说“男子汉,自己的问题要自己解决…”,孩子盯着爸爸看了一会,忍不住哇哇哭了起来。

很明显这位爸爸太着急了,急于想让孩子发展出独立性,可是他没有想过,这不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孩子找爸爸,是认为爸爸是自己心中的权威和安全感,可是这位爸爸却太用力,将孩子推开了。

心理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需要注意这些方面

上面两位家长代表了两类家长,他们在培养孩子独立性这件事上,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不管不顾,一个太用力。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的八阶段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毕生的,但每一个阶段都有该阶段需要发展的任务和解决的冲突,前一个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冲突的顺利解决会是后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并且这个发展是不可逆的,即,前一个阶段如果不能顺利发展,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很难在后期得到解决。

并且心理学家认为1~6岁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能顺利发展,孩子会变得自信、独立,反之则可能会变得怯弱、胆小,依赖父母。

那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具体是怎么说的: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小婴儿从一个温暖的,衣食无忧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温饱需要依靠别人的地方,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信任,这是生物的本能,能不能信任跟前的妈妈,这是他们这个时期要完成的任务,这个时期建立的信任感会是他们以后能否信任外界的基础。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会主动做触碰,到处去爬去摸,吃喝拉撒都开始彰显自己的意愿,可是不可避免地,父母会控制,因为确实需要父母干涉,否则就容易遇到潜在的危险,也是在被控制和自主之间,孩子会体会到害羞(或怀疑)。即,感到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因为做了某件事才让妈妈吼叫,甚至打骂的。

那么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经常控制孩子,严格不准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吃喝拉撒睡,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害羞、自我怀疑。

心理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需要注意这些方面

心理学家认为这个阶段,应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让他们自己说了算,这会是他们以后变得独立的基础。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如果前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利,学龄期的孩子会有很强的学习、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即他们会主动发起对外界的探索,但是这个阶段的父母也会给孩子“立规矩”,教育和批评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到内疚,认为自己做错了,做的不好。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孩子就会体验到自主和内疚的冲突,而如果这时候父母等大人能鼓励孩子去积极探索,做好孩子的支持,那么孩子就会发展出自信,变得独立。

由上面的发展阶段理论,我们可以看出来,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好平衡,不过多干预孩子的积极探索,并且要做好支持,才能发展出独立性。上面案例中提到的两位父母,一位不肯放手,手伸的太长,一位把孩子向外推的太用力,没有做好孩子的支持,这都是不可取的。

好了,关于孩子独立性的话题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以上知识能给你养育孩子带来一点启发。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