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父母的《银河补习班》:电影中的家庭教育
几天前,《银河补习班》上映。
这部献给“普通家长”的电影,将话题指向了中国式教育的一大现象——我们的教育不是爱的教育,而是恐吓的教育。
“你不好好读书,长大只能当乞丐。”就像影片中马飞的妈妈这样告诉他。读书不再是为了成为什么,而是为了不至于成为什么。
电影中撕书狂欢这一幕,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撕书”背后的逻辑错位:本该被渴望的知识,却变成了孩子们需要“碎尸万段”的宣泄对象。
这错在应试教育吗?
《银河补习班》里最真实的一点在于,它虽然暴露了应试教育的缺点,却并没有否定应试教育。最终,马飞通过高考这条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当今社会,对处于普通阶层的家庭而言,应试教育是最现实,也是最公平的解决方案。
应试教育固然有缺陷,但父母更应该意识到的是,无论学习还是考试,都只是孩子“拉弓”的过程,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思考——“我最终要射向的箭靶在哪?”认清自己的理想和方向,而不是问起理想时,所有人都条件反射地回答:清华北大。
打破惯性思维,让孩子成为独立思考的个体,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那么,该怎么做呢?影片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自己生的孩子,
不要把教育的权力让渡给学校或者课外班
影片中,主人公马飞在寄宿学校里成长,他受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但忙碌的爸妈从来都不了解,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孩子快被退学了,这孩子没救了,以后就这样了。
现实生活中不乏各种拼爹拼妈,但矛盾的是,很多父母却把教育的权力让渡给学校或者课外班,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将他丢在寄宿学校。一边吃苦耐劳费尽心思,口口声声为了孩子,一边却生而不养,养而不教。
寄宿的目的到底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还是家长用于逃避教养的责任?我们必须明确,父母和孩子如果长期不接触、不沟通,势必会导致亲子间产生隔阂,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不良思想的影响,作为家长可能连改变的机会都没有。
很多家长都在哭诉,放下工作不能养活孩子,拿起工作,又不能陪伴孩子。殊不知,让孩子体会父母在陪伴他们的同时所面临的的艰辛,也是成长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要知道,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父母应该成为教育最重要的力量。
自己的孩子自己养,才是让孩子面对更好的成长的真实图景。父母不逃避陪伴,孩子不回避生活的艰辛,家庭的凝聚力才能由此产生。爸妈自己能独立地养育孩子,才是培育孩子拥有独立人格的正确前提。
父母在意孩子一生幸福,
老师在意孩子成绩高低,
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本质的区别
“煤球再怎么洗,都变不成钻石。”教导主任这样评价马飞。
马飞自己都快自暴自弃了,“我很笨,以后只能卖煎饼”。只有他的爸爸一脸真诚地告诉他,“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爸爸在乎的是,你的脑子是在睡觉,还是一直在转。只要脑子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情。”
“一直想”刻在他们小家的墙上,也记在了儿子马飞的心里。
所以,被困洪水的马飞,在危急关头想到了把床板拆下来当船、用手电筒打求救信号。
这是一个初中孩子能想出来的办法,但前提条件是,他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很多不负责任的父母,只关注要把孩子送进哪所大学,早早阉割了孩子的人生,对他们来说,教育的终点,就是把孩子送进一所好大学。“20岁死,80岁埋”,好像孩子的人生在踏进大学那一刻就结束了。
但清华北大从来只是途径,不是目的。父母格局的远大决定孩子成长的高度,只要孩子拥有进化的核心能力,即使这条路走不通,也能走出另一条路。
《银河补习班》传递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是,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和更长远的人生。
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家长或学校不在乎分数和名次,大多数家长也没有影片中爸爸的那般勇气,敢在考前最后一月带孩子看梦寐已久的展览。但我们从实际出发,虽然无法改变高竞争的环境,但我们能改变自己,也许孩子上不了名校,但我们可以教会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能力。
电影最后,马飞成绩突飞猛进,顺利考上宇航员,但是如果没有考上,又会怎么样呢?电影没有告诉我们,但我们要告诉孩子的是,失败也没关系,人生是一个过程,要接纳自己,你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你可以朝着你的理想努力。
身教胜于言传,
父母也要做一个不断成长的自己
马飞在学校倍受打击,回到家里哭着跟爸爸说:“爸爸,我不是不努力,可我真的不想上学了,太难了,我还是去卖煎饼吧”,孩子的绝望溢于言表。
可当他看到生活中也几乎被逼入绝境的爸爸被众人否定唾弃、人生触底,还能坚定地说出“永远,不认输”时,他也选择了坚持。
他写了一张纸条:“爸爸,和你一样,永远,不认输”。
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正是爸爸永不服输的态度,塑造了一个不畏难、有勇气对抗所有困境的马飞。
现在的拼爹和鸡娃,大家总会觉得,那要建立在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基础上,可只有真正以榜样的力量发掘出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才能让娃从被鸡变成自鸡。
在父亲告诉儿子“知识就是力量”的那天晚上,儿子打算学习,他打开书本说:“爸爸,你可以开始辅导我功课了”的时候,却得到这样的回答:“可是我已经辅导你一整天了”,然后爸爸拿出自己的资料开始写申诉书。
儿子躺了一会没有睡着,瞄到还在台灯下的父亲,说:“爸爸,我可以不睡觉起来看书吗”?爸爸看了他一眼又开始忙自己的事,“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决定,别问我。”
想要孩子独立自主,先把孩子当做独立于我们的“别人”。他们自己做出决定,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我们可以建议,可以说服,但不能干预,更不能强制。孩子的决定是可以改变的,爸妈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将我们的理念传达给孩子,才最为行之有效。
这个世界上当然存在父母吃喝嫖赌不求上进,孩子却实现逆袭的“突发”情况,但这个概率像彩票中奖一样小。我们不讨论小概率事件,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父母身上刻着孩子的未来。
我们可能没法每天花费很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但努力做好自己,认真工作、不断学习,为生活而奋力向前,是每个父母都可以做到的。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往哪个方向做出努力。
《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所给出的解决办法可能不适合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在家庭教育中,什么才是适合你和你孩子的方式,只能家长自己去思考,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复制量化的产品。用更长的维度去衡量孩子的一生,也许我们就不会那么焦虑,孩子能不能上个好学校的简单问题。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