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快看,日常消费中不得不知的几个心理学陷阱
今天是“6.18”,随着电商的涌起,每年的今天也会掀起一轮小的购物高潮,人们也越来越热衷于在网上购物。可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自己总是会情不自禁的多买,在同类产品中也可能更倾向于购买价格更高的商品。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出现的话,你有可能中了以下两个心理学陷阱:
第一个心理学陷阱:狄德罗效应(配套效应)
狄德罗效应,又称配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越得到越不满足的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理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之后,却不满足,又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尤其是在逛街时,大家是不是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买了一件上衣,又想着买件裤子或裙子与它相搭配;买好了一套衣服,又会想到领带、帽子等配饰;不知不觉中,就置办了一身从上到下,从衣服到配饰的行头,本来只是想买件是上衣的,结果多买了很多东西。
另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在房子装修的时候。买了新房子,卧室宽敞明亮,阳台视野开阔。为了配合房子的整体基调,势必要好好装修一翻,设计出整体配合的风格,大到家具,小到窗帘色彩、一花一木都不能掉了档次。
第二个心理学陷阱:凡勃仑效应
凡勃仑效应通常指的是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这种消费,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与享受,更是为了获得一种社会心理上的满足。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土豪们的消费心理,不买最好,只买最贵。
举个例子,买玉器的时候,同样的玉手镯,一只标价7800,另一只标价8800,往往大家更倾向于购买标价更高的那只,尤其是还有同行的其他朋友或同事在场的时候,买的人会觉得价高的那只玉镯水头更好。而实质上,两只手镯是一样的,玉器店老板只是在标价时玩了个花样而已。
另一个更常见的例子是去买水果的时候。水果摊主一般会将同种水果分成两堆,标价一高一低。通常情况下高价的那堆水果卖得更快。难道真的是贵的那堆水果更好吗?事实并非如此。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水果摊主会趁没有人的时候,从较低价格的那堆水果里拿出一些放到高价的那堆。本来两堆水果的品质是一样的,只是水果摊主充分的利用了这个凡勃仑效应以便为自己赚取更多的利润。
那么,我们日常消费中,该如何避免这两个心理学陷阱呢?
第一,对那些非必需品尽量不要。因为如果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和心理压力会迫使你不断的接受更多非必需品的东西,从而使自己受累。
第二,培养理性的消费观念。暂时用不着的非必需品可以不买;买东西时,只选合适的,而不是去看价格。
第三,学会知足。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疲于奔波时,幸福的生活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切都刚刚好,不多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必需的一个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