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拖延症”怎么办?别急,这5个 办法帮你“战拖”成功!

文 / 娜娜在读书
2019-05-29 00:06
得了“拖延症”怎么办?别急,这5个 办法帮你“战拖”成功!

拖延症英文

1、你是拖延症患者吗

《爱情公寓》有一句台词:“拖延症,是当代人一种常见的绝症”。

百度百科上给拖延症做了定义: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 当你下定决心,想在周六早上开始看书学习专业知识。坐在桌前,忍不住拿起了手机,看看朋友们在聊什么。刷过几眼微博之后忍不住打开了手机,开始刷抖音。
  • 领导布置的任务,明明给了一周时间,不到最后一天绝不开始动手。
  • 总觉得还有时间,可以让你准备的更好一点
  • 办公室里一堆零食,上班时间经常偷偷吃。
  • 做事时有各种理由:把最重要的任务放在最后集中处理,结果经常变成没时间处理。

如果你有过以上几种行为或念头,那么小心了,你很可能有中了“拖延症”的招。

2、为什么会拖延

拖延症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好朋友。在知乎上,关注了“拖延现象”话题的人有230万,相关讨论的话题将近2000条。

他们知道拖延可能会导致很可怕的后果,每次打算开始做事时,却总会有一个小人跳出来,在耳畔说:“先做点别的也没关系啊。”

为什么会有这样发自内心的声音?

心理学家给出了一个答案:及时行乐是人类本能, 当面临辛苦的选项与逃避的选项时,人类会倾向于选择更安逸的那一个。拖延行为没有受到即时惩罚,大部分人都能感觉到愉快舒适,也就逐渐养成了拖延的习惯。

当我们面对一个耗时比较长的复杂工作,无法立刻收到正反馈,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人类这种脆弱的生物,对沮丧的忍耐度很低,哪怕我知道“每次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长期积累下来能够得到能力提升和职位晋升,也会忍不住在开始做事时,选择一些相对简单有趣的事情来做。结果就是:不到最后一刻不动手。

拖延症,看起来真不是什么好事。

3、拖延的5种不同表现

心理学家总结了人们在拖延时常见的几种典型行为:

1. 回避

人们会不自觉躲开和完成任务相关的情境。比如当学生要准备动手写毕业论文时,会先去洗个澡出门逛逛看看楼下的风景,和朋友聚会聊聊天,而不是打开书本开始学习。

2. 混淆重要和紧急程度

得了“拖延症”怎么办?别急,这5个 办法帮你“战拖”成功!

时间管理四象限理论把人们手头的工作分成了四部分

a 重要且紧急

b 重要不紧急

c 紧急不重要

d 不重要不紧急

正确的高效工作法是立刻处理紧急且重要的事情,而拖延者很容易先去处理紧急但不重要,甚至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

3. 分散注意力

有些人不会直接否定任务很重要,而是用了“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去做一些相对来说有价值的事,回避完成重要任务带来的紧张和挫败感。比如有人会在开始动手项目策划书之前,先去用大量时间读书,安慰自己说:我在查资料。

4. 轻视

拖延者可能会轻视和嘲笑按部就班做规划完成任务的人。觉得自己的能力足以在最后一刻做好,心中觉得有更多资本拖延。

讥讽、嘲笑那些提前规划、按部就班完成任务的人。例如,声称“只有那些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提前做准备”,试图以此证明自己的拖延是有道理的(我能力强,有资本拖延)。

5. 比较

拖延者虽然一次次陷入抓狂的境地,但因为有之前的经验:“到最后一刻我也能完成”,下意识给自己提供一个比较的选项。之前拖了也没事,这次拖一下,后果应该也不严重。

4、面对拖延,我们要怎么做

拖延症是不是病,要不要治,怎么治?

我的建议是:先别给自己下一个“拖延症没救了”的标签。

承认自己有拖延症,并不丢人。从拖延的行为里,我们能够看到,病友们对完美做好一件复杂任务的期待。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简博克在研究中发现,拖延者往往追求完美,害怕失败,也因此对即将到来的任务产生焦虑。为了缓解焦虑,只好一拖再拖。往往任务越重要,内心的恐惧越大,越容易一拖了之。

认识到这一点,先来给我们脆弱的小情绪一个心理按摩:我们有一颗期待优秀的心,只是需要一些策略。

1.把今天想做的事情列举写下来

早上起床,先把今天想做的每件事写下来,建立清单意识,就不会遗忘要做的事。用前面提到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区分重要和紧急程度,优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抽出时间关照重要不紧急的事,尽量把紧急不重要的事集中处理,最后再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2 选择一天里最困难的任务开始完成

写完清单,先问问自己:今天清单中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哪一项需要耗费我最多的时间和精力?

明确之后,就从最难的任务开始做起,等它完成,成就感大增,其他小任务也很容易迎刃而解。

有人会因为害怕做不好困难的任务,所以干脆就不做。但如果你不迈出第一步,你怎么知道,你就做不好?

勇敢一点,做不好,或者做错了,都是下一次更好完成的养料。先完成,再完美。开始第一步,很重要。

3.学会运用80/20 法则。

时间管理中的二八法则告诉我们,每项任务开始时的前20%,占到整体价值的80%。抓住这20%的关键,投入80%的精力去死磕,而不是把精力平摊在每件事上,眉毛胡子一把抓。

4. 把复杂任务拆解成若干碎片化任务

一个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次性快速完成,就像一座高塔不可能在一天内拔地而起。把工作尽量切成可控的碎片化任务,利用碎片时间去做。

比如,我们想在早上开始写一份项目策划书,就在刷牙洗漱时想标题,上班路上琢磨框架,搜索资料。在进入工作状态前10分钟用讯飞语记,写下早上的思考灵感和对问题的简单回答,用工作间歇整理讯飞语记的内容。一个本来需要在晚上拿出2个小时写作的任务,拆成了若干小碎片。每当做一件件小事时,都可以告诉自己:看,离完成又近了一步。

马克·吐温曾经写道:“你每天早上起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只活青蛙,然后你就会欣喜地发现,在接下来的这一天里,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糟糕的事情了。”

把青蛙拆成碎片,在早上第一时间开始吃,对拖延er来说,是缓解焦虑的有力方法。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荐3个提高效率的小工具

  • 日事清

可以自由选择四种视图模式,按照重要/紧急做四象限任务清单。作为一个时间小账本,帮你你统计每个月完成任务情况,

  • 讯飞语记

长语音转文字,手机高效自由写作工具。

ocr功能,一件识别图片中文字,并转换成文档。随时将纸质书上内容装入电子资料库。

可以把零散的想法在碎片时间里,语音记录下来,找到整块时间做整理,不错过每一个灵光乍现的时刻。

  • 番茄To Do

“番茄工作法”是指把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分割成若干个“番茄时间”,每个“番茄时间”设定25分钟。在25分钟内专注工作,中间不能做任何与任务无关的事。等番茄时钟响起,可以休息5分钟,再进行下一个番茄时间。

每4个番茄时间(一小时)可以多休息一会儿,专注工作兼适当调整,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