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孩子成才的枷锁关键是家庭教育
家庭给人的感觉总会是温暖、幸福、快乐!有人说家庭是一个受伤人的最好的修养疗伤这处;有人说家庭是一个可以让人拿掉假面具的真实的去面对的地方;有人说家庭是一个可以让你成功也可以使你失败的因素;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家我想说的却是:家庭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孩子形成最初的习惯、塑造人格的最佳的环境之一。家庭给予孩子的东西是其他机构都无法或者说是根本就不可能给予的。在我们班就有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孩子。一个孩子自信、自强、自立、心理承受力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够微笑着去面对;可另一个学生去呈现出自私、懒惰、自理能力差、无法面对困难的局面。据分析我们知道了,这种性格的养成是与其家庭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父母的爱应该是什么样的?家庭的教育应该怎来进行?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父母所忧虑的,这也应该是我们父母所应该思考的。我们每一个父母都会讲,我是如此去爱自己的孩子的,可以列举出不计其数的事例来。可我们应该走进孩子们的心理,去看一看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可以说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护、亲子之间的情感等等这些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也是不能代替的;而一个和谐、健康、快乐的家庭所能给孩子们身心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更是其他人所办法去替代的,而这个氛围的形成,也是一个无形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是一个自信、自强、健康、快乐的人。
家长应如何培养去爱自己的孩子呢?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家庭有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氛围呢?在“家庭教育”这块圣土中,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呢?以下仅供参考:
一、孩子心声:我想有个家,家里有爸爸和妈妈还有我
在我的一次与孩子的交谈中一个12岁的小男孩的话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一段说:“我想有一个家,家里什么都可以没有,可是我想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一个温暖、幸福、快乐、富有的家,我们每个人都很向往,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则只希望自己的家,什么都可以没有,却要有爸爸和妈妈呢?这不仅使我在思考:那么什么样的家才能称之为好的家呢?父母每天的喋喋不休的争吵?还是每天要一个人去面对一个冰冷的豪宅?还是每天要在别人家中度过呢?据我的调查,孩子们放学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可以和爸爸和妈妈去公园玩或分享生活中乐事等,但最希望的就是能和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在一起。可以说,现在家庭生活都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些高薪阶层或拥有自己的产业的人们,他们每天所要处理的事物可谓繁多,他们给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优越的生活条件。在这些孩子的生活中不知道什么是亲子之情,因为他们无法去感受到这种纯朴而伟大的情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常常会有这样一颗种子:父母最关心的不是我,而是他们的金钱、事业、地位、面子。而对于那些父母不是高薪的、不是老总的人,家中的孩子会感到幸福了吧?不然,这部分的孩子虽然可以有较多的时间去面对父母,可是得到的快乐也并不比“少爷、小姐们”多。相反,他们要承受另一个问题教育,也就是父母生活的重负下的不满情绪和无休无止的教诲。“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就会像你爸爸一样没有出息”、“你在不好好学习,你就去辍学退学去挣钱,我可不白养你了”、“你们又要交学费了,你要不好好学习都对不起这份钱”……想一想那样和这样的生活,我们小小年纪的孩子们是否可以承受得来?一个好的家庭应该给孩子以平等对话的平台,他们可以说出他们的喜与忧;他们可以说一说他们的想法。一个好的家应该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感觉,在这里他们没有任何的负担,也不必为大人的情绪的好与坏而受影响,不用担心吊胆的生活。家应该是可亲的,而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为我们的孩子营建一个平等、自由、快乐、幸福的家吧!
二、家庭教育的枷锁
(一)、注意德育在孩子中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自古以来,身为人父人母所终日所期望。这就必然导致了家长只看到子女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当孩子们一离开家长时,家长最常说的就是:“上课认真听讲,考试仔细分析,争取得满点。”学生在学校上了一天的课,见到家长又是一番盘问:“今天,老师讲的东西你都会了吗?考试得了多少分啊?”当晚上吃过饭后,又是父母的一阵关心:“干什么呢?又在玩网络游戏呢?又在偷看电视?快点写作业,写完了再背课文……”。可您是否想到了,这些天真爱动的孩子们,他们处在青春期,怎么能承受得了这样的关心与爱护呢?以至于有许多的孩子一提到家,就有冲动离家出走、夜不归宿、就感到害怕。他们更不愿意放假,因为放假会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更少的活动。玩的时间几乎被剥夺,试想你工作了一天,回家后再让你加班、加班,你还会再喜欢上班吗?为孩子的发展和前途这样去做还有心可原,更有一部分家长是拿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其他家长进行攀比。我们都知道,人的智商是不同的,是无法用同一根绳子去丈量的。那是不科学的。仅仅为了家长的脸面而去强迫孩子去完成他所不能负担的事情,这是无人性的,而且是愚蠢的行为。
教育的核心就是教会做人,即培养健康人格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教育的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是德先于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勉励教育者、学者要达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目标。可见,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对孩子要多讲做人的道理,教会孩子做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养。孩子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就会自觉的做该做的事,言行就会“上轨道”。
(二)、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作为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听话、懂事、读好书,于是千叮万嘱咐,大道理小道理说了一遍一遍,真可谓一有机会就把“上路经”来念,有有些学生不是老腔老调。当我们与家长交流时,多数家长总是满脸的无奈与不解的诉说:“这孩子,我们不是不管,一天恨不得说八遍,从早上一上学一直到他闭上眼睛睡觉算是完事了。可他就是管不了自己。”但经过仔细分析和认真研究,问题不全出在学生身上。而有极大的一部分是他从父母那学来的。正如,我们在公益广告中看到的: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你就是那支在纸上勾了的笔。细想想,在孩子身上的许多问题难道不是父母遗留和灌输给他们的吗?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不听话的、叛逆的、调皮的?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我们身边而会养成那么多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呢?这应该怪罪于孩子自身吗?不,应该去追究放纵孩子养成不好恶习的父母。父母在平时孩子有错误的时候,认为那是小事,不去过问,当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长才想去改变孩子,那又谈何容易!这就要求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有章有法,不能一味的放纵!正如广告所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孩子做好榜样与示范作用,这是我们家长所必须谨记的!
(三)、沟通与疏导是最好的方法
人的思想是可以交流的,那为什么我们的家长在面对我们的学生的时候,为能心平气和的进行交流呢?是的,在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交流很困难的学生,有的是本身的交流有困难,如语言表达的障碍,而有些学生是思想上的障碍,前者我们可以理解,可后者我们就会很恼火,可我们知道这样的学生更不能用“以硬治硬”,我们应该采取“以柔治钢”的方法来处理,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教育无论是什么教育,我们都应该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材,怎样的教育,我们都要相信:沟通与疏导是最好的方法。何况我们的学生无论犯下什么样的错误他们都是无意识的,就算是又犯了同样的的错误,我们身为成年人也应该正视他们的错误,他们毕竟还是不懂事的孩子。我们应该允许他们错误,更要相信他们会改正错误,有了这要的心理,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是一无是处了。在看到孩子的优点的同时,对孩子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不也同样起到了教育的目的吗?我们可以不防一试。大家都知道洪水泛滥最好的办法不是防洪筑堤,应该是疏通河道,排水泄洪。然,人在思想狭隘的时候猛如洪水,如只采用一般的筑堤法不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我们家长应该,从思想上教育、引导孩子。而不是采用简单的、粗暴的管束手段。那样,相反会使孩子和家长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要给孩子一个个人发展和思维的空间,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思维的个体。不能以“大欺小”,让孩子产生厌恶心理。
总之,家应该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而幸福的感觉,让他们知道无论在外面有多少的风雨,他们的后面都会有一个永远为他们敞开的家,这个家无论他们曾经做过什么,做错过什么,只要他们想改,能改,这个家里的人就会伸出双手去迎接他,让家有了真正的意义!让我们的家庭教育,成为我们教育中的一个必不可缺,或是说教育事业中的一块最有力的、最坚固的基石,相信,在各方面的统畴合作下,我们的教育会如沐春雨,结出硕大的果实!愿我们的家庭教育和我们的学校教育,携起手来为我们的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而辉煌努力吧!
给文章点个赞~就像说话会有回音,如果你想听到爱,那就大声说出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