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不在我》:社会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肯主动认错

文 / 读书这件小事
2019-04-24 00:04

你主动认过错吗?

在什么时候,你才会真心地承认自己错了?

现实情况是,明知自己错了,还要嘴硬,或是趁别人没发现错误的时候,偷偷地做一些弥补。

我相信,这样做的绝不止我一个,全世界的人们普遍如此。就拿最近八卦新闻里经常涉及的公众人物出轨事件来看,也印证了“死不认错”的现象——因为喝太多了,因为被引诱了,因为婚姻出了问题……

不要急着笑话公众人物的做法,换了是你,也是一样。

《错不在我》:社会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肯主动认错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在犯错的当下立即“认错”呢?为什么要等别人揭发才不得不道歉呢?

直到我看了《错不在我》这本书后,终于明白其中的奥秘——由认知失调引起的自我辩护。

《错不在我》是一本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著作,由“美国心理学界梦幻组合”共同写成。他们分别是卡罗尔·塔夫里斯和艾略特·阿伦森,其中阿伦森还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他是第一个在研究、教学和写作三个方面均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最高奖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社会性动物》在全世界创下了千万册的销售记录,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阿伦森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跟随导师费斯汀格(世界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进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学习,他们共同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发展完善了费斯汀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

在认知失调理论的基础之上,阿伦森证明了自我辩护心理机制的存在,并揭示了这种心理机制对人们的巨大影响。

在《错不在我》这本书中,阿伦森和塔夫里斯通

《错不在我》:社会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肯主动认错

过大量案例,深入分析了人们“死不认错”的心理,指出了自我辩护机制潜在的巨大危害,以及人们如何挣脱自我辩护的方法。

这虽然是一本社会心理学专业的书籍,但也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因为它的内容易于理解,案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最重要的是,阅读这本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启发,对于改善人际关系、避免形成偏见、改正错误都有很大的帮助。

自我辩护不是撒谎,是自我蒙蔽

阿伦森参与过费斯汀格关于“末日预言”的实验。他们潜入美国某个特殊组织内部,这个组织预言当年的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里面的信徒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对预言深信不疑,不惜为此辞去工作、变卖家产,另一类只是相信,但没付出具体的行动和代价。

到了“世界末日”那天,什么也没有发生。这时两类信徒表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态度。那些没有付出代价的信徒,立马觉得自己受骗了,很快离开了组织,而那些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信徒,不但没有觉得自己受骗,反而更相信他们的教主了,认为“正是他们的付出,挽救了这个世界”。

这个听起来匪夷所思的实验,说明了人们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并且由衷地相信自己没有错。

《错不在我》:社会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肯主动认错

这就是书中提出的自我辩护的心理机制。

自我辩护和撒谎不一样,撒谎者知道自己在说假话,而自我辩护是出自本能,是下意识地,是一种自我蒙蔽。也就是说,自我辩护会让人们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看法或做法是正确的。

那人们为什么会自我辩护呢?它的原动力来自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信息”的影响,它们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媒体、职业等等,我们在这些影响中慢慢形成自己的“认知”。比如,经常被夸的孩子会形成“我很聪明”的认知,被很多男生追求的女生会形成“我很有魅力”的认知。

当人们固有的认知被相反的认知或行为事实打破的时候,就会出现“失调”的现象。认知失调是一种真实的生理感受,比如生气、懊悔、失望、恐惧、不安、内疚,甚至噩梦、失眠等,这种感受当然是很不好受的,所以人们会本能地想要消除这种感觉,好维护自我认知的统一平衡。

《错不在我》:社会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肯主动认错

还记得春晚葛优出演的那个小品吗?蔡明饰演了一个精明的老太太,在骗子的推销下,她买了一张天价保健床垫,最后骗子被儿子揭发了,但她仍然不觉得骗子是坏人。

因为她在“我很精明”和“我做了件蠢事”之间产生了“认知失调”,于是她本能地进行自我辩护。先是认为天价床垫必定具有“神奇功能”,后来认为骗子这么做一定有苦衷……总而言之,她无法接受自己做了蠢事这个事实,她要维护自己“精明”的认知,否则认知失调会让她非常痛苦。

所以,我们常常听见犯错的人这样说:“这已经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一定有其他原因,不是我的问题”、“我打他,是因为他太坏了”、“我骗你,也是为了你好”……诸如此类。这都是为了减少失调进行的自我辩护,来维护关于“我很聪明”、“我很善良”、“我很无辜”等的认知。

社会心理学家还指出,自我辩护是一种自我蒙蔽,它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不管你是大字不识的文盲,还是学富五车的专家,都逃不过这种本能的心理机制。

著名的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曾经说过:“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错误。”自我辩护就是这样一种错误。

《错不在我》:社会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肯主动认错


自我辩护让人们从决策金字塔的顶端滑落

自我辩护最直接的危害是让人们作出错误的决策,阿伦森将这个过程称为“决策金字塔”。

他认为,每个人面对信息的时候,起初的差别都很小,犹如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当人们对此作出选择或决策的时候,就意味着从金字塔顶端沿着斜坡向下滑落,根据选择的不同滑向不同方向的底端。

不管作出什么决策,人们都会为自己的行为自我辩护,以此巩固自己“没有错”的认知。一次次的自我辩护不断加强自我认知,让人们不断滑落,直至滑到金字塔的两个底端,形成针锋相对的两种认知。

社会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名的“电击”实验,可以帮助你理解这个过程。

实验中,心理学家向志愿者提出,以5000元报酬请志愿者向他人施以500伏的电击。你看到这里可能会说,就算给你1万元,你也做不出来,因为500伏的电击实在太可怕了!没错,所有参加实验的志愿者也跟你一样,都拒绝了这个请求。

但是,当心理学家提出以100元的报酬对他人施以10伏电击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特别是当他们体验了10伏的电击后,因为完全不痛。

然后,就在心理学家一次一次“再加10伏”的请求中,部分志愿者竟然将电击加到了500伏!因为他们觉得,只不过再加10伏而已,可以忽略不计啊。

看到了吗?一开始同样都是强烈拒绝500伏电击的人,到了最后有一部分人却觉得无所谓了。

这就是自我辩护的力量,它不断强化我们的认知,让我们从金字塔的顶端滑落到底端,逐步形成难以消除的偏见。

《错不在我》:社会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肯主动认错

偏见是一种认知盲点,它会让你只关注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如果外部信息与你的认知相符,你会说“这个观点很有道理”,如果外部信息与你的认知不相符,你则会说“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最可笑的是,我们能发现每一个人的偏见,唯独发现不了自己的偏见。因为自我辩护会让你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客观、公正、理智的人。

偏见反过来也会加强自我辩护的作用,所以偏见一旦形成,就很难消除了。比如职场上的性别歧视、不同省份之间的地域歧视、白人对有色人种的种族歧视等,都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偏见之外,自我辩护还会让人下意识地“修改”自己的记忆。同样是因为人们只会记住对自己有利的记忆片段。

比如,让一对夫妻分别讲述昨晚吵架的原因和过程,必定是两个不同的版本。

妻子说:“他回到家什么也不做,只知道玩手机,我忙了一天,还要给他做饭。到了晚上,我想他陪我说说话,他就一脸的不爽,好像谁欠了他钱似的,我觉得他已经不爱我了。”

丈夫说:“昨天刚回到家,就见她黑着脸,刚坐下给客户发了条微信,她就怪我只知道玩手机,她怎么不说我帮忙倒了垃圾、叠了衣服呢?等到要睡觉了,她拉着我东扯西扯,然后还发飙了。”

这可能是夫妻之间最常见的“自我辩护”了,他们彼此都选取了最有利于自己的片段进行回忆,然后用这个记忆来为自己辩护,维护自己“好妻子/好丈夫”的认知。谁都不愿意认错,于是不由自主地通过歪曲记忆的方式,把错误归到了对方的身上。

《错不在我》:社会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肯主动认错

自我辩护的可怕后果

千万别小看了自我辩护的危害,它不但会破坏亲子、夫妻、朋友等人际关系,还会引起非常可怕的后果。

比如那些犯了贪污受贿罪的官员。他们不是天生喜欢贪污,也不会在第一次受贿时就贪下巨额财物。

最开始的“受贿”往往只是一袋水果、一顿便饭、一场免费的演唱会门票,但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礼物”,让他们的认知从“受贿是罪恶”变为“只是社会潜规则,人人都如此”。

这次只是一张门票,下次可能是一条香烟,再下次就是购物卡甚至金钱。自我辩护让他们贪得心安理得,在受贿的同时还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官”。

《错不在我》:社会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肯主动认错

又比如这几年引发各界关注的校园霸凌。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伤害他人时,会在“我是好人”与“我对他人施暴”之间产生巨大的认知失调,恐惧、不安、失眠、噩梦都可能出现,为了减少这种失调,施害者会本能地自我辩护:“一定是他有问题,我才会这么做”、“他那么坏,被打是活该”、“我只是替天行道”等。

为了维护自己这种认知的正确性,等到下一次有机会的时候,施害者会继续对受害者施以暴行,而且会比上次更严重。如果受害者软弱无助、无法反抗的话,更会助长施害者的自我辩护,使得暴行不断升级。

社会心理学家还发现:在暴力事件的调解中,施害者总觉得受害者的反应过激,而受害者却认为自己的反应还远远不够。

《错不在我》:社会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肯主动认错

除了社会事件以外,自我辩护还会引起国家、地区或民族之间的冲突。

比如巴以地区的冲突。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解决,为什么?因为他们都认为错在对方,认为是对方挑起了最开始的冲突。但实际上,真正挑起冲突的是“自我辩护”。

还有一个更经典的“自我辩护”案例,来自“人可以无耻到这个地步”的小布什。

当年,身为美国总统的小布什绕过安理会,错误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而他的自我辩护也发挥了令人惊叹的威力。

他先说“萨达姆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军方没找到,他又说:“不是我的问题,是情报部门出了错”。直到美国16家情报机构一致发报告,指出他发动战争是错误的,并且加剧了极端组织的恐怖主义行为时,小布什仍然在公开演讲中坚称:“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于引起的种种恶果,他说:“我表示遗憾。”

死不认错的小布什成为了美国民众评价最低的总统。

《错不在我》:社会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肯主动认错

挣脱自我辩护机制的控制

既然自我辩护有这么多的危害,那我们应该如何摆脱自我辩护的控制呢?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因为自我辩护是一种本能,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其次你会害怕一旦承认有错,会显得自己很蠢,会有屈辱的感觉,还会因此失去亲人朋友的喜爱。

针对以上两个难点,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努力摆脱自我辩护的控制。

(1)通过学习,了解认知失调理论,认识自我辩护机制的运行原理。

尽管很多熟悉认知失调理论的心理学家,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比起完全不了解这种心理的人来说,他们能更快地意识到“自我辩护”的存在,然后通过反思来主动认错,从而打破自我辩护的恶性循环,不跌入金字塔的底端。

当你面对问题或麻烦的时候,一旦感觉到不安、恐惧、后悔等不舒服的感觉时,不要着急下决定,提醒自己这是认知失调,是自我辩护的前奏,迅速冷静下来好好反思。

(2)错误不可怕,认识不到错误才可怕。

要把人格和错误分开来看待,学会就事论事。尤其在人际关系中,不要将对“事情”的争论上升为对“人格”的指责,不要吵着吵着就开始辱骂对方。

我们犯错,不代表我们愚蠢,也不代表我们就是一个坏人。错误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为他人提供教训,也能让自己避免重蹈覆辙。

(3)犯错的时候,要主动承认错误。

主动认错,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体谅,还能收获更多的信任和喜爱。千万不要等到别人证明你的错误时,才匆匆忙忙地道歉。

就好比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不管是偷税漏税,还是出轨第三者,如果他们能主动承认错误,大众会欣赏他们的勇气,但如果是被媒体曝光之后才来认错,吃瓜群众就会质问:“是不是没有曝光,你就准备继续做下去呢?”

《错不在我》:社会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肯主动认错

《错不在我》这本书告诉我们,尽管自我辩护的存在让我们的认错变得很困难,但只有正确面对错误,才能拥有改正的机会,要珍惜那些给你指出错误的亲朋好友,不要让自己在错误的路上走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