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抑郁治疗中,有效性与耐受性,哪个更重要?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有效性与耐受性是个永恒的话题。那么,问题来了,有效性与耐受性,哪个更重要?对不同患者来说又有什么侧重点?让我们一起来听听James Phelps博士的看法。
佛罗里达州最佳实践指南和英国精神药理学协会2016年的双相抑郁指南中,把奥氮平-氟西汀合剂、喹硫平、鲁拉西酮作为一线治疗药物。而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拉莫三嗪、低剂量的锂盐、调节睡眠的心理治疗具有长期的良好的耐受性。
那么,对于不同的患者人群来说,选择药物的依据是什么呢?一般来说,选择有效性的群体,他们迫切需要成功治疗疾病,包括住院病人、病情严重的患者。而重点考虑耐受性的患者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症状好多年;
愿意去多次尝试,找到合适药物;
担心副作用;
意识到重大风险;
花费成本也是考虑的问题。
根据研究统计,双相II型障碍比I型更为普遍,前者是后者的2-3倍,因此,抑郁症是大多数双相患者的主要目标,当然,少数人也需要预防躁狂。
有效性
奥氮平-氟西汀合剂:最高的代谢风险;
喹硫平:代谢风险很大,副作用较普遍(嗜睡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鲁拉西酮:代谢风险较低,成本高。
耐受性
拉莫三嗪:最低的长期风险,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几乎没有副作用;
低剂量的锂盐:主要的辅助用药;
睡眠调节的心理治疗:双相障碍的特异性辅助性失眠认知疗法,正在研究人际和社会节律单一疗法的有效性(在Swartz等人的试验性试验中,效力等同于喹硫平)。
由于心理治疗和锂盐主要是辅助治疗,所以拉莫三嗪就作为了耐受性的首选。但是同时也存在异议,主要体现在:拉莫三嗪的起效时间;有效性数据的可靠性;皮疹的风险;是否会干扰口服避孕药的效果。
最近的指南都建议奥氮平-氟西汀合剂,喹硫平,鲁拉西酮作为双相障碍的一线用药。但是,鉴于双相障碍中双相II型占大多数,更多的患者集中在心境问题上;并且,耐受性问题会使大部分门诊患者失去疗效,所以,拉莫三嗪,低剂量锂盐与特定的心理治疗也应该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