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度错觉:我们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受人关注
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完美的形象示人。自然而然地,在追求完美、展示自己的过程中,许多细小的瑕疵、纰漏往往会在我们的眼中被无限放大,导致我们因此苦恼,担心别人也会注意到这些不完美。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他人眼中的我们,和我们自己心中构想的形象是否有着显著差异呢?
什么是“透明度错觉”?心理学中有一个描述这种现象的概念,叫做“透明度错觉”(Illusion of Transparency),说的是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心理状态被他人知晓的程度,以及自己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程度。
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社交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给自己和别人都赋予了“读心术”的能力,默认我们自己脑中的各种想法、“内心戏”都能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他人;别人试图表达的情绪、状态也都能直接通过我们自己的解读被完美捕捉。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真正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自己认为的要少。每个人对自己的情绪关注密切,并且能够敏锐察觉这一点,正好证明了每个人其实都以自我为中心,并不会频繁注意到他人在社交场合的小失误,以及别人内心的波动。
1.你高估了他人对你的关注
心理学家萨维斯基和季洛维奇在2003年邀请了四十名大学生,将他们两两分组,一人作为演讲者,另一人作为观众,并在演讲结束后让两人都对演讲者的紧张程度进行打分。
结果表明,演讲者打出的平均评分为6.5分,而观察者的平均评分为5.5分,说明了我们认为自己表现出的情绪,事实上并没有被他人同样地注意、感受到。有些人会因为透明度错觉而在公众场合高度紧张,会因为犯下的一点小错而过度自责;而有些人则因为缺乏这种心理错觉而不受其束缚,在公众场合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形象。
2.你也高估了自己的表达程度
除了来自他人的关注没有我们想的多以外,我们对自己情绪的表达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清楚。
一个由伊丽莎白·牛顿做的实验中,实验者中的一人需要用手指在桌上敲打出心里想的某首歌曲的节奏,让另一人猜出歌曲名字,结果只有3%的人能够正确猜出对方所想的歌曲,尽管敲打手指的人已经觉得自己把节奏敲得十分明显。这种现象便导致在生活中与他人沟通时,即使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已经把情绪表达得很明显了,别人实际上也无法准确知晓我们的真实想法。比如,情侣们在吵架时,有时女方会希望通过改变语气等暗示的方式来让另一半了解自己的不悦,这实际上却并不是一种有效沟通的方式。
同时,我们在给别人解释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尽管我们认为已经把思路解释清楚了,对方也可能需要用属于他自己的、不同的思维去消化我们传递的信息,因为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解释的清楚程度。
产生“透明度错觉”的原因为什么会产生透明度错觉这种效应呢?主要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人们在尝试理解自己的内在情绪什么样时,无法跳脱出自己的主观意念和观察角度,也就是我们在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揣测他人,这便使得人们对他人感受的理解产生强烈偏差。
第二,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外在表现比内在的情绪波动更微弱,我们的情绪通常不会百分百地在我们的表情、言语中表现出来。
如何应对“透明度错觉”?1.在公众场合尽量放松,告诉自己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没有那么多人注意自己的过错。
2.和他人交流别人不懂的知识时,尽量换位思考,带着耐心解释,别人无法立即理解不代表他们不聪明
3.与他人沟通时明确表达自己情绪的来龙去脉以及具体需求,而不是依靠不明确的信号来要求对方猜测
你是否也经常有“透明度错觉”? (单选) 0人 0% 是 0人 0% 不清楚 0人 0% 否
关于“透明度错觉”你是否也有类似体验,甚至因此产生一些趣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同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