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抑郁症, 是在万千机会中找“切口”的艺术

文 / 天津河西圣安医院
2017-07-05 15:28

从手腕上的一道道伤痕,到脸上重新有了光……一个16岁少年的改变轨迹,一个真实的治愈故事。他不像我们认识的高中生,活蹦乱跳的、很有理想的那种,他显然不是。”直到现在,王医生回忆起她第一件见到哪位16岁少年的场景,依然恍若昨天。“他看上去很木讷、发呆,手腕上有一道道伤痕,格外清晰。“

那位少年则是一名来自某市的后来被确诊为抑郁症的小患者,少年手腕上的一道道伤痕,是用刀片自残的痕迹。这位高二的学生甚至“想找高楼跳下去”而在服药三个月后,他脸上重新有了光。

现在,他已顺利进入大学,未来的青葱岁月,正在他面前徐徐铺开

改变少年命运轨迹的,是他二姐,二姐把少年带到了精神卫生中心,坐在了专家面前,王医生却说:这只是一个治疗比较成功的例子,而战胜抑郁症,更像是医生在千万机会中找到“切口”的艺术。

回家路上,他就想找个高楼跳下去

母亲觉察出了一样,但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根本想明白是为什么。

忽然,她的儿子像变了一个人:原本成绩不错的他,现在找各种理由不上学,老师说,男孩在学校也待不住,完全是一种发呆、放空的状态。以往,放学路上只需要20分钟,现在,儿子晃悠来晃悠去,要1-2小时才能勉强回家。在母亲有限的理解里,这是堕落,应对手段无非是——呵斥:你是全家的希望、你要好好考大学,要出人头地……

直到在外求学的二姐回来,提出了一个猜测:会不会是抑郁症?

二姐的猜测改变了男孩的一生,带着希望来到医院,坐在了王医生面前,少年用低低的声音,讲出了他心中“盘旋“了很久的感受:

“我不愿意回家,回家也没有意思”也想补起来要做什么……

“心理很难受,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家里也帮不上忙”

“心里会想很多事情,觉得人生灰暗、未来毫无希望

日子越过月差,还不如现在结束了好……”

“你会想过一些生与死的问题吗?”王医生问

少年点点头,他告诉王医生,母亲不知道的是,他曾经用小刀,在手腕、手别上划了很多伤 在放学路上,他就找哪个楼比较高,可以跳下去,“有一次,他真的爬上了一栋高楼,犹豫了许久,还是放弃了”王医生回忆“实际上这已经到了很高的风险值了。”

经过严谨的测定,王医生确认,眼前的男孩患上了抑郁症。

但是对着男孩,王医生没有说出那三个字,话到嘴边,他换了一种表述:“你学习遇到了一些障碍,我们希望你能整体上有个调整,调整好了你还可以上学。”

药物治疗大概三周以后,王医生几乎认不出男孩了,“抑郁症是比较”挂相“的,一个人表现不好的时候,脸色暗淡,说什么都会比较木,再来的时候,他的脸跟擦了油一样光亮,开始有了神采,二姐也说:觉得他好多了,能把心里想法跟我谈!””

男孩说:“我依然有理想。”

根据患者的状态,从万千机会中找到“切口”

有不少人问王医生,很多病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愿意吐露心声,你是如何让患者开口的?

王医生的回答是:坦诚相待,直接询问,但不是单刀直入。

事实上,王医生认为做精神科医生——尤其是治疗抑郁的医生,就是一门在万千机会中找到“切口、不断试探的艺术。”

王医生说,在她接诊过的抑郁症患者中,大多数都有排斥心理,不愿被贴上“标签”。我们要根据患者的状态,去探寻,选择一种切合他状态的问法,去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