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三观!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避免抑郁症,答案很简单

文 / 心媒平台
2019-03-06 14:21

2018年10月10日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

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大部分成人精神疾病患者其实在儿童时期就有迹象可循。”

在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前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潘集阳结合临床病例指出,

很多人认为精神疾病患者一定是“吵吵闹闹的”,

实际上儿童青少年时期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发育迟滞、

心理发育障碍以及主要起病于儿童和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等多种类型,

其中抑郁症、多动症、网络游戏成瘾等在临床中比较常见。

根据网络报道一位花季少女不堪抑郁折磨生自杀念头

13岁少女小雯本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初二学生。

一年前参加学校一项正式活动时,小雯莫名地出现了紧张、

呼吸困难的症状。老师和同学对此难以理解,

觉得她在作秀。让小雯没想到的是,

她将这件事告诉父母后,父母也不能理解,

认为是小雯内心不够强大。此后小雯开始与周边人疏远,

喜欢一个人独处,还会觉得自己活着是一种累赘。

压抑、低落的观念导致小雯萌生了自杀的想法,

她开始在网上寻找各种自杀的方式,最终选择将门窗紧闭,

想用烧纸产生有毒气体来自杀,后因害怕自己的行为被母亲发现而终止。

但是小雯还是会偷偷划伤自己来宣泄情绪。

情绪低落的症状愈发加重,体重减轻,难以入睡,

且呈现出晨重暮轻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

潘集阳接诊小雯后,考虑小雯存在“重性抑郁障碍”。

潘集阳介绍,重性抑郁障碍,也被称为临床抑郁症、

单相抑郁,是一种精神疾病。重性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包括

“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和睡眠障碍”。

医生表示,重度抑郁障碍的治疗目标主要是

“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认知功能的康复”。

对于儿童重性抑郁障碍通常采取药物及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案。

孩子得了抑郁症,很多家长认为要先进行心理治疗。

实际上,虽然心理治疗对郁抑症尤其是成人抑郁症治疗有一定效果,

但由于很多小孩子心智发展不成熟,

并不是进行心理治疗一定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潘集阳还在临床发现不少对于抑郁症的认识误区:

很多家长对抑郁症疾病本身认识不够,认为孩子没有病,

不愿带孩子就诊,有些即便跟孩子同来就诊却选择坐在诊室外面;

还有些家长误以为抑郁症就是压力大造成的;

有些家长则认为是孩子自我封闭导致。

在治疗过程中几乎每次接诊都要花很多时间给家长解释

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