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女孩跳崖:抑郁症,让我笑着也想自杀

文 / 汉周读书
2018-09-09 18:04


01

笑着的人,内心可能在遭受巨大煎熬


9月4日,四川峨眉山景区,21岁的湖南女孩从悬崖边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女孩在遗书中称:“我得了一种病,叫抑郁症,我只知道,我活的很累,很痛苦。”



女孩还在遗书的最后提到“希望大家多关注抑郁症这个群体。


“愿世界多一些美好善良,少些伤害。”


又一个女孩因抑郁症放弃了生命,我不认识她,可是好心疼。


抑郁症想要自杀的人是什么样子?


梵高(1853—1890)



玛丽莲·梦露(1926—1962)



张国荣(1956—2003)



乔任梁(1987—2016)



查斯特·贝宁顿(1976—2017)



金钟铉(1990—2017)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抑郁,有自杀倾向的人,往往很崩溃、蓬头垢面、狼狈不堪。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抑郁症并没有所谓的“模样”!


很多人笑着,看上去活泼开朗。


然而,他们内心可能正经历炼狱。



甚至他们在笑的时候,心里却在想着怎么自杀。


他们怕自己消极、悲观的想法让身边人困扰,所以宁愿以微笑来掩盖。


这使得身边人对抑郁症的症状无法产生正确的态度。


“她明明平时很爱笑,怎么会抑郁呢?”

“他昨天还在和我约饭,怎么会突然自杀呢?”

“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过不去的坎,你想开点,开心点就好了。”

“多大点事儿啊,现在年轻人就是矫情。”

“抑郁是所谓的公主病后遗症吧。”


甚至因为表面的开朗,以至于抑郁症患者向身边人吐露心声时,会被当做是多愁善感,矫情,没事找事儿。


这种对抑郁症的污名、偏见、妄加评断只会让他们更加痛苦!



这些对抑郁症的误读,造成的最坏影响就是让抑郁症患者因自己的疾病而感到羞愧。


让他们在本就饱受病痛折磨的基础上陷入自责,把自己的病症看做一种耻辱,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02

抑郁症患者到底在经历着什么?


一位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漫画家,将自己对抑郁症长期艰难的抗争以漫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面对那些“你感觉怎么样”的问题,这些画似乎比语言更能让人理解抑郁症患者的内心。


患上抑郁的人对自己和对所在的环境和目前的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活都存在不好的认知。


他们把自己的价值定位0,认为自己没有任何价值,认为自己是不完善的,没有人会爱自己,感觉自己没有任何的优点,只有缺点。



在他们的眼中所处的环境是有灾难性的,有很多都没有办法克服的障碍。


最后他们总会经历失败和丧失,他们总是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不会对糟糕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变。



对将来的生活总是充满了满满的负能量,活着是对身边人的一种拖累,而自杀是自我的解脱。


03

面对抑郁症,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先正确认识它,面对它!


抑郁症的终生发病率达到了10%—15%,抑郁症人群自杀率达到了15%。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可能抑郁症会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杀手。



目前我国年自杀率达到了30万,如果我们不重视抑郁症,这个数字只会增长。


抑郁症存在遗传的风险;创伤后应激障碍也是触发条件。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就像人身体会生病一样,大脑和心理也会生病,为什么心理出现问题要遭到嘲讽和漫骂呢?


抑郁症是病,只是病,不丢人。


但抑郁症不是自己给自己定的,而是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那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别在哪里呢?


图片来心晴门诊


就像受伤流血会喊疼一样,因为抑郁症而选择结束的人心里也是疼痛无比。


只是他们把自己的伤口藏在心底,带上快乐的面具,但这并不能使他们减轻痛苦。



他们需要医生专业的治疗,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安慰和劝阻。


抑郁症需要身边人的陪伴,而高质量的陪伴,源自真正的理解。



希望更多的人能正确看待和认识抑郁症,别对他们说“你就是矫情,多大点事儿啊,开心点乐观点就行了。”


每个人应该有好的身体,也应该有好的心理。


希望每一位抑郁症患者都能得到及时且需要的帮助,如果你有了抑郁症状况,请立即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