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一场修行,家长务必远离这6个陷阱
孩子从小的教育,决定了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现在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但是,家庭教育是门“技术活”。记住这6个家庭教育的陷阱,会为你的育儿之旅减轻一些心理负担。
1.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从小就有一个最大的敌人,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父母将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这直接打击孩子的自信和积极性,让孩子压抑、郁闷、痛苦。这种比较会埋下心理问题的隐患。
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先接纳孩子的现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孩子。这样心态平和了,就容易看到孩子的优点,就能去鼓励了。
我们不要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羞辱和刺激我们的孩子。但是别人的优点是需要孩子学习的,所以,要告诉孩子,并不是孩子不好,孩子也有很多优点,只是在某一方面需要向别人学习,在这一方面进步了,不是更好吗?这样说得全面些,孩子更容易接受些。这也就是先表扬,再批评。
2.局部最优不等于全局最优
系统工程有一项重要的原理:局部最优不等于全局最优。很多父母恰恰就是在追求局部最优,而忽视了全局最优,收获的可能是全局糟糕的结果。
比如,按时入睡从理论上来看是最优的,但有的孩子难以做到,如果逼迫他按时睡觉,孩子可能翻来覆去睡不着,也可能因此发生冲突,含着泪花入睡。再如专心吃饭对于消化可能是最佳的,但是吃饭时开心地聊聊天,精神愉快可能对身体也有好处。看起来最佳的习惯如果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勉强去推行,结果反而是糟糕的。
有的人高标准严要求,期待最佳效果,可却忘记了考虑孩子的感受。到最后,孩子成绩可能上去了,但是孩子最后收获的可能就是痛苦。
所以,养育不要只盯着某一方面,还要考虑孩子的幸福、感受、兴趣、信心。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3.我是对的,就要坚持吗?
很多父母有一个习惯性思维:我是对的,所以应该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却造成亲子冲突,破坏了亲子关系。我提倡家庭教育不要太较真,不过有人很迷惑:难道我是对的,也不能坚持吗?
自己认为正确的,其实未必是正确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不学习思考,学历再高也可能只是小学生的水平。所以,自认为对的,未必是正确的。即使是辅导孩子作业,有时我也会搞错,比如拼音、字义,何况其他呢?
自己是正确的,孩子可能也是正确的。这不是一个非白即黑、是非分明的世界。一个事情本来就有很多个观察角度,从这个方面来看是合理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是合理的。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太较真。有时孩子的确是错了,如果不是原则问题,可以暂时妥协一下,等情绪好了再澄清也不迟。
4.兴趣班,是坚持还是放弃?
兴趣特长班是坚持还是放弃,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选择。我女儿学过的所有兴趣班开始都是感兴趣的,但后来因为需要多练习,或觉得困难而兴趣减少,都想过放弃,这恐怕是很普遍的现象吧。
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先放低要求,放慢步伐,多去鼓励她,想办法激发兴趣,帮助她学得轻松。如果实在没兴趣,就让孩子自己选择。
有时需要坚持,但不是靠逼迫和打骂,而是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天赋不是很突出,家长也不掌握方法,那么与其逼迫孩子痛苦地坚持,还不如放弃。
5.扬长避短还是扬长补短
有人提倡顺应孩子的天性,反对给孩子补短纠偏。
这个说法有合理的一面,因为很多父母不能接纳孩子的缺点,只盯着缺点,逼迫孩子去克服缺点,这不但让孩子痛苦,而且会让孩子习惯于关注自己的缺点,造成自卑。有的缺点以后可以回避或者自然解决,就不必盯着缺点不放。有的缺点无关大局,顺其自然去引导就可以了,比如上课不爱举手、不大爱问好、房间比较乱……都不需要急着去纠偏补短。
但是,如果“短”对学习生活造成影响,就需要适当去补了,而且早补比晚补要容易。孩子的学生生涯有十几年,学科方面的“短”是一直要面对的事情。
先接纳孩子的缺点和短处,多去鼓励孩子的长处,在此基础上顺应孩子心理,帮助孩子克服障碍,这种补短的方式是需要的。
6.励志过度,害人不浅
很多人都希望孩子有内在的动力,而励志学、成功学就能激励孩子,激发前进的动力。但是成功学存在负面影响,也有些偏激。如果上进心过度,会带来困扰、阻碍,甚至造成心理问题。
当遇到小挫折,预示着目标可能难以实现的时候,就会自责、懊悔、失望、悲观,甚至陷入焦虑、抑郁之中。所以,父母教育孩子,励志要适度,因为它是一柄双刃剑。
孩子本身的上进心就是蓬勃的,只需要努力去做,对结果顺其自然。这既有前进的动力,又能够坦然面对挫折,没有了内耗,会前进得更好。
孩子可以树立远大的目标,但是不要总是想着一定要实现。把目光放在现在,争取每天能进步一点,努力朝那个方向去努力,对结果可以顺其自然。
对于孩子来说,要从细微处入手,一点一滴慢慢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经验,这些比远大的理想来得更直接、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