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彼此关系很近,但依然孤独|王崇对话心理学家约翰贝曼之三

文 / 发现上海秘境
2018-06-25 18:45
中国人彼此关系很近,但依然孤独|王崇对话心理学家约翰贝曼之三中国人彼此关系很近,但依然孤独|王崇对话心理学家约翰贝曼之三

约翰•贝曼是加拿大太平洋国际萨提亚学院创办人,从事心理学教学、咨询工作近三十年。现在,这个年限仍在不断地被刷新。

贝曼几乎每年都来中国好几次,他说这里的人们很爱学习。他也发现,中国人彼此关系很近,但依然孤独。

你怎么看这个发现?是否认同他的观察?

我看到了希望:你不是在一个孤岛上,你也不是一个土豆泥。

中国人彼此关系很近,但依然孤独|王崇对话心理学家约翰贝曼之三

1

孤岛和土豆泥

王崇:你每年都会来中国,我想听听你对中国人的观察,这个对我们很重要。你怎么看中国人的关系。

约翰•贝曼:如果你仔细研究,你会看到,美国比较注重个人,但人们彼此的关系离得很远。中国人则是纠缠在一起的。真正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人们既有连接,又彼此分离。又近,又没有纠缠。即不是个人,也不是团体,而是我们。

王崇:我们是什么状态?

约翰•贝曼:你不是在一个孤岛上,你也不是一个土豆泥。

王崇:要想在关系上达到“我们”的状态,美国人会更容易一些吗?

约翰•贝曼:也许是这样。

王崇:中国人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约翰•贝曼:信念。认为你值得。我总是问他们,你值得吗?当人们可以确定他是值得的,那么就容易了。其实,萨提亚模式是从美国开始的,但你若研究它是怎么开始的,是非常有趣的。弗吉妮亚•萨提亚去美国的学校学习精神分析,是对个体的分析。那个分析强调只有你重要,他不重要。但是萨提亚不喜欢。她发明了什么呢?家庭。你看,这是非常聪明的。她直接从个体来到家庭。家庭是她的工具,也是她贡献。她让人们学习,学习如何在关系中生活。

王崇:她发现了什么?

约翰•贝曼:她发现只有个体,人们是非常孤单的。很多人不快乐。所以,她想有一个方法,使人们可以相遇,可以爱自己,可以相爱,但不需要自己做这一切,而是可以活在一个系统里。这个基本的系统就是家庭。每个国家的文化都适合,她称为基本三角关系。

2

什么是喜欢一个人?

王崇:说到中国家庭,我们得承认,家人之间的确是有些纠缠的,但在内心却又是孤独的。你有什么好办法。

约翰•贝曼:如果你谁都不是,你只是团体中的一员,你没有一个内在中心,你就不会感觉有力量。你可能身处人群,但还是觉得一个人,觉得孤独。这是很有意思的。这是很深奥的,但也是很好理解的。

王崇:能举个例子吗?

约翰•贝曼:比如,你知道你喜欢一个人,但你不知道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意思。

王崇:什么是你说的喜欢一个人?

约翰•贝曼:就是你们可以连接,你也可以做自己。我想,这个是普遍性的。

王崇:关于什么是真正喜欢一个人,这个秘密现在被你说出来了。这很重要。

约翰•贝曼:这个在意识层面是很精微的。当我问人们,你为什么喜欢萨提亚模式?他们会告诉我,因为萨提亚给了我这个,给了我那个。但是,他们不会说,萨提亚模式其实给了人们又有个体,又有联接。他们不知道这个,我也没告诉他们。现在,我可以告诉他们了。人既可以做自己,又可以与他人连接。你不需要在集体中,也不需要变成美国式。你可以做自己。

王崇:你说的是“自我意识”。这个对与父母同住的家庭无疑有很切实的帮助。

约翰•贝曼:是的,我们来一起看看。在美国,家就是三个基本单位组成的。丈夫、妻子、孩子。再见爷爷奶奶,再见外公外婆。而在中国,爷爷、父母、孩子们住在一起,他们都很重要。但很多时候,因为大家走得太近,反而彼此关系很远。萨提亚模式鼓励中国模式,就是祖父母、父母、孩子在一起。但不是要住在一起。

王崇:有些人觉得他们很需要父母的帮助,有些父母似乎也需要和孩子住在一起。

约翰•贝曼:在中国,同时发生几件事。我很喜欢看人们的家庭图。以前的中国家庭里,不止一个孩子。但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你想怎么办?

王崇:你想到什么?

约翰•贝曼:首先,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你就会非常小心谨慎。很多孩子因此没有良好的环境――他们不能跟兄弟姐妹们分享。

王崇:不只一个孩子的家庭在你看来,意味着什么?

约翰•贝曼:意味着一个大的系统。如果你在一个大的系统里,系统里有老板,有其他员工……而你又有很多自由,那么这个系统会告诉你该怎么做,你是谁。

王崇:没有这个系统,情况会如何?

约翰•贝曼:但如果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在这个系统里是非常冲突的。祖父母,孩子,年轻的父母夹在中间。孩子一部分是被溺爱,一部分是孤独。有时,孩子什么都可以做,有时,又都不可以了。

王崇:这个系统对孩子来说,空间太小了。

约翰•贝曼:中国这30年,对年轻的父母而言,在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很难平衡的。因为传统说,子女必须听父母的。他们要么讨好听话,要么叛逆。很多孩子会叛逆。

3

人是可以活在限制里的,但规定不给人空间

王崇:至少现在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只是,在一个空间不够的家庭里,孩子长到青少年,而他们的父母(第二代)没有改变,青少年该怎么办?

约翰•贝曼:他们就会和父母有很多冲突。所以,我希望他们可以学得更加灵活,不要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在更早的时间为自己设置界限,保护自己。我也希望更多的父母为孩子设界限,而不是规定。规定好像有对错,不给人空间。也许,我们可以教父母们更敞开,可以对子女说:我接纳你,你是一个值得的人。但你也是有界限的,你不可以做这个,也不可以做那个。人是可以活在限制里的,限制会让孩子为自己负起责任。

王崇:这对家长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约翰•贝曼:是的。家长可以更敞开,更自由地与孩子相处。家长可以学习接纳孩子,为他们立界限。如果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孩子就不会自杀,也不会叛逆了。孩子之所以那样,是因为他们没办法调整。所以,我想帮助家长改变他们与孩子的应对方式。

约翰·贝曼

加拿大太平洋国际萨提亚学院创办人,从事心理学教学、咨询与管理近三十年。现任国际家庭治疗联合会董事。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21年,并与国际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模式的创始人萨提亚女士一起工作。曾经去过11个国家帮助他们的家庭治疗和培训他们的家庭治疗师。

王崇:记者

中国人彼此关系很近,但依然孤独|王崇对话心理学家约翰贝曼之三

上海《新闻晨报》记者,家庭治疗师。20年记者生活,由聪明变糊涂。最近10年,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在新闻晨报上开设儿童教育与成人心理专栏。二是采访有趣、有独特想法的人。内向,坦诚,相信真理存在。

如何与王崇对话

通过邮件将你所遇到的困惑简短地告诉我们,并告知希望与王崇对话,留下你的电话联系方式,我们将会帮助你们完成对话预约。

对话预约方式:xinshijie1010@126.com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在本文文末留言,王崇会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