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在孩子自信养成上,其实很多父母做错了!家长都看看

文 / 积木育儿
2018-06-14 10:47

孩子们尝试学习掌握新任务时总会有失败,但是他们对失败的反应会有所不同。有的孩子能够不畏挫折最终获得成功,而有的儿童一旦失败就选择放弃,为什么会这样?

心理学家认为,这可能跟个体成长过程中面对成功或失败时习得的归因方式有关,比如,有的孩子会成功归结于内部条件——我自己不错;也有的孩子会将它归因为外部条件——卷子很简单。

那么,结果自然不同。将成功归因为不稳定因素,比如努力或者运气的孩子,无法很好地体验到因为自己能力强而产生的骄傲和自尊。他们常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这又会导致他们对以后成功期望过低而放弃。

孩子的归因方式是如何养成的?

父母的教育很重要。

心理学家:在孩子自信养成上,其实很多父母做错了!家长都看看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了一个“习得性无助”的理论,他做过一个实验,邀请了三组大学生分别接受不同条件的测试:

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

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

第三组是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音。

过了一段时间,再进行另一种实验:

在受试者面前放置一个“手指穿梭箱”,如果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而如果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

结果,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成员在“穿梭箱”的实验中,都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组成员,他们的手指却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也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体现出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

为了证明“习得性无助”对以后的学习有消极影响,塞里格曼紧接着又做了另外一项实验:他要求学生把一些字母排列成单词,比如 ISOENDERRO,可以排成 NOISE和 ORDER。学生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掌握 34251 这种排列的规律。然而,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来实验中产生了无助感的受试者,很难完成这一任务。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

由此可以推测:当一个人在经历了某种失败的学习后,容易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无助、绝望等消极的特殊心理状态。这就是“习得性无助”效应。很多人在失恋之后不敢再爱,或者无法从学业或工作的失败中走出来,都是因为“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作祟。

心理学家:在孩子自信养成上,其实很多父母做错了!家长都看看

比如一位妈妈给我留言说:

“我家孩子4岁了,特别不自信,不管是什么事情,教他的时候,他也都听得很认真,可是每次轮到他自己来做的时候,他总是想都没想,就连连摇头,说:我不会。尽管我每次都鼓励他: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你行的。可是,他就不愿意尝试。罗老师,我该怎么办?”

经过了解,发现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要求很严格。孩子2岁时,就开始教孩子写字,可是孩子的智力、包括手部动作并没有发展到可以书写的水平,所以总是写不好,就连握笔姿势也经常是被爸妈批评。每次写字,都会受到大人的批评。就这样,在父母不科学的严格要求下,孩子慢慢变得不自信,逃避尝试,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心理。除了对孩子要求过高会导致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替代,或者控制欲太强、甚少尊重孩子的意愿等,都很容易养出“习得性无助”取向的孩子。

心理学家:在孩子自信养成上,其实很多父母做错了!家长都看看

如果才能避免“习得性无助”效应呢?下面我给出3个基本的教养建议,需要绕开“习得性无助”的影响,才有可能养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拥有足够自我力量的孩子。

1.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归因,即使失败也要给予接纳

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习惯于将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有些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只要孩子表现弱一点,就会批评,甚至数落孩子。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自己不好,能力不足。所以,接纳孩子,尤其接纳探索失败、犯错了的孩子,对孩子而言特别重要。

2.信任孩子,给他们创造尝试的机会

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四个(或六个)大人照看一个孩子,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这样容易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尝试的机会变少。孩子想自己爬楼梯,妈妈看到了,大喊:“不要!危险!”孩子想自己吃饭,可是刚开始勺子总不能如愿放入口里,于是,爷爷抢过孩子手里的碗:“吃顿饭掉得满地都是,还是我来吧。”孩子拿着笔在墙上涂鸦,奶奶看到了,抢过笔,大喊:“我的祖宗啊!白白的墙就被你糟蹋了啊!”……慢慢地,孩子就变成了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人了。

父母应该相信孩子,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的机会,而不是在他想要尝试的时候就说一些认为他会做得不好的话。当他感受到父母的信任之后,自己也会变得自信起来的。

心理学家:在孩子自信养成上,其实很多父母做错了!家长都看看

3.切忌对孩子期待过高,制定超出孩子发展水平的学习计划

因为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观点的影响,一些父母总是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又因为对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慎了解,总喜欢给孩子制定超过其年龄水平的学习计划。当发现孩子并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又对其进行批评指责。对一次又一次“失败”后,孩子就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心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这位妈妈一样。所以,这种超越孩子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一定要慎用。

对于已经表现出不自信症状的孩子,父母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让他体会成功的经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尝试自己完全能够胜任的事儿,然后给他鼓励,渐渐地帮孩子找回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