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实录:十五年痛苦挣扎,终于迎来自我救赎
来源:潘幸知(ID:sharpshow)
“带病成长”
我终于成为一名资深来访者
我经常看到,在有些心理咨询师的介绍里,会被加上“资深”的标签。而我,则是一名“资深”的来访者。
15年前,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医生。当时是因为自己遭遇到很大的挫折,觉得快活不下去。我去挂了三甲医院的心理医生专家号,希望他们能救救自己。
第一次谈了什么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医生最后开了药,说能抵抗我的厌世情绪,记得回去吃。因为知道这些药会有副作用,所以我扛着没吃,勉强能到不自杀的份儿,但还是长期郁郁寡欢。
再后来,我常常去找心理医生聊聊,就想弄明白我为什么这么倒霉,感觉从小到大,没有一件事是顺的,没有一个人是对的,没有一天是快乐的。
当心理医生告诉我,那是因为我的母亲有问题,我感觉震惊而愤怒!之前我一直不喜欢我的母亲,觉得她又哆嗦又负能量又暴力,但我仍然会很听她的话,也怕她,从上学起就省下生活费交给她。
听了心理医生这句话后,我从此将母亲视作仇人,不再听她的话,不再为她挑礼物,更不会将省下的钱交给她。
接下来,我零零散散地看了很多原生家庭方面的文章,看完后感觉更加沮丧,因为文章结尾基本都是说:原生家庭很不好的人,未来很少有幸福的。人生最痛苦的事之一就是心无希望,那些文章的每个细节都对应着我的生活,而结局又帮我写好了,我在痛苦中更添绝望!
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心情不好,也一直求助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他们要我每天握起拳头对自己说:“你是最棒的!”还让我对着靠枕发泄对母亲的愤怒,可我总做不出来,而且还总觉得自己像是进入了传销组织一般。
还有一次,我因为失恋担心从此嫁不出去,去挂了一家大医院的年轻女心理医生的号。当我忧愁地说完恨嫁的烦恼,她告诉我,现在女的对象都难找,她本人身边的知识女性,各方面都蛮优秀的,好多三十多岁了还是找不到对象呢。本来我是抱着一线希望走着去咨询的,咨询结束后我几乎是扶着墙爬出来的。
所有心理医生都觉得我没什么大问题,有痛苦和烦恼自己找朋友解决一下就可以了。可是我觉得一个人活了二十几年,平均每天快乐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 ,而且人际关系也有很大问题,能算是正常人吗——心理医生对我痛苦的不重视,让我很受伤。
咨询无效后,我一直郁郁不得志地夹着尾巴做人,有时穿几件光鲜的衣服再强颜欢笑下,还能给人以阳光灿烂的感觉,但心里的孤独和痛苦一直不能缓解。
我也尝试四处去找心理专家,曾给乐嘉写过信,给心理学公益组织写过信,还渐渐地将自己的痛苦向身边可信任的人倾诉。然而这些都没解决问题,我认定我得了心癌。
“遇见幸知”
我的人生终于看见希望
后来我遇到了幸知平台,也是报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想试试看能不能让自己的心癌得到救治。早期的效果并不明显,相当于花钱找朋友聊天那种感觉。
后来遇到宋老师后感觉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我对信任的人说:
我原来想死,但死不瞑目——难道摊上个不好的原生家庭,就没有治倒霉的解药吗?
现在,我终于知道,我人际关系不好,是因为安全感低,习惯防御别人,并且总把别人往坏处想。
我自卑,是因为父母从小给了我太多负面评价;我常常有“求不得”的心态,是因为我高欲望、低自信、低能力。
还有很多消极负能量的观念和思维习惯,都是从原生家庭习得的,这些都需要通过系统的心理学学习去改变,用新的积极正能量的思维方式去冲刷过去陈旧的观念。
活了那么多年,我第一次发现心理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我的生命中一下子有了希望的光!
就这么学习了近一年之后,我总是觉得自己进步不大。但我相信进步往往是螺旋式的,常常是进一步又退大半步。学习的过程给了我生命的希望,也给我带来了新的痛苦,我对应着课程给自己贴了很多标签,比如“巨婴”“情感孤独症”等等,这些标签让我更加自卑。
很长时间我都处于“让一让,让一让,我先走了,我原生家庭有问题,我是个内心儿童化的成人,你们慢慢聊……”的状态。
在痛并希望的过程中,我又遇到了张慧老师,她让我把自己加的标签去掉,活在当下,面向未来,每天从一点点小事做起。在完成每件小事的时候,积累自己的快乐和自信。在我认为成长停滞的时候,张老师又有力地牵着我的手向更美好的生活前进。
实际上,在别人看来我运气还是不错的,虽然出身“家穷、人丑、天赋没有”,虽然每天不快乐,但因为坚持做了一些对的事,让我还有份稳定的工作,且嫁了个人品好心地善良的婆家。
所以每次我谈起我的痛苦时,不管是身边的人还是陌生的姐妹,都认为我是无病呻吟,没事找事。
我很渴望有人能真正懂我的痛苦,理解一个原生家庭很糟的人是经历了多大的痛苦才坚强地活下来。
从小到大没有男孩子追过我,这也就算了,关键是我经常倒追还追不上,屡遭失败。
后来的老公是经人介绍的,他几次想甩我,愣是我哭着喊着求回来的。
虽然在不断探索自己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进步,但在工作上我仍然常常碰壁,我的工作性质是节奏快、压力大,同时身边的女性比较多,闲事多、人际关系复杂。
多年来,我将自己的能量消耗在对原生家庭的抱怨和对母亲的仇恨中,再去做这份工作,也感觉十分累。经常发现自己忙得快把命搭进去了,却仍然效率低下,上级各种批评,下级各种埋怨,因而常常委屈落泪。
而且我发现,每天在单位的时间比在家还要多,跟同事关系不融洽,影响的不只是工作,还有生活。
每天下班身心都很累,甚至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心情和老公、孩子交流。我继续用电话咨询的方式解决工作上的矛盾和问题,但每次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我面临的困难还是十分多。
“陪护之路”
让我最终到达成长彼岸
很长一段时间,我问咨询师最多的问题就是:"我该怎么办"?
每次一遇到问题就是这样的状态:“客服,快,紧急约咨询师!”然后跟咨询师的对话就是:“他/她太难缠了,这事太难办了,你当你就是我,想想怎么办?”
客服被我这么折腾了好多回后对我说:“要不你找个咨询师陪护吧!”我当时有点排斥,觉得自己当下并没遇到太大的困难,而且毕竟还连续听了幸知那么多课,突然开始陪护,有种倒退的感觉。
但转念一想,自己毕竟在职场上还是有很大问题的,不如去试一下,说不定有效果呢?
第一次陪护是密集的每天陪护,大多是随时分享我的工作生活和心情。
咨询师制订了陪护计划,操作性很强,并且推荐了阅读书目。之前的我是很压抑、自我封闭的,所以与别人连续且深度的交流很少,自己的不良情绪也不能通过正向积极的沟通交流来缓解,而有趣的小事也总找不到分享的空间。
在陪护群里,资询师和陪护师共同为我营造了轻松、安全的氛围,我渐渐打开自己,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了。我发现我在群里有了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快乐。但另一方面,我悲哀地想“因为妈妈的教育出了这么大问题,我四处在花钱找爸找妈,离开陪护,我该何去何从?”
为了让自己不要一下子断奶,我决定继续陪护,只是改为不是每天与咨询师及陪护师沟通,而是间断的陪护。咨询师针对我依赖性强的特点,提出了遇事先谈自己的解决方案要求,这样锻炼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陪护师、咨询师对我的方案进行跟进,对做得棒的给予积极肯定和鼓励,对认知偏差的及时予以纠偏。然后我再去实践,持续强化。
陪护在跨年后整整度过个冬春夏三季6个月份,这期间我活蹦乱跳过,也嚎啕大哭过……
在陪护师、咨询师不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经过一个又一个低谷的刺激,我开始强势反弹,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首先,我的快乐比例由原来5%提升到了60%,至少原来我常常觉得生活毫无希望,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现在我活着是有目标的和乐趣的。
第二,我15年来跟原生家庭没和解,在工作生活中处处碰壁,而陪护我的时敬国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提我爸我妈我大爷我大舅爷,我却大部分完成了跟原生家庭的和解。
第三,从此我不再是那个犟头犟脑、情商低还爱抱怨的女子了,眼睛里也渐渐多来了温柔且有力量的光芒,让我敢大胆与别人四目相对。
第四,我已经在不断尝试着去勇敢地与同事沟通,以及如何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释放自己的压力。
第五,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不再是之前的:“老师快来一下,我又遇到麻烦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我做了15年的来访者,为什么会在这个陪护群里才有较大的转变?
我觉得前期咨询没有系统性和连续性,而我这个跨了6个月份的陪护群,相当于对我的情绪和认知有动态的监控和把控。
就好比很多人体检的时候,只做普通心电图,常常是不能发现问题的,他需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才有可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或者他还需要做心脏二维才能更立体地了解心脏的功能。
在陪护的过程中,咨询及陪护师帮助我发现适合自己的解决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跑步和读书。幸知的很多活动和课程,对很多天资聪颖的姑娘来说可以很快起到拨云见雾的作用,而对于我这种愚钝且工作忙碌的人,陪护倒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途径。
当然我的成长,也离不开之前宋老师、张老师打下的基础,而陪护可以让我更立体地将自己呈现在咨询师面前。
我感觉我应该是类似于强迫症般的总是将遇到的挫折与童年爱的缺失挂钩,而时老师帮助我用情绪再学习,既改变情绪模式,又塑造了大脑。
每天的陪护,不仅咨询师要有针对性地点评指导文字,我自己也要将发生的事件、情绪及解决的方法梳理出来。我在这个过程中表达了极度的悲伤、焦虑、愤怒,同时写的主题引发的情绪,要用几天时间进行叙述,从创伤和痛苦当中寻找意义。
“轻松上路”
比过去更重要的是现在
挖了长时间的童年,回来看看,我现在要做的是活在当下,面向未来。
生活在当下,不瞻前顾后,不左顾右盼,不患得患失,不完全沉浸于过去。比过去更重要的。是现在。我跟自己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未来我仍会面临大的挑战,但我相信自己会一点点地每天坚持去做好每件小事,不断积累自信,获得内心的充盈感。
感谢导师时敬国、感谢陪护师小野美女。医者父母心,心理学与医学是相通的,只不过医学面临的是躯体需要治疗的人,而咨询师面临的是心理需要治疗的人。他们一样都要极大的爱心、耐心,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我的大腿肌肉长年酸胀,常在夜间酸胀而醒,影响了睡眠,每次夜间醒来的时候,我总发誓要看好这个毛病。但第二天一醒来,酸胀的感觉轻了很多,然后又不去看医生。
长此以往,虽不是大毛病,但很是影响生活质量。后来也会找全国知名的专家去看,也说没大毛病,就像心理医生说我没心理问题一样的态度。再后来,我去了中医馆,通过推拿,我那个腿酸的毛病就基本缓解了。我看心理医生的历程跟治腿的问题多么相似啊,看着还好,可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在陪护的中后期,重点开始慢慢转移到我的工作效率方面。有时我会希望时老师帮我指点工作上的稿件,希望两位电脑高手指导我WORD上的问题。甚至我提出来要他们教柏拉图、雷达图、甘特图,愣是要把咨询师逼到十项全能的份上。
当然,其实我内心知道,他们的使命已经接近完成。我虽然情感上希望和他们保持着另外的连接,但我知道应该学会一个人走了。不过我知道,他们一直都在,只要我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出现。
我也为自己鼓掌,一直以来在逆境中没有放弃自己,不断地去寻找成长的机会。虽然最后借助了外力才获得成长,但里面也有自己不懈的坚持!光凭这点,我就是平凡人中的不平凡之人!
咨询师手记
月亮之上,是我们给她起的一个昵称。因为她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和让人羡慕的东西,所以,我和陪护师小野经常在陪护群唱:“我在仰望,月亮之上……”
读了月亮的文章,心里暖暖的,有些湿润,同时正能量满满,就像刚看了十遍新闻联播一样。
她的确是一个能给别人带来能量,也能给别人带来好运的姑娘。她热爱生活,诗情画意;她心地单纯,勤奋执着。但是,她自己却把人生的剧本写满怨恨和绝望。
提到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我经常会用两个比喻:
1. 咨询师其实更像一面镜子,自己不带光,如果给来访者带来了光明,那是因为他们自带光亮。
2.咨询师其实还像一床棉被,自己不发热,如果给来访者带来了热量,那是因为他们自带温暖。
显然,这个姑娘自带光明,与温暖。
只不过,因为她在亲密的关系里,曾经受到了太多不恰当的对待,她的光明和热量没有被反射给她自己,所以,她太久没有感受到这种光亮和温暖。
如今,她只是让自己人生的光亮和温暖与外界开始有了良性的循环。
她已经有力量,走好自己的道路。虽然还有些忐忑,但是没关系,因为我们就在不远处,我们一直在:
“我在守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
姑娘,当你开始感受到自己的光亮,你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 咨询师推荐 —
时敬国,男,幸知在线情感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深入学习分析体验式咨询技术、精神动力治疗、沙盘游戏等技术。作为一位“暖男型”情感咨询师,洞察两性关系,擅长以男性视角为女性来访者提供“镜子”,看到婚姻情感的“盲区”。
微信搜索“潘幸知”或 sharpshow 免费获取文章,学习女性情感自立,探求婚姻幸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