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最高的心理疾病:进食障碍
大家可能并不知道,致死率最高的心理障碍并不是抑郁,而是“进食障碍”。在心理学中,进食障碍的表现可能包括过度节食、暴饮暴食催吐、暴饮暴食不吐、强迫式运动等等。
在主流文化不断强调“颜值”和“身材”的时候,我们渐渐地认为只有“苗条好看”的自己才能被社会所接受,才能交到朋友,才能找到工作。于是,挑剔我们长相和身材的不再只有外界他人,还有我们自己。我们开始变得不喜欢自己,自我厌弃。
在这种想法里,我们开始节食和/或过度健身,甚至发展到严重威胁我们身体与情绪心理健康的地步。
心理咨询师杜瓦迪就指出,食物成为了一种能够引起我们负罪感的东西,让我们长期处于一种自我厌弃的情绪之中。更重要的是在吃很少和只吃所谓“健康”食物的节食阶段,身体对于营养和能量的需求常常无法被满足,而在情绪失控一下吃很多时,身体又要立马努力去适应处理大量食物的负荷,长期这样下去还会导致消化吸收系统紊乱。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进食障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疾病,并不是所有减肥节食的人都会被诊断为进食障碍。如果你觉得关于体重、身材的想法让你感到坐立难安,减肥正在蚕食你正常的生活,那么,不妨去正规的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该怎么办?试试直觉性饮食如果你正在被“减肥”,“维持好身材”这样的想法困扰,但又没有严重到让你寝食难安的地步,那么心理咨询师建议,不妨尝试一种被称为“直觉性饮食”的方法,去听从身体的饥饿信号。
简而言之,就是想吃的时候就吃。当然这不包括在压力下或受情绪影响的暴饮暴食。
心理咨询师们认为,很多时候,人们会在压力大的时候暴饮暴食,那么要想改善它,可以先从学习解决真正的压力开始。而不是把“食欲”和“情绪”混淆,把吃东西当做发泄情绪的出口。这样,当你下次面对食物的时候,才有可能真正尊重直觉,想吃就吃。
另外,“直觉性饮食”是指在觉得饿的时候就去吃自己想吃的,同时也不要过于区分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什么能吃,什么不该吃。因为我们往往会对“想吃又不能吃”的东西充满执念,这反而让我们很难控制对“不能吃”的东西的欲望。杜瓦迪说,当你知道你想吃就能吃到(垃圾食品)时,它们的诱惑力通常会减小。
让任何一方面成为生活的全部都是危险的,哪怕是对于“健康”和“美”的追求。
References: Meyers(2018), Food for thought.
欢迎头条号“知我心理医生”——心理社区,康复指导,为你的心灵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