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这些小行为可能是导致孩子自卑的缘由
孩子是父母的延续,父母是儿女心灵的寄托。我想没有哪个家长不爱惜自己的孩子,但回头一想,当孩子处于最敏感、最脆弱的那一刻时,又有多少父母无心之举,令孩子万念俱灰,而且这些伤害在他们的记忆之中挥之不去,最终演变成性格当中自卑的那一部分。
有一次一个知名博主发出了这样一个话题讨论:小时候,大人曾给过你什么样的伤害?
引起一大波网友的热议 ⬇️
“对小时候的我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压制,一到无话可说,就压出母上大人的身份:“我是你妈,我说了算!”
“爸爸总爱把我的糗事分享在酒桌,当笑话讲给别人,当时我还在场...”
“学习成绩稍有下降,父母就各种挖苦和嘲讽,让小时候的我难以接受。”
“那一次,终于考了全班第一,向妈妈讨要心心念念的"美少女"玩具,没想到妈妈还是以"我们很穷,买不起"这种理由来拒绝了我。
“小孩子家家的,你懂什么?”
其实有的时候你的一些小行为小动作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让孩子自卑
很多妈妈的脾气都不太好,为了避免自己家的孩子成为“熊孩子”,妈妈们肯定发了不少脾气,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变乖。
妈妈发脾气有可能会让孩子变听话,但其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妈妈了解吗?
许多软暴力的产生,往往都是家长或老师随口的一句“抱怨”传递出来的,就是这小小的随口一说,就很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指出,不打孩子不等于孩子就没有忍受家长的暴力攻击。
家长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育儿经历,看看有没有对孩子说过
⬇️
“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让外人把你领走算了”
“这个小孩怎么这么烦人”
“我没有时间陪你玩,有玩的时间你不如去多看会书”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别问了,你记住就好了,都被你问烦了”
等等话语。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当中,这些话出现的频率相当的高。
而在临床的儿童青少年咨询案例中可以发现,大量的孩子问题行为往往就来自于之前父母不恰当的语言表述,和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和误解。
当一个孩子长期处在这种言语的软暴力环境中,他的问题行为有可能固化或延伸。
你们知道吗?孩子的内心往往是很脆弱的,他们会很看父母的态度,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个暗示,在孩子看来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没有必要将孩子的不足无限放大,反复提及,使其掩盖孩子身上的其他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