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中产家庭的教育投资样本剖析:年入60万却说很焦虑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现今中国的新中产里,除了房子这个热门话题外,最能引起共鸣的恐怕就是教育了——这可不光是父母花着大价钱逼着小孩去学这学那,成年人自己也陷入到教育的焦虑之中了:各大名校的MBA价格年年攀升,各类职业教育方兴未艾,知识付费亦大行其道。
(电视剧《小别离》宣传海报)
一个新中产家庭的缩影
讲一个年入60万的外企女高管的例子:
9月开学伊始,王女士就开始盘算了,自己的女儿刚上某国际小学一年级,如果走国际教育,支出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最少20万!”王女士说。
在王女士看来,养孩子最大的开销是教育,在教育经费面前,其他吃喝拉撒费用都可以忽略不计。
王女士内心焦虑,但别无选择。为何年入60万却依然撑不起孩子的教育呢?其实,这只是众多新中产家庭的一个缩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HSBC发布了最新的全球教育报告《教育的价值:登高望远》,对来自全球15个国家,8481对家长的教育投入、教育理念和对孩子的教育预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中国家庭平均花费在教育上的投资约占50%,远高于美国不到25%的投入水平。
该报告统计了全球各国和地区的平均教育支出,结果显示,全球父母们平均在孩子教育方面支出44221美元。其中,中国香港排在第一位,平均教育支出高达132161美元,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其次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和美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42892美元)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位。
中国的父母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父母,他们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不惜做出个人牺牲,负担起孩子的学费、课外补习、兴趣班、游学费,还得为孩子将来出国做准备。调查报告中74%的中国家长准备为孩子的成功而减少休假、放弃个人爱好等。
然而,在王女士眼中,即便放弃自我,年入60万,依然还是撑不起孩子的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育焦虑的背后是财富焦虑
教育的功用,经历了千年科举的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习得屠龙术,货与帝王家”,这是最朴素的表达:把自己的劳动力卖个高价。事实也的确如此,不论是美国的数据还是中国的数据,均表明学历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性。
对王女士这样的新中产来说,教育可让孩子更少暴露在不道德和自由放任的环境里,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控力、理解能力以及对社会规则的共识;而同样的,教育环境也可以让小孩培养自己的兴趣以及人际交往方式,而这两者都是从象牙塔毕业之后进入社会获得成就高低——更直白一点,获得收入多少——的重要因素。
直白一点,新中产二代教育焦虑的背后,其实就是财富焦虑在作祟。一方面,新中产没有富裕到可以自由配置优质资源,但他们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和富裕阶层并没有区别。同时对于自身财富也有很大不确定性及安全感缺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归到投资的本质这件事儿,很多行业的研究专家也纷纷发声:“投资关键不是投什么,而是跟着谁来投!”新中产家庭整天围绕着子女教育忙得不可开交,本身已压缩了用于个人职业技能提升的时间,如果再加上钻研投资这一项,恐怕难以负荷。
薛掌柜正是看到了新中产的这种教育投资焦虑。自2006年起,薛掌柜成立基金组合研究院,致力于研究基金组合服务,取得了十年平均年化收益率11.3%的业绩,希望能够解决新中产的这种“投资困局”。薛掌柜专家团队通过对宏观经济周期的判断,选出大类资产,再通过定性定量筛选,从4000余只基金中精选4-6只构建投资组合。同时全程由专家进行策略优化。即便你不懂基金,看不懂行情图,薛掌柜也能帮你进行投资组合,真正做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投资者留出更多时间专注子女教育。
(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投资需谨慎)
此外,薛掌柜第五代基金组合服务的“不达超额收益,不收任何服务费”的模式也值得称道。薛掌柜会先测试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最合适的基金组合服务类型——保守型、稳健型或积极型,对应的服务费起征点分别是7%、8%、9%(年化收益率),只有当实际收益超出服务费起征点,薛掌柜才从超额收益部分收取20%作为服务费,实现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这也大大打消了家长担心因投资不稳定而孩子教育经费缩水的顾虑。
新中产的“教育焦虑”或许是阶层固化过程中别无选择的产物,而在诡谲多变的时代,新中产家长能做的是把钱交给专业人士和机构打理,通过财富增值让自己和孩子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舒心淡然。同时,也更希望市场上能多一些像薛掌柜这样的专业服务品牌,同心同力,帮助3亿新中产破解财富焦虑,给予自己和家庭更多消费上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