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如何让心灵像皮筋一样有弹性,怎么绷都不坏?

文 / 爱悦慧心理
2017-10-13 10:58

心理学家:如何让心灵像皮筋一样有弹性,怎么绷都不坏?

一些人很容易被生活中的“挫折”打败;

一些人却像不倒翁,甚至“越挫越勇”;

人们面对困难的方式,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灵弹性”(又称复原力)不一样!

弹性(复原力)的定义是,能够适应并且积极应对压力和不幸。

人们遇到的困难或许是长期的,比如某类成瘾(酒精、药物、毒品)或者经济拮据;也有可能是短期的,如突然患上具有生命危险的疾病或者遭遇性侵犯。

甚至是很小的问题,也需要适应性,比如,当排在你前面的人得到最后一个波士顿奶油炸饼,你也可能会抓狂。

因此,从微不足道的问题到改变生活的问题,弹性(复原力)就是你的反应方式。

但是,一些批评者认为,我们鼓励弹性(复原力)是在暗示挫折完全来自于个人的原因,可事实上,很多挫折来自于系统上的障碍,如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经济不平等或者其他形式的不公正。

挫折的成因的确很复杂,目前也没有一种可行的方法来解决这种体系上的不公正,这些不公正就像是社会大环境推着一些人跳进了困难的深渊,而他们也没有能力将自己从深渊中解救出来。

如:种族主义不可能马上就能消除,一些人在一段时间内不得不生存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中)。我们不能改变生活唯有改变自己。

更重要的是,复原力是一种可以被习得的技能

就像学会游泳这件事一样,复原力同样可以被学习。这里有6种方法,可以让你的心灵如同橡皮筋一样有弹性。

1.偶尔让你自己感觉到很糟糕

是的,你并没有听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种鼓励的话:“当生活给你柠檬,你要将它们变成柠檬水”,但是这类“鸡汤”,有时候就像是在多云的天气戴了太阳眼镜一样,根本没有什么用。

真正的弹性(复原力)并不意味着你永远不气馁

其实,如果你从来没有在痛苦中挣扎过,反而不能发现你的韧性。

所以,弹性(复原力)并不是要掩盖你的痛苦或者假装所有的事情都很好,你是人,不是机器。接纳痛苦最终克服困难,站了起来,那就是复原力。

2. 要知道只有你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1955年,心理学家Emmy Werner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个体发展的教授)开始了一项长达40年的研究。她和她的同事跟踪研究了将近700个夏威夷考艾岛的儿童。

在20世纪50年代,考艾岛并不是一个富庶的地方。大部分孩子生活在贫困、动荡的家庭,并且他们的母亲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不高。

尽管如此,当这些孩子成长到40岁的时候,有三分之一的人成为了“有能力、有自信、有爱心”的人。

他们都有稳定的工作、生活而且没有犯罪记录。这些孩子的成才率与那些生活在更加富庶的环境中的孩子是一样的甚至更高。

研究人员想知道:他们是如何战胜困难?心理弹性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原因肯定是复杂的,其中一些可能是因为幸运,一些可能是因为有情绪稳定和慈爱的亲人们的照顾,另一些可能是在公民组织、学校或者在教堂中找到了情感家园。

但是,这些有心理弹性(复原力)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内在信念:他们相信,并不是环境主导生活,自己才是未来生活的掌控者。

研究指出,有复原力的孩子即便生活在一个功能不健全的家庭,他们也容易“吸引”替代父母们,比如,年轻牧师、信任的老师甚至是朋友的父母,这些人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根据上面的案例,对照我们自身。我们也不能将“命运”,作为灰心丧气、失望堕落的借口,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让自己掌控未来。

3. 保持以价值为中心

大量的研究发现,人们内在有一套道德体系(内在的价值和伦理规范)一直伴随着高水平的复原力。较强的伦理和道德观念有助于提升心理弹性。所以从更高的层面看,如前所述那位失去波士顿奶油炸圈饼的朋友,也没有必要那么激动了。

毕竟价值有限。

4. 运动充电

处理困境会让人精疲力竭,所以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要注意休息并不时给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充电。比如做一些运动。

另外,锻炼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动机水平,直接减轻了压力,使我们拥有更加积极的心态。

5. 不要设定不现实的目标

在考艾岛的研究案例中,有心理弹性(复原力)的成年人有一个特质是,他们给自己设定了非常现实的教育和职业目标

如果我们设定了太多的远大目标,当我们达不到目标时,往往会把失败归咎于自己。因此,保持目标的合理性,挑战自我,力争上游,才是对自己公平。

6. 表达你的感受

我知道这是陈词滥调,但它有效。

当遭受困难时,找那些你信任的人,并像他们诚实和真实的表达内心感受,你会感到宽慰和回归理智。

只有当出现障碍时,你的心灵弹性才能被“召唤”出来。所以不要怕困难。

<end>

文章来源:How to Build Your Resilience,Psychology Today, Posted Sep 18, 2017.

文章作者Ellen Hendriksen, Ph.D.,is a clinical psychologist at Boston University's Center for Anxiety and Related Disorders.

延伸阅读:埃米·沃纳(Emmy E. Werner)和她的同事杰希·比尔曼(Jessie Bierman) 、芬·法兰西(Fern French) 以及夏威夷考艾岛的临床心理学家卢斯·史密斯(Ruth Smith) 花了40年的时间,进行了考艾岛纵向研究,最后将研究结果集结成书。

《脆弱而又难以征服》(Vulnerable but invincible)

《考艾岛的孩子们》(The children of Kauai)

《不同年龄考艾岛孩子们》(Kauai's Children Come of Age)

《战胜困难》(Overcoming the od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