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避免和战胜孩子的自卑心理?
什么是自卑感?学术化的说法是:自卑感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自卑在心理学上特指由于与合理规定标准或其他刺激物比较有差距,而产生了评价差异,进而导致的主观低落、悲伤等负面心理状态。比较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自我评价低,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
这种认知从哪里来?肯定不是天生下来就觉得比不上别人,而是后天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内化为自我评价的结果。将谁的评价内化呢?又不得不说到原生家庭。婴儿从妈妈的眼里看到自己。如果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是好的、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好的、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如果妈妈觉得孩子是不好的,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不值得被爱的。所以在生命的早期,养育者对孩子的评价至为关键,它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幼年时期是孩子性格塑造期。12岁孩子性格基本形成,0--6岁更是关键期。成人后,人的性格会变化很大但是你如果非常了解一个人,仔细观察他性格的特点会发现幼年形成的明显痕迹。如果一个人自卑的话,很大概率上是他有不愉快的童年。自卑感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有童年时期来自家庭打骂、父母天天吵架、贫穷、疾病、朋友嘲笑等。谁的童年都有不愉快,但是当上述因素占据童年大部分时间时,孩子幼小的心灵必然收到很大负面影响。自卑感不过是众多负面因素的表现形式。
当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被内化了之后,这个评价会不断地循环,有自卑感的孩子骨子里认为自己不行,所以在做一件事之前就暗示自己肯定不行,而真的失败后再次强化这种认知。不断循环的结果是越来越自卑。而自信的孩子则正好相反,他相信自己信,而成功了之后他更会觉得自己行,结果就是越来越自信。
你的孩子自卑吗?自卑情结的形成多源于幼儿阶段。研究表明,相比成人,儿童有较强的自卑感。你的孩子自卑吗?以下自卑孩子的常见表现可作为参考。
1、认知方面
(1)自我评价低,总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
自卑的孩子,喜欢使用内归因的方式,自我评价低,总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
(2)过分在乎他人的评价
自卑的孩子,过分追求他人的评价。渴望得到表扬,甚至会用不诚实、不恰当的方式来获得;而对批评过于敏感,难以接受,并耿耿于怀。
(3)注意力难以集中
自卑的孩子,常常会表现为做事情的时候,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只能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2、情绪方面
(1)情绪经常低落
自卑的孩子情绪经常容易低落,呈现郁郁寡欢的状态,家长往往对此找不到原因。
(2)有嫉妒、愤怒、委屈,却难以表达
自卑的孩子,情绪体验较敏感。面对比较、忽略与批评时,常会有嫉妒、愤怒和委屈等情绪,但往往找不到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常常压抑自己,自我攻击。
3 行为方面
(1)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
调查研究表明,8成以上自卑的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所欠缺。他们或 表现为口吃或表达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
(2)过度怕生,不愿意与同龄人交往
正常的孩子可能会有点怕生,但喜欢与同龄人交往。而自卑的孩子经常表现出过度地胆小,害羞,怕生,不愿意与同龄人交往。
(3)惧怕失败,回避参与竞争
自卑的孩子缺乏信心,惧怕失败,因此常常会回避参与竞争,表现为拒不参加,或临阵逃脱。
下面七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战胜自卑心理
一、语言暗示:
家长要“多鼓励、少批评”,要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多对孩子说“你一定行”、“你真棒”等,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二、发挥长处:
人有长处和短处,有优势和劣势,父母应该教会孩子扬长避短,取其所长,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善于挖掘孩子的长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三、洗刷阴影:
大大小小的失败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小孩子要适时的遇到一些小挫折和小失败,但是失败过后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父母在孩子失败后要对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对孩子总结经验,下次再同样的事情一定会成功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忘掉不愉快的,抬头向前看;
四、降低追求:
有的父母很严格,就怕别人的孩子超过自己,所以要让孩子在方方面面都想拔尖,制定的目标很远大,但是孩子没有达到,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极易造成自卑心理,所以克服孩子自卑心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降低追求,制定一些孩子能较易完成的目标,孩子能一个月、一学期就可以达到目标的,让孩子有成就感;
五、积蓄成功:
经历过成功的人,不会忘记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在大脑便有了-动作模式电路纹,会想起自己以前的成功,而激发自己的从成功中获得的喜悦,充满自信,消除自卑心理;
六、改变形象: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举重的时候,如果大声喊叫,会多使出15%的力量,在平时,大声说话、走路抬头、敢与人正面的交流都是自信的表现,所以针对有心里自卑的孩子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从整洁的穿衣、讲话大声、流利等方面都要培养孩子;
七、预演胜利: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挑战的时候,父母要为孩子制造一幕胜利的场景,让孩子幻想胜利后的一幕幕,给孩子足够的动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相信自己有信心战胜富有挑战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