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接诊2000多个发烧娃!最近浙大儿院发热门诊患儿持续增多,专家提醒防乙流

文 / 健康益民交流
2022-03-17 18:09

“昨天(3月13日)是2175个。”今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急诊中心主任汪天林表示,近一个月数据提示,医院发热门诊患儿数量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昨日更是创下近几个月新高:突破2000人次。

汪天林表示,3月1日以来,浙大儿院滨江、湖滨两大院区发热门诊就诊患儿总量一直在1500以上高位波动,尤其近一周,处于1700以上高位。

图片来源:浙大儿院

学龄前儿童多为轮状病毒感染

小学生“中招”乙流更多

为何近期这么多孩子发热前来就诊?浙大儿院门诊部副主任赵水爱介绍,3月第二周(3月7日至11日),25个流感样病例监测中,有5例是乙型流感。目前,除了乙流,轮状病毒感染病例也呈现增多趋势,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等)伴随发热。此外,春天气温多变、病毒比较活跃,普通感冒发烧的患儿也呈现增多趋势。

“近期,家长还是要多注意防患!”赵水爱提醒。

“最近前来就诊的患儿确实增加明显。”浙大儿院发热门诊医生叶倩表示,以往一个班次,大约看60个左右患儿,而现在一般要看80-90个,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几乎是一样的状态。

“孩子发热家长内心着急,排队的人也比往常要多,一般我们来上班穿上防护服后,都是不喝水、不上厕所的,争取让前来就诊的患儿都能尽早看上病。”叶倩医生说。

对于乙型流感,叶医生有很直观的感受。她表示,前来就诊的患儿,有比较明显的年龄差异。学龄前儿童群体,轮状病毒等消化道病毒感染的会多一些,表现为急性肠胃炎,同时有发烧,而小学及以上的学龄期儿童,她接诊的患儿中,十个约莫有三四个是乙流。

“还有一些家庭,两个孩子都发热了前来就诊,都是乙流。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中招’乙流的,还是要注意做好隔离,以防更多家庭成员中招。”叶倩医生提醒。

图片来源:浙大儿院

乙流有哪些症状?

万一“中招”如何应对?

赵水爱介绍,发热是流感最常见的症状,孩子突然发热,甚至高热达到39℃~41℃,伴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头痛、肌痛、眼结膜充血和全身不适。大部分患儿发热时间3-5天,亦可延长至5-8天,咳嗽可持续1-2周。儿童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常见,还有部分患儿伴有小腿肌肉痛。

“最近接诊的乙流患儿,除了高热以外,还有个明显的特征是退烧后剧烈干咳。”叶倩表示,如果孩子高烧不退,还是要及时就诊,以免进展成肺炎。“在近期接诊的患儿中,就有小部分进展成了肺炎。”叶倩医生说道。

万一得了乙流,怎么办?如何用药?专家介绍,流感有相对有效的抗病毒药,目前医院普遍使用口服的奥司他韦,一些医院还有静脉使用的帕拉米韦。这些药物可以阻断病毒的复制,缩短病程,一般用药2天~3天,体温就可以明显下降了。早期阻断病毒复制,服药效果最好。所以在发病48个小时之内,越早用药效果越好。口服的奥司他韦5天一个疗程。建议患者即使体温正常,也要把5天的药全部用完,减少流感病毒耐药的概率。

对于高危人群应警惕并发症。哮喘、先天性心脏病、肝病、肾病、癫痫患儿,智力障碍、免疫力低下者、肥胖者(体重/身高²大于30),<5岁的儿童,特别是<2岁的儿童,都属于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感染乙流病毒后,出现重症流感及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在流感流行期间应该重点防护。

同时,浙大儿院专家特别提醒,乙流由病毒引致,我们平常用的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药,对乙流是没用的,所以不建议大家一发烧就擅自用抗生素。

轮状病毒感染有什么症状?

万一感染如何应对?

浙大儿院专家介绍,轮状病毒,形态上顾名思义长得像个轮子,可引起腹泻。这种病毒一年四季都会存在,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在3-5岁之前感染轮状病毒,年龄为6~24个月的孩子尤其容易感染这种病毒。

感染这种病毒的临床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呕吐-腹泻三联征。该病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为主,无腥臭味。

被这种病毒感染,宝宝常会因为腹痛哭闹不安,让家长忧心焦虑。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孩子感染这种病毒会诱发肠套叠,表现为频繁呕吐、阵发性哭吵,无便或便血等,需要外科紧急处理,若延误时机会危及生命。

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专家表示,一般宝宝患上秋季腹泻后3~8天左右会自愈,发生腹泻后,关键要防脱水。对于轻度腹泻患儿,建议用口服补液盐补液。

专家提醒,患儿如果出现小便量和眼泪减少等明显脱水表现;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度以上,3月以内婴儿体温38度以上;6个月以下婴儿,早产儿或有慢性疾病的婴儿(如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频繁呕吐、腹泻,无法进食;大便出血;除表现出患腹泻的症状外,还出现昏迷、惊厥等其他脏器症状,一定要赶快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