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近视也会遗传孩子吗?

文 / 蒋天兵
2021-12-19 18:15

2021年10月26日,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不仅如此,2020年,全国有近10%的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且占比随着年级升高而增长。幼儿园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达到了17.6%。

通过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当下,我国青少年儿童近视呈现低龄化、程度深等现状。而这一现象背后,除了繁重的课业压力、电子产品对视力的伤害外,或许与近视的家长们也有一定关系。

事实上,遗传因素确实是青少年儿童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而是否真的发生近视则受前者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其中,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以上且伴随眼底病理性变化的病理性近视遗传风险相对较大。有相关研究发现,父母双方均为病理性近视的,子女几乎都会被遗传,发病率高达 93%;如果父母一方为病理性近视,子女的发病率为 45.6%。

与病理性近视相对的,是单纯性近视,具体是指近视度数发展缓慢,20岁以后基本稳定,屈光度多在600度以下,多数眼部没有病理改变,用适当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的近视。和病理性近视不同,后天性近视的遗传方式属于多基因遗传,在诱发基因相互叠加时起到遗传影响。所以说,常见的后天性近视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即使是后天近视,也存在遗传的可能性。

从遗传因素出发,孩子近视的“锅”可能真的来自于家长。而近视的家长们目前能够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控制近视发展,在病理性近视发生前“力挽狂澜”。

目前,在控制近视方面来说,安全精准的MCT角膜塑形镜、0.01%的阿托品都是能够帮助延缓近视的医疗手段。除了遗传因素外,家庭用眼习惯也会“遗传”,近视的家长们一方面要通过外界干预帮助孩子控制近视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从此刻开始控制近视发展,才有机会阻止近视“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