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刁蛮孩子,塑造儿童健康人格,家长有三条途径
事实证明: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从一个幼小的生命成长为一个具有多方面个性差异的,甚至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并非是无缘无故突然产生的。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幼童时期。为此,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会长威廉·怀特曾经说过“儿童时期是实施心理卫生教育的黄金时期”。
社会生活的变迁,为我们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危机;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压力;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如:离婚率与少年犯罪率逐年升高等。在这种形势下,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人关注,心理不健康成为人不健康的主要问题。
为了儿童身心能够健康和谐发展,我国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 3月9日就明确提出:“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教育部也特别强调“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如何有效地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儿童健康人格,已经是一个十分迫切而且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01塑造儿童健康人格的现实状况
在几次幼儿教育工作调研中,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儿童的生理卫生保健工作,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却时常被人冷落。更严重的是,一些幼教工作者都不知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什么,很多家长更不知道如何塑造儿童健康人格。
从历史上看,过去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大多是做些保姆类的工作,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懂得少,做得少,甚至不做;从现实上看,绝大多数的家长往往偏重于对儿童人品道德行为的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忽视了幼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一些家长对幼儿也片面强化智力教育,忽略人格培养,结果就造成了一些儿童教育中令人担忧的问题。因此,如何塑造儿童健康人格已经成为我们儿童教育工作者应该十分重视和加强的课题。
现实情况是,我们有家长在对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脱离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去按中小学模式进行,这样往往只会适得其反的。因为儿童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较低,且心理活动有明显的形象性与不随意性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如何通过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其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地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如,通过儿童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
02塑造儿童健康人格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儿童健康人格,已在经济发达国家兴起,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并将成为未来儿童教育革新的重要标志。现在我国儿童教育行业也开始关注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首先,培养社区儿童健全人格有助于帮助儿童树立坚强的意志。由于现代社会的需要,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很容易孩子过于溺爱、娇纵。要什么就给什么,舍不得让孩子受半点苦。这样就养成了孩子任性、意志力松懈等不良性格。所以,家长对“爱”的尺度上要把握准确。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每天让孩子完成少量的学习、劳动任务。譬如:扫地、倒垃圾、取书报,完成作业等。此外,家长还要对孩子完成任务的情况坚持检查、评价,反复指出不良后果和肯定孩子所取得的每一个小进步,从而养成孩子稳定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力。
其次,培养儿童健全人格有助于调节儿童的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是心理变化的主体。如果需要得到了满足,人就会产生肯定性的积极的体验。良好的氛围对儿童的情绪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譬如:和睦、民主、团结的氛围中的儿童大都活泼、天真、心情开朗。相反,如果儿童在情感上就会失去归属感和亲切感。导致儿童情绪抑郁、感情淡漠,有敌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发展变得失去平衡。
另外,培养儿童健全人格有助于幼儿的智力正常发展。智力正常是人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3—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爱动、好问,这是孩子的天性。在这段时期,我们应该对他们的这种天性给予保护、鼓励与指导。切忌粗暴对待或压制其行为。有人曾经通过一项专门研究发现:性格粗暴的“压制型”幼儿教师和为人平和有礼的“温和型”幼儿教师的教育效果进行比较,“粗暴型”幼儿教师对幼儿时时处处吆三喝四,对幼儿管头管脚,从不接受幼儿目前的行为和操作水平。结果是这类幼儿在智力发展方面比较差,大脑发育较慢且怕羞、胆小怕事。而“温和型”幼儿教师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辅以心理教育,提供教育性体验。这类幼儿智力相当发达,处理各方面问题能力较强。
03塑造儿童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
自1979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的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与日俱增。独生子女与家长接触的机会远远多于和同年龄儿童相交往的机会,他们缺乏同兄弟姐妹以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不懂得分享和交流。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了许多所谓“小皇帝”、“小公主”。
现代生活中,有许多环境和人为的因素是不利于儿童开朗性格形成的,相反却助长儿童孤独、冷漠、抑郁、 自卑、自我中心、自我封闭、交往障碍、怯懦等人格的形成。因此,人格素质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儿童的人格素质培养,重点是发展开朗的人格特点,培养儿童乐观、乐群、自信、自尊、进取、向上。
塑造儿童健康人格,首要条件就是我们做家长的要懂一点点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儿童心理知识。而就目前情况看,我们一些家长对幼儿心理知识学得很少,因此他们对幼儿心理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多为手足无措,无法对幼儿出现的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治;也无法预见幼儿心理可能出现的疾病并加以预防。因此作为家长,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唱歌跳舞等一技之长,掌握幼儿教育的方法、技巧,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等知识。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家长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卫生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教育心理知识的缺失,是不可能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塑造出儿童健康的人格。
家长不仅要掌握心理知识,自己也要努力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又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在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老师和家长的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我们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和老师都要拥有一个健康心理,也是幼儿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关系条件下形成其思想、情感、行为和作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由于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境环境的影响。因此,创造一个健康环境是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方面。家长和老师都要端正对幼儿的态度、行为。人与人互为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家长和老师是其环境。要形成健康环境,教师行为态度必须要端正,否则创造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谈。我们一些幼儿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幼儿心理抹上了一层灰色。
善于创造爱的氛围,满足儿童正当的心理需要。爱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充分享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儿童,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儿童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