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说小儿推拿的前世今生

文 / 护考资讯平台
2019-04-27 13:09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医者根据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以手为工具,采取不同的手法在小儿的某个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预防小儿常见疾病,保健儿童身体,以及促进儿童生长发育为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小儿推拿学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中医儿科学和推拿学紧密联系,不但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独具一格,自成体系。

小儿推拿古称之为“小儿按摩”,我国的按摩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史记》中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曾用针灸、按摩、药熨抢救了赵太子的“尸厥”证,说明按摩术在春秋战国前就已经形成。

魏晋时期,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卒腹痛……深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方法与当代的小儿捏脊疗法颇为相似。它不但能治愈腹痛,并可以治疗小儿疳积、积滞等多项疾病。该书还有用重刺激的手法使突然昏厥的病人苏醒,如“救卒中恶死……令爪病人人中取醒”,使推拿急救的范围更加开阔。

隋唐时代推拿按摩疗法颇受重视。太医署内设有按摩博士、按摩师等职位,有合法的教育机构,系统训练。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千金要方》中应用药物制成膏剂与手法相结合的膏摩法“治少小儿新生肌肤柔弱喜为风邪所中,身体壮热,或中大风,手足惊掣,五物甘草生膏摩方……”他运用膏摩法治疗小儿范围的疾病有“中客忤”“项强欲死”“鼻塞不通涕出”“夜啼”、“腹胀满”“不能食”等,不但扩大了膏摩的范围,而且是专门针对儿科疾病有了系统的论述。该书还记载“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风寒。”这是首次将膏摩用于小儿保健推拿的医学文献记载。

宋金元时期,推拿没有被列入医学分科,但是民间的论述并不少见,在《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中有很多膏摩方的介绍,并对按摩手法的作用有了较深刻的论述。

明朝是小儿推拿发展历史中的兴旺发达时期。当时政府的医疗机构“太医院”中医十三科中,又再度成立了“按摩科”。小儿推拿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临床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许多著作并出现了小儿推拿专著。

四明陈氏所编的《小儿按摩经》于1601年问世,并被杨继洲收编于《针灸大成》之内。陈氏按中医理论提出小儿推拿治病当视“病之虚实,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在其后,1604年由明太医龚云林撰写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此书单印成册,是一部儿科推拿专著。按摩又有推拿之称正是始于此书。

明代医家周于蕃的《小儿推拿秘诀》一书,介绍推拿方法,列有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八法,每法之下又据施术部位分成数条,明其操作手法和主要功效。并以汗、吐、下三法总括,详论各法的手法要求及注意事项。其后载数种儿科常见病证的推拿疗法,于惊风一证分析尤详。末为十四经脉和正身、覆身、阳掌、阴掌、足部穴位图,以及推坎宫、推攒竹、分阴阳、推三关、双凤展翅、水中捞月等20余幅推拿手法图。十三大手法于孙重三先生的十三大手法完全吻合。

清代小儿推拿临床应用更为广泛。小儿推拿专著增多,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在民间应用小儿推拿诊疗颇为广泛。尤其是清朝初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小儿推拿专著,如清·熊应雄辑《小儿推拿广意》,全书将推拿按摩之理论与小儿生理特点相结合、图文并茂,论述较详。按摩手法轻灵而具体,十分切于实用,流传颇广,对后世影响较大。虽然多次出版仍供不应求。

清代医家骆如龙著《幼科推拿秘书》,对前人的推拿论述与临床经验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书中介绍了推拿学的理论和手法,小儿推拿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非常详尽,并有小儿常用的内服方剂等,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钱欀村所著的《小儿推拿直录》,对小儿疾病的诊断、病因、病机的阐述及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较为系统,对小儿急惊风等16种病证的推拿治疗介绍,文字简捷,图文并茂,便于医生与家长掌握。

张振鏊的《厘正按摩要术》(1888年)在《小儿推拿秘诀》一书的基础上增补了新的内容,书中介绍了各种按摩手法及儿科推拿的各科取穴的手法图说。书中还介绍了胸腹按诊法,这是其他医书所少见的。

陈复正编撰的《幼幼集成》主要取材于前人儿科论述,结合四十余年经验与体会写成的。书中对指纹在儿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有较正确的评价,认为既不可否定,也不可夸大其作用。他还从“小儿脏腑未充则药物不能多受”的观点出发,创立了少小儿外治法,如按摩、热敷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夏禹铸的《幼科铁镜》主张“望面色,审苗窍,从外知内”,强调推拿要正确施行辨证施治,实事求是,重视医德,认真总结自己的切身经验,并作推拿代药赋,说明推拿补泻手法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医政策指引下,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推拿著作出版和推拿队伍的建设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推拿学科有了显著的发展。1956年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即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1958年又在上海成立了国内第一所中医推拿门诊部,培养了大批推拿专业的后继人才。继承整理了推拿的学术及临床经验。

推拿学术和中医理论紧密联系,多学科的研究,标志着推拿事业的发展。60年代出现推拿实验研究,70年代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针灸推拿再度在世界各地引起重视,有不少留学生来我国学习传统推拿疗法;80年代临床范围更为扩大,不但治疗小儿内、外、骨伤、五官各科急症,并包括初生儿疾病、杂病和部分传染病。临床证明小儿许多疾病应用推拿治疗取得的效果较满意。

中国推拿与国外进行广泛的交流,中国推拿学者出国讲学、医疗赢得了好评。同时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推拿专业人员也来中国学习中医推拿,且人员日益增多。许多国家对推拿医学开始进行研究,在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为推拿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讲了这么多,你是否对小儿推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