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过敏性哮喘致死率高 患者盼来靶向药物
成都日报记者 邓晓洪 余星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他指出,哮喘虽然是常见慢性病,但是重症过敏性哮喘的危害并不亚于传统认知中的“大病”,“它是哮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些患者中不乏儿童和青少年。由于传统治疗疗效不佳,重症哮喘让他们在成长、生活和学业中‘负重前行’。”虽然已是夏天,但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数量似乎并未减少。在综合性医院呼吸科,这些患者依然是住院的主要群体之一。
如何让重症过敏性哮喘患者得到更好治疗?现在已经有了一种靶向药物,它可从源头阻断过敏反应,使哮喘得到有效控制。
重症患者家庭缘何“雪上加霜”?哮喘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疾病,但是,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哮喘病死率达36.7例/10万,居全球最高,重症哮喘导致的死亡尤甚。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所谓重症哮喘,是指在过去一年,使用最高级别传统治疗药物才能够维持控制或仍不能控制的哮喘。我国哮喘患病率约为1.24%,其中重症约占6%,重症之中50%—90%为过敏性。
李为民教授说,这些患者即使使用现有最高等级药物也难以控制病情,经常面临反复发作和肺功能损害的威胁,还要应对肺部感染、反复发作性重度气道阻塞、气胸、心律失常、甚至呼吸及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需要住院、机械通气或入住ICU。
老张就是一名重症过敏性哮喘患者,他是一个非常遵医嘱的“听话的好病人”,医生说怎么治,他就怎么配合。但他从吸入激素一路用到了传统治疗的最高阶全身激素,“遍尝”激素却依旧控制不佳,对环境异常敏感的他,稍有不慎就过敏,引发急性发作进而住院治疗。除了每年高昂的治疗花费,老张更因为无法正常外出工作而缺乏足够的生活来源,使生活雪上加霜,经常会觉得被“病魔”扼住了咽喉,无法挣脱也无法呼救。
诸如此类的重症过敏性哮喘患者并非少数,他们急切地盼望着全新的方法或者药物能够解决他们的痛苦。
重症哮喘终于有了靶向药物在经过多年的等待后,希望抵达了。
今年3月17日,国外已上市15年的全球首个用于治疗重症过敏性哮喘的靶向药奥马珠单抗终于进入国内临床应用,这也是我国唯一获批的治疗重症过敏性哮喘的靶向药。它通过靶向结合IgE(免疫球蛋白E)——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的核心,从源头阻断过敏反应,使哮喘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严重发作从而减少发作致残致死风险,减少激素的使用,从而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填补了重症哮喘治疗领域空白。
靶向药物,在人们的印象里仿佛只是用作癌症治疗的。如今,重症哮喘也有靶向药物可用了。它的投用,不仅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而且减轻家庭负担,同时,将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
重症哮喘的死亡率是轻度的4倍,也是哮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复旦大学一项基于2015年全国医保抽样数据库的研究发现,重症哮喘患者有67%呈重度或危重度发作,住院率高达57%。
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7%的重症哮喘患者消耗了30%的哮喘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哮喘反复发作会给患者带来濒死感、讲话受限、睡眠障碍、日常活动能力受限、抑郁等后果,危害儿童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导致成人患者和照护者劳动力损失。我国的调查显示,在校学生中,63.6%的患者因哮喘发作误学;在职工作人员中,18.4%的患者在过去的一年因哮喘发作误工。部分重症过敏性哮喘患者虽作为家庭的中流砥柱,却因对环境极为敏感而丧失外出劳动能力,更是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专家呼吁将 临床必需药纳入大病医保“重症哮喘患者在长期治疗和住院中,已花去了大量家庭积蓄,即使出现创新有效的治疗方式,大多数患者也只能望药止渴。”川大华西医院李为民教授说。
为何只能“望药止渴”?因为治疗重症过敏性哮喘的靶向药物尚未纳入医保,患者用药目前只能自费。
因此李为民说,重症过敏性哮喘患者虽然人数相对少,但疾病危害大,占用医疗资源多,“将临床必需、疗效确切的重症哮喘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纳入大病医保,不仅可以降低重症哮喘致死风险,还原患者正常生活,还可以在对医保基金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从多个环节节省医疗资源消耗,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李为民教授指出,国际上早已开始应用靶向药物来精准治疗传统药物疗效不佳的重症过敏性哮喘。他呼吁:“将临床必需、疗效确切的重症过敏性哮喘靶向药纳入医保,不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和家属‘松绑’,还可从多个环节节省医疗资源,可谓一举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