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室 | NO.19 I期子宫内膜样癌辅助治疗病例分享

文 / 中国妇产科网
2019-08-03 23:06
"

作者:李志刚

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 妇科

病例介绍

49岁,女性。因“经期延长9个月”入院,B超提示宫腔异常回声,大小约3.3*1.6cm。于2019年01月24日,在某县级市医院接受宫腔镜检查,术中见宫腔形态规则,双侧输卵管开口正常,子宫内膜厚约1.0cm,宫腔前壁见一赘生物大约4*3*3cm,质脆,见粗大血管,行宫腔赘生物电切术加诊刮术。术后病理提示(宫腔)恶性肿瘤,倾向于子宫内膜腺癌。2019年01月29日,盆腔MR平扫加增强:子宫内膜稍增厚,宫腔内信号异常病变符合子宫内膜癌病变,宫颈区多发小纳氏囊肿,盆腔少量积液。

转入某上级医院。于2019年2月14日,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大体标本:子宫体大小为10*8.5*3.5cm,前壁已切开,宫颈管长4cm,外口直径4cm,外口光滑;宫腔深5.5cm,子宫内膜灰红厚0.2-0.5cm,宫底内膜增厚,水肿,见息肉状肿物2个,大小为1*1*1cm和1.5*1*1cm。

术后病理:(腹腔冲洗液)未见癌细胞,(子宫)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肿瘤浸润至宫底浅肌层(<1/2肌层),未突破浆膜层。癌未累及宫颈管、宫颈、双侧宫旁。未见明确脉管癌栓。

(双侧髂内/髂外/髂总/闭孔/腹股沟深淋巴结)共查见淋巴结16枚,均未见癌转移(0/16);(腹主动脉旁/骶前淋巴结)共查见淋巴结5枚,均未见癌转移(0/5)。

免疫组化:ER(2+)、PR(3+)、P53(+)、CK(+)、VIM(-)、CD10(-)、Ki67(80%)、CK7(+)、CK8(+)与CK5/6(-)。

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FIGOⅠa期/G3(低分化)/LVSI(阴性)

知识点一

不同的指南,对子宫内膜癌病人术后患者的分层风险不尽相同,处理大同小异,而参考的文献如出一撤。现将主要指南的建议整理如下,并提出了我个人看法。

欧洲医学肿瘤学会(ESMO)-欧洲妇科肿瘤协会(ESGO)-欧洲放射治疗及肿瘤学会(ESTRO)有关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会议共识--2015

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风险低,单纯接受手术足矣。根据临床病理预后因素,明确危险人群,从而确认有可能从辅助治疗中获益的复发高风险患者。因此,考虑辅助治疗之前,先要明确危险因素的定义。

危险人群的定义应该既要有预测预后的价值,又有作为辅助治疗适应症的重要性。明确界定的临床病理预后因素包括:年龄、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类型(子宫内膜样还是浆液性和透明细胞)和LVSI。与ESMO的风险分组相比较,已经认识到中危组(IA期3级或IB期1–2级)中,LVSI和肿瘤分级3级对预后的不良影响。本共识的分类中,对低危、中危和高危,进行新的细分,这与许多临床试验中所用的风险分类是不尽相同的。

既往低危的子宫内膜癌是指子宫内膜样腺癌FIGO分期I期、1级合并浅肌层浸润或2级不合并肌层浸润,而高危是指I期、3级并深肌层浸润,而其他分化程度的分级和浸润的组合则定义为中危。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了评估对中危子宫内膜癌实施放疗作用的大型研究(PORTEC-1,GOG99,ASTEC/EN5),根据研究结果以及随后的meta分析,提出了低危、中危和高中危改良分类。

观察性研究已报道,肿瘤大小和几种分子因子(如TP53,L1CAM)等因素,可能具有预后价值,但由于仍在探索之中,目前尚未用于临床,没有纳入到本共识的风险分类当中。由共识小组,确认有可能从辅助治疗中获益的复发高危患者的风险分组,包括低危、中危、高中危、高危等,以指导使用辅助治疗。

本共识风险分类中,高-中危子宫内膜癌是指1–2级肿瘤并深肌层浸润(≥50%),明确的(相当多的,非局灶的)LVSI,以及3级肿瘤并肌层浸润< 50%,无论有无LVSI的患者。

辅助治疗建议:

第一,已行淋巴结手术分期(surgical nodal staging),淋巴结阴性:为减少阴道复发,建议辅助性的近距离放疗(证据等级:III;推荐强度:B);无辅助治疗,也是一种选择(证据等级:III,推荐强度:C)共识:100%同意(37票)。

第二,未行淋巴结手术分期(surgical nodal staging):LVSI明确阳性,建议辅助性EBRT以减少盆腔复发(证据等级:III;推荐强度:B);3级与LVSI阴性者,仅建议辅助性近距离放射治疗以减少阴道复发(证据等级:III;推荐强度:B)共识:100%同意(37票)。

第三,全身治疗获益不确定;鼓励参与临床研究(证据等级:III;推荐强度:C)共识:94.6%(35票)同意,5.4%(2票)弃权(37人投票)

2014年,ESMO决定采用共识会议的方式,更新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建议。共识小组由40名顶尖子宫内膜癌的管理专家组成,包括来自欧洲放射治疗与肿瘤学会(ESTRO)、欧洲妇科肿瘤协会(ESGO)和欧洲内科肿瘤学会(ESMO)的代表。共识会议前,由专家组确定的相关文献资料均提前进行评估。在会议上,专家组对每一个问题提出建议,并达成共识。以投票的方式,表示同意,弃权等,40名专家,37名参加投票,另3名为会议主席,不投票。

由此可见,ESMO指南,可不是可有可无,随便可以忽略的存在,包括所制定的宫颈癌指南,可借鉴之处不少的。

知识点二

子宫内膜癌手术后放射治疗的作用: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循证指南--2014

中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相比于低危患者,阴道复发风险更高,更有可能从阴道断端近距离放疗中获益。采用不同的定义对中危子宫内膜癌进行分类,但通常包括,伴有譬如深肌层浸润、更高级别、LVSI和/或年纪大等危险因素的I或II期病变。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PORTEC)和妇科肿瘤学组(GOG)的研究纳入了“中危”患者,并对这些患者中复发风险更高的亚组进行定义,称为“高-中危”。

在以下患者中,阴道断端近距离放疗和盆腔放疗对预防阴道复发同样有效:(1)肿瘤分化程度1或2级癌伴肌层浸润≥50%;或(2)3级肿瘤伴肌层浸润<50%(证据等级:强烈建议,中等质量证据)。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阴道断端近距离放疗比盆腔放疗更好,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接受全面淋巴结评估的患者(证据等级:强烈建议,低质量证据)。

知识点三

NCCN宫体肿瘤 V3.2019

NCCN指南,对危险因素的定义,似乎总在微调之中,最新版的指南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60岁、浸润深度和/或LVSI(注意:没有提及肿瘤大小)。分期手术之后的FIGO为I期的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治疗如下表。

病例分析室 | NO.19 I期子宫内膜样癌辅助治疗病例分享

VBT是指阴道近距离放疗,RT指放疗,EBRT指外照射放疗相较于以前,I期子宫内膜样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描述,简明扼要多了。如果不是很想刨根问底,拿来套套,似乎本例病人的处理,不是很难找到照本宣科的答案。只可惜,大家依然视NCCN更具权威性的今天,NCCN却没有给出合乎咱们胃口的答案,化疗,因为,专家组成员认定无可靠的证据。

知识点四

FIGO癌症报告2018--子宫体癌

辅助放疗不推荐使用于低危患者,而有指征用于高危患者。特别是肿瘤分化1–2级肿瘤且肌层浸润不超过50%的患者,或者只有单一危险因素的患者,不推荐辅助放疗。对于存在高/中危险因素(至少2个危险因素:年龄>60岁、深肌层浸润、组织学3级、浆液性或透明细胞组织学类型、LVSI)的患者,单独阴道近距离放疗优于EBRT,有极好的阴道控制率,而不影响生活质量。在与高危因素(3级和深肌层浸润和/或LVSI、不良组织学类型、不利良分子因素)的Ⅰ-Ⅱ期患者中,盆腔EBRT仍然是标准治疗。

分析

由以上国际指南不难看出,在I期子宫内膜癌辅助治疗中基本上不考虑化疗。那么,这类病人能用化疗吗?不是很多人都在用吗?依据何在?

依据倒不是很难找的,只是化疗已然不是主流。近邻日本,JGOG的指南就推荐化疗,而且,还详细列出非常具体的药物。没有RCT之前,他们就这么做。指南中明确地说,不同于国际上其他机构的指南,在日本子宫内膜癌的辅助疗法是以化疗为主。指南中还说,NCCN、ESMO以及韩国等指南,都是以补充放疗为主导。中国的指南却未入其法眼,可能是我们的指南没有英文版吧,他们读不懂中文。

本例若落在日本人之手,就是化疗了。但,他们的化疗是选用经过验证有效的药物,而不是无所顾忌的选择。

个人认为,在这种本来就存在诸多争议的情形,真的选用化疗,不宜用那些来历不明的方案。选用化疗药物,不可能不是不需要点知识储备的。只是在理论层面包装得跟仙女一般的药物,或许,都没有怎么经过严格的验证,却早已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用得不亦乐乎,这总不是理性的现象。

此外,一些传统与经验性的做派,不限于化疗还有手术等,在这个讲究证据的年代,是否也是需要采用科学方法验证一番,再推广应用会更好一些呢?其实,对这些做法,若较个真,溯本求源,说不定还是西人之原创而后弃之,国人还在自我陶醉般视为瑰宝而已。

热衷手术,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化疗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视放疗为洪水猛兽,真的是对病人好吗?该问题值得思考。

本例患者是与群主私底下交流的医生朋友的熟人。病人术后,已化疗三周期(或称为疗程),并遭遇比较严重的骨髓抑制,还被建议去加放疗。

如上所述,缘何化疗在日本与意大利人的RCT中找到了证据,也不失为与国际接轨吧。但化疗后,还要加放疗,群主也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GOG249、GOG258与PORTEC-3等研究结果陆续发表,对I、II期子宫内膜癌辅助化疗的作用,似乎逐渐明朗的今日,日本人的指南会转向以辅助放疗为主吗?

众所周知,全世界基本上都在一边倒地支持HPV疫苗,WHO信心满满地正借助宫颈癌的一、二级预防对宫颈癌“喊打喊杀、斩尽杀绝”的当下,日本对HPV疫苗的态度却是暧昧如故。借此角度观察,冥冥之中,对子宫内膜癌辅助化疗在日本的应用,似乎已经有了答案,毕竟日本人真的是自己就辅助化疗做了R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