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话:十个女人九个痛经且宫寒
《2015年中国女性生理健康白皮书》指出:
在我国,
有接近80%的女性,
伴有轻度及以上痛经,
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而隐藏性的危害,
你到底了解多少?
想必每个有过痛经史的女生,
都在心里暗暗发过誓:
下辈子我要做男生!
那些日子太灰暗,
闷热、绝望、无助、烦躁、
感觉掏空了整个身体。
而你却从未真正了解过痛经,
痛经其源于因,
脾虚、胃寒、肾阳不固、肝经不畅,
等问题导致的宫寒。
宫寒就是个大麻烦,也是女人的大包裹。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宫寒痛经,解除痛苦,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解宫寒和痛经。
痛经的原因是因为“不通”。为什么不通会产生痛经?
是不是有很大部分女性都有这种情况,当经血或血块排出来后,痛经就减轻或不痛了?这是因为子宫内气血运行不畅,有淤血堵塞了,不通则痛。《金匮要略》:“经水不利,少腹满痛,”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宫寒,意思就是子宫有寒。百病起于寒,有句话说“十女九寒”,在痛经的女性当中,大部分与寒有关。
宫寒痛经的主要症状:
痛经明显或严重,肚子会发凉冷痛,喜按得热则减;血块多或大,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腰酸腰冷,后腰空虚感;经期延后或闭经,色暗量少或淋漓不畅;畏寒肢冷怕风,四肢不温;口渴不欲饮或喝完水后很快想小便,夜尿频多等。
宫寒如何引起痛经?
我们先讲脾胃虚、肝经不通、肾阳虚与宫寒体寒的关系。
造成宫寒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天生体质偏寒,爱食冷饮,夏日空调房,很少运动,减肥、流产造成的。所谓热则胀、寒则缩,爱食冷饮进入胃中导致损耗过多胃气(阳气)消化冷饮食物,胃口变得小了,人就越来越虚瘦,脾胃虚寒湿盛,寒湿则生瘀滞,导致中焦即肚脐附近的肝经经络不通,气血堵塞。因肝经经过子宫、乳房和脸部,寒湿就顺着肝经带到子宫、乳房和脸部。肾主管子宫卵巢属于生殖系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肾阳虚而产生子宫宫寒。《黄帝内经》讲,女人的奶水和月经是同源两路,来月经前乳房都会有胀痛感,奶水从乳房顺着肝经下行到子宫替换旧的血液,当人比较虚弱经血较少时月经量就会相应减少。肝经经络不通瘀滞时,就会导致月经不调的症状,子宫宫寒越严重痛经就会相应加重。子宫寒湿积聚越来越多,寒湿则结聚生肌瘤血块,导致宫颈炎,附件炎、宫颈息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产生,肾阳虚就会导致腰酸腿疼,子宫肌瘤越来越多时,如果不通过有效治疗,长此以往就会滋生恶性肿瘤。
肾阳虚是由于肾阳虚衰,不能暖和身体而引起怕冷,液体气化不良而引起的尿频或水肿等虚寒症状。肾阳在中医里亦称为元阳、真阳、真火,肾阳主一身之阳气。
肾阳就好比是一把火,肾阳足,身体就有足够的热量,肾阳虚,身体内的热量就不足。如果体内阳气不足,没有温度,那抗寒能力就差,这种人就会怕冷。可见,只要肾阳足,那寒气就很难入侵身体。所以说怕冷的人或容易受寒的人,身体内的阳气是肯定不足的。
因为肾阳虚,胞宫(既:子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为主要症状者。宫寒虽然是由于肾阳虚,但其根源在于肝经不通,脾胃虚寒。可以这样说,脾胃虚的人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肝经不通,从而导致肾阳虚。
在中医里,子宫、卵巢都是肾的一部分,所以说肾阳不足,不能温暖子宫,第一个受害的肯定是子宫了。
体寒乃百病之源。俗话说“十病九寒”、“病从寒中来”。女人的生殖系统最怕冷,冬天比较耗损阳气,下半身着凉会直接导致女性宫寒。寒性体质大多由后天因素造成,居住环境寒冷、嗜好寒凉食物、房室或劳累过度损伤身体阳气……
可见,体寒之人,也是因为寒气入侵了身体引起的,另外寒气又会损伤身体的阳气,加重肾阳虚,这样抗寒能力又会变得更差,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宫寒的原因是肾阳虚与体寒,而加重或引起肾阳虚、体寒的原因最主要还是因为受寒。(另注:肾阳虚除了与寒有关,房室或劳累过度也是引起肾阳虚的重要原因)。
寒气冷饮 ——脾胃虚寒——肝经郁滞——肾阳虚 ——宫寒
宫寒是这样引起痛经的:
先看下图:
从月经第一天到第五天,这叫月经期;月经排完后,子宫内膜增生,叫子宫内膜增生期;每个月28天来一次月经,如此反复叫月经周期。
我们再了解月经周期与子宫内膜。
月经周期: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次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上的循环周期就叫做月经周期。
子宫内膜:是覆盖于子宫内壁的绒毛状组织,是由粘膜上皮与固有层所组成,里面富有血管。子宫内膜里纵横大量的毛细血管,经血就是由这里脱落排出来的。
下面讲宫寒在子宫内的影响:
宫寒大家都能理解,其实就是子宫内很寒,很凉,像有冷气。我们再做更深入的一个比喻,把子宫比喻成冰箱,血液比喻成水,子宫内膜比喻成冰块。水在冰箱内遇到冷气就会形成冰块。而子宫内膜里的血液遇到寒气,血液就会运行缓慢形成瘀血。子宫内膜里瘀血越积越多,结成血块,血块堵塞严重者还会让子宫内膜增厚,或增厚的内膜向子宫发展,变成子宫内膜异位症。这就是很多女性经期会出现血块的原因。这也是中医所说的气滞血瘀,另外气滞血瘀也会使月经推后或形成闭经。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子宫受寒,寒气作用于血管让血管收缩变窄,寒气作用于血液让血液变慢,双重作用下使气血运行受阻,就会疼痛,这正如上面所说的,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而血块排出后,痛经就会减轻,或在痛经时,用热水袋敷肚子(热能让气血运行比较好),痛经也会减轻,这就叫通则不痛。
宫寒痛经治疗原则,宫寒痛经的治疗要从三个方面同时入手:
第一病位:痛经是因为子宫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同时出现血块、月经推后、闭经等表现。气滞血瘀是由于宫寒,宫寒是因为肾阳虚,肾阳虚是因为肝经气血瘀滞,归根结底是由于脾胃虚弱寒湿壅盛所致,中医讲究追本溯源,只有把疾病从根源上解决方能治好疾病而不复发。
治疗原则:要治疗子宫宫寒痛经或者子宫肌瘤等病症,必先调脾胃寒虚、疏理肝经气滞,强固肾阳,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只要调整了脾胃阳气,疏解了肝郁以行阳气、巩固了肾阳,子宫内气血通畅了,瘀血消了,痛经自然就会好转。
第二病因:导致气滞血瘀的原因是宫寒,主要表现:小腹冷痛、得热则缓和、下腹坠胀、肚子发凉或有冷气、白带多等。
治疗原则:暖宫止痛。只要把子宫内的寒气消除,子宫温暖,就可以防止气血在子宫内瘀滞。
注:另外西医临床常见的一些妇科慢性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等)所表现的症状其实就是宫寒引起。区别要点:只要是慢性的,反反复复的,长期消炎药治不好的,出现这类情况就要考虑宫寒的问题,临床上这些慢性炎症用宫寒的方法治疗效果很明显。
第三病源:引起宫寒的原因是肾阳虚,主要表现: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腰膝酸软、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治疗原则:温阳补肾。肾阳足,身体就会温暖,抗寒能力增强,防止寒气入侵。
从治疗原则上可以简单的理解:肾阳不足,身体的保护机制弱,抗寒能力差,子宫就易受寒气入侵而形成宫寒,宫寒又导致子宫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肾阳虚——(寒气入侵)——宫寒——(气滞血瘀)——痛经
病源病因病位三步一体治疗
温阳补肾 ——暖宫抗寒 ——活血止痛
病位:活血化瘀,清除子宫内因寒气而形成的瘀血,通则不痛,通则月经自调;
病因:暖宫止痛,用药直接温暖子宫,祛除子宫内的寒气,阻止病邪干扰;
病源:调脾整胃、疏解肝郁、温阳补肾,把病源治好了,身体抗寒能力强,可防止寒气入侵子宫,不再反复发作。
其实,所有的痛经,都是子宫循环不通引起的,而子宫循环不通的大多数情况,是由于宫寒引起的,而寒久了会产生郁热,虚火,冰包火的症状体现。
一旦病久了,得不到及时调理,寒热交错,症状相对复杂,堵塞的通道就更难疏通。
这个需要谦和既济定制配方,根据个人的体质,结合子宫循环,乳腺循环,专病专治兼顾体质调理方案,是女性的福音。
传承调理,比用止疼片来得安全,对身体好,效果也很明显。
如何确定痛经症状的轻重程度?
轻度症状:痛经症状轻,易缓解,时痛时止,痛的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到两天左右,痛经时只要适当休息还能完成正常工作。
中度症状:痛经较严重,时间在两到三天左右,每次痛的时间较长,痛的次数多;宫寒怕冷明显,痛经时遇寒疼痛明显加重。
重度症状:痛经极为严重,整个经期痛经,完全影响生活,宫寒体寒明显,甚者寒从骨头或子宫里出来,艾灸止痛药亦效果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