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影像诊断大咖耿道颖教授:谈肺结节和肺癌脑膜转移

文 / 良医汇
2017-08-03 11:49

来源:肿瘤资讯

2017年7月21-23日,由上海市抗癌协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的“第三届胸部肿瘤浦江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在会议期间,【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影像大咖耿道颖教授,为大家分享肺内结节影应当如何随访与处理;隐匿的脑膜转移应当如何诊断的小技巧、大窍门。让我们一起领略实战经验之精萃!肿瘤影像诊断大咖耿道颖教授:谈肺结节和肺癌脑膜转移

【肿瘤资讯】耿教授您好!肺结节影常常是肺癌的早期表现,请您从影像学角度谈谈不同类型肺结节影应当处理?

耿道颖教授:这个问题非常好。随着低剂量CT筛查早期肺癌在临床上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肺结节检出率较以前明显增多,这些小结节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临床应该如何处理?这些成为最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问题。

从影像上讲,肺结节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纯的磨玻璃样结节,这种结节如果<5mm,80%-90%都属于良性,即便恶变也需要3-5年时间,这期间定期体检即可,不必过分担心。如果发现时磨玻璃样结节>5mm,甚至超过10mm,那就要警惕。因为有研究发现,大于5mm,尤其是大于10mm的磨玻璃样结节只有20%属于良性,80%为不典型增生、微浸润癌或是早期肺癌,此时最好3-6个月随访,发现结节有增大表现或是超过一年仍保持不变者,应尽早采用微创方法将其切除。如果是不典型增生、微浸润癌或是早期肺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非常高,甚至可达到100%,术后也不需要放疗和化疗。

肿瘤影像诊断大咖耿道颖教授:谈肺结节和肺癌脑膜转移

第二种类型,磨玻璃样结节的中间存在实性结节。这种结节称作部分实性的磨玻璃结节,或是混合性的磨玻璃结节。对这种类型的结节要提高警惕,如果实性成分超过磨玻璃结节一半,或是混合性磨玻璃结节整体超过5mm,此时为不典型增生、微浸润癌或早期肺癌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建议3个月随访,一旦发生变化,尽早采用微创方法切除。

第三种类型,实性结节。实性结节发生恶变的机会少于磨玻璃样结节。如果结节<4mm基本上不存在恶性的可能;如果结节为4-8mm时应当6个月随访;如果结节>8mm,建议尽早切除,因为有疤痕癌的可能性。

临床上常见的就是这三种类型的结节,工作中既不要过分担心,也要给予适度重视。

【肿瘤资讯】伴EGFR敏感突变肺癌患者的脑转移发生率非常高,其中部分患者为脑膜转移,而脑膜转移的诊断相对比较困难。您能否从影像学角度谈谈怎样更好的鉴别脑膜转移?

耿道颖教授:肺癌脑转移很常见,且一般是脑实质转移,既可单发又可多发,如果有肺癌病史,再结合头颅磁共振平扫和增强的改变就可以明确诊断。

脑膜转移比较隐蔽、不易发现,常常磁共振平扫加增强仅发现脑室略增大。而影响脑室大小的因素很多,如年龄,年龄越大脑室越大。所以,脑室增大可以是生理性的增大,但也可能是由脑膜转移引起的脑积水所致,因此必需提高警惕。

依据我们的经验,不论肺癌、乳腺癌抑或其它部位的肿瘤,只要有头痛不适,或原因不明的头晕,或顽固性呕吐,都要注意脑转移或脑膜转移的可能。脑膜转移通常需要行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如果发现硬脑膜强化,提示可能是硬脑膜转移;如果是软脑膜强化,提示可能是小脑末或是蛛网膜下腔等部位转移;另外,脑膜转移时多合并交通性脑积水,这对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肿瘤影像诊断大咖耿道颖教授:谈肺结节和肺癌脑膜转移

如果头颅磁共振平扫和增强仍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脑膜转移时,可采用双倍剂量的钆剂。钆剂与碘剂不同,对肾功能损害更小,过敏反应较少。通常钆剂剂量为10ml,双倍剂量为15ml或20ml。双倍剂量增强后,脑膜转移或可得以明确诊断。另一种明确脑膜转移的方法就是加做MTR,也就是磁转换对比,简单的说就是把大脑的背景压一下,这样会凸显转移病灶利于诊断。

总之,头颅磁共振平扫加增强发现脑膜强化对诊断脑膜转移非常重要,双倍钆剂或MTR可进一步协助诊断脑膜转移,其它影像改变,如交通性脑积水或颅骨侵犯对诊断脑膜转移也有协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