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到底是增加还是降低患癌风险?常被误解的避孕药,迎来最新研究

文 / 都市女报健康
2021-06-01 09:53

可能鲜少有人知道,“避孕药”最初是从减轻痛经的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在20世纪30年代,Russel Marker首次从一种妇女用于缓解痛经的植物中提取出来孕酮(孕激素),就此成为了避孕药开始的里程碑。此后于1960年第一粒口服避孕药诞生。

本质上,

避孕药是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激素调节类型的药物,现在市面上主要有短效避孕药、紧急避孕药和长效避孕药

目前长效避孕药已经逐渐淘汰,紧急避孕药由于剂量较大,所以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短效避孕药。

图片来源:Pixabay官网

实际上,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避孕药的应用开始普及,因此关于避孕药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避孕药本身涉及到激素调节,那么,

避孕药到底是否和癌症有关系呢?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避孕药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同的研究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研究结果:

根据德国图宾根大学发表在《Endocrine-Related Cancer》杂志上的文章就揭示,

口服避孕药可以降低使用者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并且降低的比例可以达到接近50%,即使是停止使用避孕药之后,保护效果也可以持续达到10年乃至20年以上。

图片来源:《Endocrine-Related Cancer》官网

不仅如此,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杂志旗下的《JAMA Oncology》上的一项研究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短效避孕药的效果。在这项超过15年累计超10万名参与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

和那些从未使用过避孕药的女性相比,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终生总体患癌风险降低了56.1%,实际上结肠癌的风险降低高达81%,血液癌症降低了74%,子宫内膜癌降低了66%,卵巢癌降低了67%。并且避孕药的保护作用比上一个研究更持久,达到了30年。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但是,避孕药的服用并不都是如我们所想的一样会降低患癌风险。实际上,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服用避孕药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这个风险比例可以达到20%~30%。

实际上,根据2020年公布的全球癌症数据,乳腺癌已经超越肺癌成为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种。

那么避孕药到底和癌症的发病风险有什么关系呢?发表在《EMBO Mol Med》上的一项研究就对避孕药的种类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到新的答案。

图片来源:《EMBO Mol Med》官网

目前避孕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多不同的成分,研究人员就试图寻找到不同避孕药之前的差异,从而找到最合适的种类。

研究人员选择的则是乳腺癌模型——因为目前风险升高的主要疾病就是乳腺癌。为了验证不同避孕药激素对于乳腺癌发生的影响,研究人员构建了人类乳腺上皮细胞或者乳腺内层的(HBECs)的小鼠模型。

神奇的是:通过研究发现,

并不是所有的避孕药都会引起人类乳腺上皮细胞增生进而导致癌变,

有部分的避孕药并不会刺激到乳腺上皮细胞。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原来区分是否会具有刺激性主要和避孕药中成分的雄激素特征有关——有些成分具有雄激素的特征,有些则表现出抑制雄激素的特征。通过研究发现:

那些含有雄激素特征的则会刺激到上皮细胞,进而表现出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生的特征,这和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研究人员表示,

或许可以通过更合适的避孕药选择来避开避孕药本身可能带来的乳腺癌升高的风险,以期降低避孕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关于避孕药的研究仍旧在继续,在需要选择服用避孕药的情况下,或许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避孕药来避免乳腺癌相关的发病风险。生活中可以抗癌的形式多种多样:保持健康的生活,久坐的时候起来走一走,保持愉悦的心情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多的预防癌症。

参考资料:

1.Hormonal contraception and risk of endometrial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2.Modification of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Duration of Oral Contraceptive Use and Ovarian, Endometrial, Breast, and Colorectal Cancers

3.Contraceptive progestins with androgenic properties stimulate breast 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4.Better choice of contraceptives can prevent breast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