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肖晓琳: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

文 / 诺辉健康
2017-07-13 17:14

12日,有媒体从央视《今日说法》栏目多名员工处获悉,年仅55岁的央视主持人、制片人肖晓琳因患直肠癌,近日在儿子家中不幸离世,这距离她做完退休演讲才不到半年。

前半生给了工作,后半生给了癌

1997年邓小平逝世,但一个新的栏目却在央视孕育。《今日说法》创办人肖晓琳说“只有当社会公正有序,人们才会活出味道来。”这个栏目为的就是:上访国务院总理,了解最新政策。下访普通人,体会人间百态

但当时的条件并不好,栏目筹办时,节目组连办公室都没有,工作人员只好在咖啡厅里办公。沏上一壶茶,一待就是一天,一忙就是两个月。曾有媒体2004年专访肖晓琳,文章提到,当时她接触大量案件,面对很多求助信心情沉重,难得见笑脸。

但在央视人眼中,“她出镜风格永远微笑、雍容尔雅,吐字清晰从容不迫,主持专题节目娓娓道来沁人心脾,气场柔和又强大,从来没有不备稿就进演播室,也没有口误错别字让导播不断重录”

离开《今日说法》后,肖晓琳又创办了《讲述》节目。有媒体曾披露称,最初的制作人员都是肖晓琳从《今日说法》带过来的。当时人手特别紧,一个人顶好几个人使,有的编导为了赶一个片子,三天三夜不离机房,出来已经走不动路了。

在央视,肖晓琳的身份不光是主持人,有时候也是“打杂的”。在参与创办《焦点访谈》、《半边天》等栏目时,由于节目要求量大,人手紧张,新招的年轻人还不太熟悉业务,所以她事必躬亲,策划、制片、导演、采访、撰稿、制作、主持无一不做。

精英没做错什么,错在什么都没做

央视人朋友圈悼文表示“去年台里遇到,完全看不出来,太突然!”,“就在今年2月,您还参加了社会与法频道的年会,进行了退休演讲!”

他们忍下的一句是“这么好的人,什么都没做错,怎么就被癌症盯上了?

其实是因为她什么都没做

大肠癌是可防可治的第一癌症,从息肉、癌变到转移整个过程大约10-15年,却因为被忽略,这些救命的机会也被眼睁睁地错过了。

据知情人透露,肖晓琳因直肠癌转移,两周前在美国儿子家中去世。由此可以推断,肖晓琳虽然对外隐瞒了病情,但肠癌转移,说明发现时已是晚期,赴美并不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而是为了治病。

这也不禁让普通人后怕——“人家能比我们钱少吗?”是社会精英,在治疗上也很投入,为什么结果还是这么让人唏嘘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张苏展教授向我们介绍:“肠癌从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经历10年左右的发展期。越靠近晚期,治疗生存率就越低。早期的小腺瘤症状不明显,一经发现,完全可以直接切除,即使是I期的腺癌,只要发现及时,生存率也高达95%。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II期、III期、IV期)了,IV期的5年生存率只有5%。”

一项针对江浙沪和珠三角地区的调查显示,作为我国近年来肠癌发病率显著升高的地区,只有7.6%的调查人群了解肠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除了经常腹泻、大便出血等症状外,人们也很难辨定自己是否患病,早期筛查是最好的方法。

不是肠癌爱咬精英,而是精英患癌更受关注

在中国,癌症已成为疾病死因之首。其中,中国肠癌的发病递增速度是世界平均的两倍。

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到了年纪、甚至有了明显肠胃不适的症状,在医生建议筛查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忍着不做筛查。殊不知,早期如果及时发现,相当于提前5—8年发现肠癌,几乎百分百可以治愈。

而如果发展成晚期再治疗,治疗效果和痛苦程度不谈,光是手术加化疗费用,基本都在30—50万以上,给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

医生建议:

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筛查一次

40岁以下人群每3—5年筛查一次

特别是以下4种情况,如果满足其中的2种,建议尽早做一次预防性早期筛查:

1.年龄在30岁以上,从未做过肠癌筛查

2.有经常肠胃不适、腹泻、便秘、大便出血等症状

3.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

4.本人有癌症史或者肠胃病史、肠息肉史

各国都推荐哪些筛查方法?

1.创伤性侵入性检查:肠镜

将肠镜从肛门进入身体,以检查直肠及结肠是否生有息肉及癌细胞。检查前患者要服用泻药以及灌肠,检查时会向肠道注入空气,肠镜碰到肠壁、或进入较深,都会引起腹痛。做肠镜比较痛苦,侵入性强,很多人因为抵触做肠镜,错失了早期筛查的良机。

2.无痛无创的高精度筛查:粪便DNA检测

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宣布,批准粪便 DNA检测方法用于结直肠癌的筛查。相对粪便隐血免疫化学检测(FIT),粪便 DNA检测无痛无创,结果更加准确,比值为 92% vs 74%(P=0.002)。

通过检测大便中的遗传物质(DNA检测),可发现直径1cm以上进展期腺瘤和早期肠癌病灶。按结直肠癌疾病发展期来看的话,相当于可以提前5—8年发现肠癌的早期危险因素,给予早期治疗充分的时间。

很多因肠镜检查带来不适及花费时间而逃避大肠癌筛查的人选择了粪便 DNA检测。后者可以做到在家采样(大便采样)并寄送,无痛无创,更加方便。

工作需争分夺秒,生命也要抢占先机

国内肠癌领域的学术专家,在无创肠癌基因检测(粪便 DNA检测)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推动。

郑树浙江省功勋教授,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1975年-2000年,美国获益于结直肠癌筛查,发病率下降22%,死亡率下降26%。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与诊断时机有直接关系。就中国国情来讲,要求所有人全部做肠镜是不现实的,高危人群推荐使用分子检测手段(粪便DNA检测)提高肿瘤检出率。

顾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普外科首席专家

从最初单个细胞出现异常并长成息肉,到最终发展为结直肠癌,大约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绝大多数息肉都可以在早期检测到,并在发生癌变之前切除。但是,早期肠癌患者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目前中国肠癌早诊率低于10%,很大原因就是害怕肠镜检查的疼痛。无创肠癌基因检测在保证准确度的同时,避免了创伤,是普及早筛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

中国有句老话,人的命,天注定。其实不完全错,人的命,基因注定,癌症是细胞突变的积累,随着年龄增大,几率越来越大。突如其来的癌症,是日积月累的忽视,可以瞒过别人,却瞒不过自己的身体。别让你的早癌变晚期!

参考来源:人民网,中新网,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