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帮癌症患者找到个性化诊治方案

文 / 小分谈健康
2020-10-29 10:41

森林中分出两条路,Haalthy( 朋数威力)创始人邱威妮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条,于是一个工科女生走上了医学创业的道路。邱威妮的创业,希望帮助癌症患者, 让癌症可治愈,让费用可承担。

这和她特殊的个人经历有关。

Haalthy创始人邱威妮

用工程学思维解决医疗问题

在创业之前,她首先是一名患者家属。2012 年,邱威妮在MIT 读书时期,父亲被诊断出肺癌。她也曾像《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我不是药神》中的伍德罗夫和程勇一样,到处寻找治疗方案和特效药。只要抓到任何对父亲的诊治有帮助的人, 邱威妮都会想尽办法去找对方,寻求诊疗方案。

2015 年,邱威妮的三位亲人和朋友相继过世。巨大的悲恸过后,邱威妮辞去纽约的咨询工作,决定回国为癌症患者做些事情。在为父亲治病的过程中,邱威妮发现中美之间巨大的信息差。比如父亲是当时第一批有机会进入香港临床试验组PD-L1 免疫治疗的患者。根据当地医生描述,其父亲也是内地唯一一位知道此信息并联系上香港临床的患者。当时邱威妮就在想,为什么这些信息没有公开呢?如果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是不是也能有一个平台,让患者能都拥有获得这些信息的权利?

父亲的过世加速了邱威妮的想法。在为父求医间,中美之间的差异让邱威妮发现了很多创业的点。除了上述提到的信息阻隔外,中国病患的数据相对于美国的案例库,是孤立且不完整的,这形成了一座座数据孤岛。由于缺乏相关的数据库, 中国的病患很多时候遇到“异病同治”的问题,只能凭借医生的经验看级别治疗。那么问题来了,病人在看了10 个医生, 被给出了10 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后,面对尚未引进的特效药和差额巨大的治疗费用时,该如何选择?

此外,在和病患的交流中,邱威妮发现中国的肿瘤治疗手段很少会整体和系统看待病症,面对“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 医生会告诉病人“下个月再说”。

“这种感觉,就像是坐在邮轮上,突然被放到了大海中央,船长说一个月之后再考虑要不要来接你。”邱威妮说,作为病患家属,她深知这个过程的煎熬。

邱威妮意识到,数据和信息是解决问题的核心。病患作为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差异性。如何设计适合每一个人的治疗方案,提供差异化的信息和服务,是摆在肺癌患者面前一个巨大的痛点。如果说“找到最先进的实验室受试”需要信息流,那么“面对10 个方案选择哪一个” 和“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则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学习环境工程,作为一个工科生的工程化思维在这时成了邱威妮的优势。邱威妮分别在康涅狄格大学与MIT 就读环境工程,曾参与用数据解决世界上最大环境治理项目。在她看来,数据本身是一个大的架构,可以利用工程思维,模块式分类和分阶段,通过用户能理解的方式来呈现。

虽然工程学和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但是技能和思考方法类似。比如医疗,人们很多时候指的是治疗本身。但是对于病人是工程学,要从整体构成上考虑, 比如除了方案外还要考虑副作用本身影响多大,比如头痛会不会影响到心脏,比如治疗长短问题,需要一两天还是终身治疗等等。此外,治疗本身还是经济学,是花费100 延长10 年寿命,还是花费20 万延长两年生命?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数据做全面的分析,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大数据发现个性化治疗方案

邱威妮给自己的公司取名Haalthy (Happy+Healthy),能通过大数据的积累, 发现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从而能提高病患的平均治愈率。可这个伟大的创想在最初并不被看好。很多人质疑的第一点就是, 数据孤岛如何被打通?三甲医院都无法收集完整的病患的数据,依靠第三方的机构能够做到吗?

在最初,没有人能理解邱威妮要做的数据库。所有人都认为,只有医生手上的才是第一手资料。甚至有投资人在听完Haalthy 的模式后,建议邱威妮“不如去试着卖保健品更实际一些”。但是“他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邱威妮认为通过社区切入的方式能做到。“我一直都认为,帮助1000 名患者找到对的诊疗方案,比100 万个注册用户来得更有价值。”邱威妮说。

邱威妮的数据收集和搭建之路走过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从其他bbs 论坛收集, 比如最初的百度贴吧,和之后的小红书、天涯等论坛。讨论的问题虽多,但是权威的数据和信息很少。邱威妮认为,社群本身能吸引用户这件事毋庸置疑,因此Haalthy 通过自建社区的方式,希望收集更精准和全面的数据。

“一开始什么都没有,有什么资源先去和人聊一下,数据库、社区,都是在聊天中搭建起来的。”邱威妮告诉《陆家嘴》。

要激励平台上的患者和其他人分享数据和经验,就要提供有价值的、病人最想要的东西。这通常是两条,一是这个病有治疗的希望,另一条是病能治疗得起。“如果我们能提供患者想要的东西,他们势必要给到我们信息。”邱威妮说。在这一阶段, 信息变得更精准和有目的性。

在第三阶段,为了让数据和信息更有可持续性,Haalthy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给病患提供服务,让病人更能“治疗得起”。比如医疗顾问会给病患建议,假如香港有新药上市,但是疫情期间患者不能去香港, 那么是否有其他的药物方案代替,或者新的临床试验可以加入等。

Haalthy 目前专注于肺癌领域的大数据服务,以肺癌的患患社区作为切入点, 为每年新增的429 万癌症病人提供,以“患者获益最大”为中心,为国内肺癌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平台。它通过衔接患者、药企和医疗资源,让患者通过旗下的“患患社区”和“肺腾助手”得到个性化诊治方案,降低患者治疗成本,同时通过精准的数据,推进新药研发,且降低研发成本。

目前,Haalthy 的商业模式主要来自向B 端的药厂收费,一块是精准匹配患者, 加速药企新药研发;另一块提供数据分析业务,分析药物研发策略,帮助药企判断能进入中国市场的契机。

不管是邱威妮的个人经历,是创业的初心的那句“提高肺癌平均治愈率”,还是Haalthy 官网首页的“自我介绍 ”:我们是一群患者家属、一群渴望医疗改革的推进者,一群前沿谨慎的医学科学家、一群期待为社会做贡献的普通人,Haalthy 的创办中都烙上了一层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也这让Haalthy 在媒体的介绍中一直都被打上了“公益创业”的标签。“很多人会把做好事和赚钱对立起来,但我任何一个商业只要从善就不应该对立,我不喜欢别人打着公益的旗号来收费。做好事也可以收费。”邱威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