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抑郁症、肺癌晚期、精神分裂症,三位女性告诉你什么是真爱

文 / 学乃身之宝
2019-04-04 23:16

文/学乃身之宝

资讯发达的当今社会,相信对于上述三种疾病很多人都会有所了解,大致情况如下:经济压力巨大甚至负载累累到最后人财两空,生活中无法交流,治愈更是遥遥无期。大胆假设一下:如果自己的丈夫不幸发生上述情况之一,作为妻子的你会怎样做出自己的选择?是一走了之还是……用行动证明婚礼上的誓言。

每对夫妻都在期待真爱,女性尤甚。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爱。下面,我们试着从发生在这三位女性身上的真实故事来寻找答案。

面对抑郁症、肺癌晚期、精神分裂症,三位女性告诉你什么是真爱

故事一:

这位女性是小说家,名叫安德莉亚。她是马特•海格的妻子。

马特•海格也是一位小说家,著作有《我遇见了人类》、《英国最后一个家族》,以及《如何停止时间》等多部畅销小说。曾在2009年荣获蓝彼得文学奖和马尔蒂斯文学奖,2011年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亚里克斯文学奖,还被《纽约时报》称赞为“兼具严谨与天赋的小说家”。

那么,安德莉亚到底经历了什么,让我们看到了真爱呢?

马特,是一名严重的抑郁症患者。

他在24岁的时候,不幸被命运选中,成为抑郁症患者,那时,他和安德莉亚还没结婚。《活下去的理由》一书,就是在他成为小说家后再次回望生命中那段最艰难的时光而写的。可以说,这是一本用痛苦写就,却能让人走出痛苦的书。

今天,我们不打算说马特在书中阐释的有关抑郁症的内容,我们主要说说,在那段最艰难的时光中,安德莉亚是如何做的。

马特在《活下去的理由》中说:“爱拯救了我。安德莉亚,她拯救了我。她对我的爱,我对她的爱,不止一次拯救了我,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

可见,没有安德莉亚,马特很难走出痛苦。

马特发病时,他们已经在一起5年。从安德莉亚19岁生日前夜开始到现在。马特自称,自己没有稳定的收入,加上酒精损害,性生活也是差强人意,但是安德莉亚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特别是当自己得抑郁症的时候。足以见得,安德莉亚对马特的爱经得起疾病的考验。

首先,安德莉亚愿意为马特改变。

因为他们俩不是同一类人。比如在睡眠问题上,安德莉亚喜欢睡懒觉,且晚上睡得也早,而马特睡眠不好,属于夜猫子型的。但安德莉亚愿意迁就马特,愿望为他做出改变。

其次,安德莉亚愿意包容马特。

马特和安德莉亚和其他夫妻一样,也会争吵。但争吵时俩人可以做真实的自己,且会通过交谈来化解争执。更重要的是,安德莉亚会包容马特因疾病而引起的过敏反应。比如,抑郁时,马特脾气很差,会烂醉如泥。

再次,安德莉亚愿意陪伴马特。

我们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安德莉亚来说,马特能否走出抑郁,恢复健康,都是未知的,更何况当时他们还没有结婚,选择离开也未尝不可。

但是安德莉亚一直陪在马特身边,并引导马特如何更好地生活。比如她陪马特看医生、鼓励马特打心理热线、还鼓励马特读书和写作。更重要的是安德莉亚赚钱养家,给马特时间和空间,并替马特打理好生活中的一切琐事。

马特在书中写道:“她填补了焦虑和黑暗制造的空白。她是我的第二个头脑,我的人生保姆,另外一半的我。她帮我代班,像战时的军嫂一样耐心等待我,等我回来。”

这就是安德莉亚的亲身经历,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爱。

面对抑郁症、肺癌晚期、精神分裂症,三位女性告诉你什么是真爱

故事二:

这位女性是一名医生,名叫露西。她是保罗•卡拉尼什的妻子。

保罗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还是一名作家。他在斯坦福大学取得英语文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以及人体生物学的学士学位,后又在剑桥大学取得科学医药历史与哲学的研究硕士学位,还以优异成绩从耶鲁医学院毕业,并加入“国家医学荣誉协会”。他回到斯坦福,完成神经外科住院医生培训,期间曾获得美国神经外科学会研究领域的最高奖。保罗,堪称斯坦福大学的天才医生。

但是,2013年,这位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为肺癌第四期—肺癌晚期。《化呼吸为空气》这本书就是保罗在罹患癌症后,以医生和病人的双重身份来记录自己的余生,以及对医疗和人性的反思。

对于保罗,我不想说太多,我想说的是他的妻子露西。

保罗生病前,他和露西的婚姻正面临需要家庭治疗的境地,但是,得知保罗得病后,婚姻问题已经不存在,露西当即表示,她会一直陪在他身边。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要知道,陪在一个癌症患者身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太多的不确定和恐惧会随时发生,让人心力交瘁。而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露西对保罗的爱。

露西愿意陪在保罗的身边。

保罗在书中写道,当得知那个坏消息时,露西到机场接他。露西把头靠在保罗的肩上,他们之间的距离都消失了(正在闹矛盾)。

保罗轻声说,“我需要你”。

露西说,“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此后,露西一直在努力确保保罗此时此刻和剩下的日子过得尽可能地好。比如,她负责追踪和监管保罗所有的症状和医疗护理,面面俱到,无微不至;陪伴保罗一起承受治疗过程中的各种痛苦。

露西愿意为保罗生下一个孩子。

她和保罗本想在保罗事业再上升一步后,要一个孩子,但是现在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破了他们原本美好的生活计划。就像保罗说的,“重大疾病不是要改变人生,而是要将你的人生打得粉碎”。

为了帮助保罗完成当爸爸的愿望,露西选择生孩子。要知道,这个决定的做出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露西极有可能面对独自抚养孩子,亦或是照顾保罗和孩子两个人。

但是,露西选择生孩子,为的是爱。因为她爱保罗,她希望她和保罗的爱情得以延续,这也是保罗生命的意义所在。

面对抑郁症、肺癌晚期、精神分裂症,三位女性告诉你什么是真爱

故事三:

这位女性是艾丽西亚,她是约翰•纳什的妻子。

约翰•纳什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主要贡献是“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我们可能觉得,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妻子,那是一件多么荣誉的事啊!但是,要知道,约翰•纳什,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一个精神病生活在一起,我们常人是无法想象的。

让我们更无法想象的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怎么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切不仅归功于评委会的宽容和尊重,更要都归功于艾丽西亚对纳什的爱。

正如,1994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现场,66岁的约翰•纳什发表获奖感言时说的那样,“我之所以能站在这里,是因为你。你是我存在的所有理由”。

感言中的这个“你”,就是他的妻子艾丽西亚。

这一路,艾丽西亚和纳什承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和煎熬。作为妻子的艾丽西亚更是不容易,她要接受自己嫁给一个精神病,还要面对社会上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纳什和艾丽西亚在1957年结婚,当时博士毕业的纳什在麻省理工任教,被认为是普林斯顿的数学天才,而艾丽西亚是麻省理工的物理高材生,这两个人的结合在外人看来就是天作之合。

但是,好景不长,艾丽西亚发现纳什的行为越来越异常,经常会好端端地突然拿起身边的任何东西来当作武器,说要保护艾丽西亚。因为他说有“黑暗组织”要侵害他们。

当艾丽西亚怀孕后,纳什的精神状态越加严重,只好寻求精神病院的帮助。因为艾丽西亚担心纳什的状态对即将出生的孩子产生影响。

后来,纳什被确诊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得以稳定。这时他们的孩子已经出生了。

但是,艾丽西亚知道,自己无法应对这个不正常的丈夫,选择了离婚。

而离婚之后的艾丽西亚没有离开纳什,还是和他生活在一起。

因为她相信纳什可以好起来,愿意给他机会。只是这样的过程太痛苦,甚至是让人恐惧的。

有一次,艾丽西亚到外面收衣服,让纳什自己带孩子洗澡,结果纳什犯病了,把孩子直接放在浴缸里,水龙头一直开着。幸好艾丽西亚发现的早,否则孩子就被淹死了。像这样的可怕经历时常发生。但艾丽西亚还是选择陪在纳什身边。

后来,纳什用自己的科学论证和逻辑思维,发现自己大脑中的那些虚幻人物是不存在的,这是纳什慢慢恢复的开始。

直到后来,纳什的大脑虽然还是会有些异常,但他可以正常生活,回归社会。这一切,离不开妻子艾丽西亚的付出和爱。

面对抑郁症、肺癌晚期、精神分裂症,三位女性告诉你什么是真爱

电影《美丽心灵》就是讲述纳什和艾丽西亚之间的故事

我的三个故事讲完了,都是真实的。

可能有人觉得这三个故事中的女性是少数,不具代表性,因为故事内容太极端。但我想说的是,正因为故事的特殊性,甚至是极端,才能更凸显夫妻之间,到底什么才是真爱。

都说患难见真情,像故事中极端的难,让我们看到真爱,更见证爱情的伟大和力量。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爱呢?

从上述的三个故事中,我看到的真爱,正如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这本书阐述的那样,爱是一种主动活动,爱是给予。

因为“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剥夺,而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

上述例子中的妻子们都是在“愿意”和“主动”地付出,而且这样的付出和给予完全是忘我的、无私的。如果说有所求,也只是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有朝一日恢复健康,尽管希望渺茫。因此,她们的爱才是真爱。

另外,弗洛姆还把爱的本质是给予,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他说,爱还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且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关心,即主动关注,关注我们所爱的人或物的成长。就像夫妻之间,要主动关心对方,这样才能相互了解,进而增进感情。如果你不了解对方喜欢吃什么,对方也不知道你爱吃什么,我想这样的爱情中很难找到真爱。

责任,即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是“我”对“你”的需要的反应。像上述例子中的任何一个,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人选择逃离。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作为外人无法指责,但从责任的角度来说,那就是不够爱。

尊重,即是按照其本来面目看待对方,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就像上述的那些特殊人群,无论是抑郁症患者,还是癌症患者,都应该把他们当作“人”来看待,不要一味地强调他们是“病人”。因为这会给他们觉得自己是怪人,是孤独的人,而真爱他们的人,会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认识,即是关心和责任的引导,是尊重的前提,是帮助我们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了解到内心世界最核心地方的动力。就像老公看到妻子在生气,但妻子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对自己不满意,有种负罪和内疚感。如果老公只是看到妻子生气,而没有看到生气背后的原因,那说明老公还没有真正认识妻子,那就谈不上是爱。套用一句老话“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说到底,爱是给予和付出,爱还是相互了解、理解、支持、鼓励和成长。

爱,就是没有理由的心疼和不设前提的宽容。”—周国平

面对抑郁症、肺癌晚期、精神分裂症,三位女性告诉你什么是真爱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