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背后的消化道肿瘤真相
这几个消化道肿瘤的谣言,你知道吗?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
3.15打假热,小编也就消化道肿瘤领域临床上经常能遇到的一些谣言开展一次“打假”调查,并邀请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晓江主任和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刘正主任,共话这些谣言背后的消化道肿瘤真相。
谣言一:胃痛就是得了胃癌
吴晓江主任告诉小编,大部分胃癌不遗传、也不具传染性,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刺激性食物)是胃癌的明显诱因,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甚至会出现出血、黑便等。
因此,很多患者误认为一旦胃痛加剧就是得了胃癌。其实,“临床上多数患者并不能准确说出胃部疼痛的位置,主要是因为胃部神经的敏感性不是很好,且上消化道疾病的症状都很类似,因此并不能说明一旦胃痛就是得了胃癌。”吴主任说。
如果已经出现连续数周的胃痛或者上腹部不适的感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针对不同的情况应选择不同的检查手段:超声检查对了解肝脏、胆囊和胰腺的情况具有优势;胃镜检查对胃内的情况有最为直接的了解;呼气试验可以快速监测幽门螺旋杆菌、CT和核磁检查对胃粘膜下病变检出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抽血检测胃肠道肿瘤标志物可以起到肿瘤性疾病的初筛作用。
谣言二:便潜血阳性就是直肠癌
大多数直肠癌患者在早期时并无明显症状,只有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腹痛、大便带血、大便变细及腹泻等症状。因此,很多患者对便潜血这一指标十分紧张,一旦检查为便潜血阳性便怀疑自己得了肿瘤。
为此,小编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与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联合举办的“约健康”主题科普活动现场专门采访了刘正主任,他指出,便潜血检查阳性并不意味着一定得了直肠癌,需要区分情况:如果是间断性阳性,一般消化道溃疡的可能性较大;但如果是持续性阳性,则要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发生,需进一步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刘主任还提示,临床上除了常规要重视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观察外,还应重视内窥镜检查,以便直接观察病变的大小、部位、形态,此外,大便潜血试验、钡灌肠、气钡灌肠以及CT、直肠腔内“B”超等都对大肠癌的诊断、手术方法、发现转移灶等具有一定帮助。
谣言三: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会产生精神依赖性,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使用
多数患者对镇痛治疗药阿片类药物心存忌惮,认为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会产生精神依赖性,因此拒绝使用。其实,临床实践证明,长期使用阿片类药为癌症患者进行镇痛治疗,尤其是采取口服或透皮方式给药,癌症患者出现精神依赖性 (以往称为成瘾 )的危险性很小。
由阿片类药导致的耐受性或躯体依赖性,并不意味着病人已产生精神依赖性。阿片类药物使用后是否导致精神依赖性与剂型、给药途径及给药时间有关。注射剂静脉给药使血药浓度突然升高,容易出现欣快感,因此易导致精神依赖性。
此外,及时、按时使用镇痛药,不仅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可用镇痛强度低的药物、使用最小剂量对疼痛症状进行缓解。如果等到疼痛剧烈时才使用镇痛药,或长期不用镇痛药,患者就会遭受更多疼痛折磨,甚至出现难治性疼痛。因此,并不宜等到疼痛剧烈时才使用镇痛药。
阿片类药的不良反应除便秘外,大多数是暂时性的,也是可以耐受的。例如,阿片类药导致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一般仅出现在用药的最初几天,数日后症状多可自行消失。因此,一旦不良反应出现就立即停止使用阿片类药的做法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