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症是否值得治疗?因病返贫值得吗?

文 / 影像科豪大夫
2018-07-19 02:08

一位38岁的年轻女士,乳腺癌术后1年,转移了。

这是今天遇到的病人。

太沉重,没敢去亲眼看一下她,只默默把报告做了优先,别的,无能为力。

大量胸水,多发肿大淋巴结,她恐怕很难坚持到40岁了,除非出现奇迹。

晚期癌症,这是个令人恐惧的名词。

癌症的可怕之处在于很多患者发现的时候就是晚期,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足够引起重视的症状。

而晚期癌症通常难以治愈,且治疗费用不低。只为了延长一点生存期,去忍受掏空一个家庭的风险,这样的取舍值得吗?

我国每年都有太多因病返贫的家庭,这种情况常常让人左右为难。

作为医生,提两点小建议,我们不妨一分为二:

1.对治疗敏感的癌症

比如大部分小细胞肺癌、淋巴瘤、甲状腺癌、绒癌等等,对放化疗敏感,有确切数据可以延长生存期,减少痛苦,对这种情况的患者,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还是建议搏一搏。

这位女性肺癌患者,第一次到医院就诊时肺里面就长满了转移瘤,做了化疗6次,之后靶向药物治疗(易瑞沙),已经4年了:

这里真是要感谢肺癌的靶向药物,看她多次复查的片子,逐步好转,病灶一次比一次缩小,有的小结节消失了。

在取报告的时候,我跟她说,希望以后每一次复查都能到我们医院来,我们想共同见证这种越来越多的奇迹!

包括很多胸科专家都信心满满,期待未来在5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里,实现肺癌患者的长期带瘤生存,把肺癌治疗成为慢性病一样的状态。

有人可能要质疑,少见的个例不具备说服力!还有别的奇迹么?

我们再看一个5年前的病例:

上图这个小伙子,27岁的时候因为胸闷一周发现纵隔精原细胞瘤(一种恶性肿瘤),已经8厘米多了。

手术切除配合术后化疗,上个月来复查,32岁的青壮汉子,已经娶妻生子了,没有任何复发征象:

坐在离他很远的地方写报告,仍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重生的喜悦和感激!

那一天,科主任请我们吃了两个西瓜!因为觉得这种时刻,当医生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我们也必须要理性对待病魔!有治疗满意的,也就会有不满意的情况。

2.治疗敏感度差的癌症

有些肿瘤晚期对各种手段均不敏感,或者身体状况差,已经不能耐受一些比较猛烈的治疗方式,就只能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为第一要求了,以人为本。

止痛、镇静、改善营养、尽量多陪伴,争取高质量走完最后一程,也就是我们最近今年提出来的——临终关怀!

有些时候,某些姑息性手段也可以考虑使用。

像上面这位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身体状态还可以,但食管被肿瘤堵死了,吃不进东西。

肿瘤患者如果不能进食,会很快消耗掉的。

做了姑息手术,用支架撑开食管,至今又过了15个月。

总之,晚期肿瘤病人的治疗,常常需要有所取舍,需要权衡利弊。

既不要倾家荡产去搏取渺茫希望,也不应完全放弃听天由命,很多时候,但求心安!

这是个沉重的话题,期待肿瘤治疗的突破性进展早日到来。

这里是影像科豪大夫,专注一点健康科普,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