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落泪!他们不是超人,却用尽全力守护着你!

文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8-04-29 18:17

在佛山,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时常能见到佛山凌晨的景色

他们可以不吃不喝工作7、8个小时

甚至还要每天在“鬼门关”前与死神抗衡

……

他们不是超人

但却要365天随时on call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

【温馨提示】

阅读以下内容时请备好纸巾

“有时她们会被吓哭,生老病死在这里太常见了。”

轻点此处,开启故事

ICU,重症监护室,这个被称为“鬼门关前最后一站”的地方,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在此并肩作战,击退死神。

在市一医院ICU工作了22年的聂慧敏说:“有些刚毕业进来的医护人员,看到病人离世会特别有心理压力,甚至被吓哭。这很正常,生老病死在这里太常见了。安慰之余,我会要求他们尊重遗体,认真完成好每一项护理工作。”

▲聂慧敏,市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组长,大家都亲切地称她“敏姐”。

4月18日,一名心跳骤停、室颤19次的患者,在急诊科、ICU、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等多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终于起死回生。这一幕幕的生命奇迹,都是每一位医护人员不停歇、不放弃的成果。正因为他们忘我的服务精神,市一医院连续两年蝉联“全省综合医院满意度第一”的殊荣。

而对于这些在特殊科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医院十分关怀他们的身心健康。定期举行的沟通会、旅游散心、组团运动……这些活动都能很好地帮助医护人员调节心情。“ICU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科室,因此医护人员更需要学会关注自我,控制好情绪。”聂慧敏说。

27个手术间

高峰期一天230多台手术

最晚的一台手术凌晨3点开台

你无法想象他们在背后做了多少努力

轻点此处,开启故事

下午3点,毕医生终于开始享用他今天的午餐。

因为一台肝癌手术,毕医生从上午8点一直忙到了下午3点;还好手术室的食堂会为没空吃饭的医护人员预留“超时餐”,虽然有点迟,但热腾腾的饭菜便是给疲惫的医护人员最好的慰劳。

▲因为过了饭点,毕医生独自在食堂吃“超时餐”。

这位90后的毕医生阳光俊朗,现在是普外的住院总医师,大家都管担当这个职务的人叫老总,因为方方面面都得管。“‘老总’每周基本要工作6天,即使休息不在医院,手机也要24小时在线。”他自己也笑称,“住院总医师”就是总在住院的医生。

▲除了“外科老总”(右一),还有“护士老总”(左一)。刚下手术台的两位“老总”吃饭时也不忘讨论工作。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家在安徽的毕医生很少有空跟家人团聚,曾经的兴趣爱好也只能暂时搁浅。被问及有没有后悔入行从医,他毫不迟疑:“现在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医生这个职业虽然辛苦,但我会继续坚守!不仅是喜欢,更是因为内心的一份执着!”

“想来观摩学习的预约已经排到明年了。”

轻点此处,开启故事

相比其他的手术室,尚慧玲主任正在进行的这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显得格外“热闹”;好几个医护人员安静地围在手术台旁,聚精会神看着显示屏上的操作流程。作为普通妇科主任的尚慧玲,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巧,去年还荣获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一旁的护士自豪地说“想来观摩学习尚主任手术的医护人员很多,已经排队到明年了。”

▲尚慧玲主任正在做手术(右二)。

“我刚来的时候,这里只有11名护士。现在?有123名!”

轻点此处,开启故事

张兰梅从85年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护士工作,到今年已经33年了。看着市一医院手术室的医护团队越来越优秀、壮大,张兰梅十分自豪,“我刚来的时候,这里只有11名护士。现在?有123名!”

手术科室的护士们都喜欢叫她“张老师”,不仅因为她资历深厚,更因为她对工作始终如一的热情,只要能帮助病人,她总是特别有冲劲。

▲在市一医院的手术室,医护人员只需刷卡即可查看自己的手术排班表,高新科技使得他们的工作也更便利。

在手术室门口的等候区,一排不起眼的柜子就是张兰梅和同事们的“杰作”。因为等候手术的病人穿得比较单薄,张兰梅想到要给他们加床被子,但市面上并没有所谓的“被服加温柜”卖,定制的成本又极其昂贵。于是张兰梅和她的同事们亲自动手搭建,将暖风机和衣柜改造成这排独一无二的“加温柜”。

▲张兰梅,市一医院手术室科护长。

当回忆起2016年的大年三十晚,张兰梅至今还印象深刻。在万家灯火团圆的时候,一通电话打破了这刻的欢聚:一台肝移植手术需要马上进行。张兰梅说:“当时没考虑这么多,能匹配到合适的肝源非常难得,这关系到病人的重生,所以我马上就赶过去了。”

“你们一定要回来!安全地回来!”

轻点此处,开启故事

急诊科室的忙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平均每天要接纳800人次的病患,多的时候甚至超过千人。这里发生的故事太多了,因为要处理的都是最紧急的情况,时常能感受到人性的伟大。”急诊科主任姜骏说。

▲市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姜骏。

2014 年埃博拉疫情在非洲蔓延,一名来自非洲的外国人在顺德乐从出现了疑似埃博拉的症状。当时市一医院急诊科室负责转运这名疑似患者,并将他接到感染科隔离。曾经经历过“非典”时期的急诊科主任姜骏,在这个时候不禁为同事们捏了一把汗。“当看到朝夕相处的同事全副武装,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面屏准备出发时,我心里还是有点慌的;毕竟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高达90%!当时只希望他们一定平安回来!”

像这样时刻牵挂病人、牵挂工作的故事,在市一医院还很多。从业30余年的神经内科主任王玉凯说,患上中风的病人大多为老年人,且中风的药物相对昂贵,有时候会遇上老人没带够钱的情况。这时王玉凯会贴心地借钱给他们,免得老人家来回折腾;而病人们也会如约在下次复诊的时候,把钱还上。

▲王玉凯,市一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神经内科主任,神经介入中心副主任。

在2003年,王玉凯还主持开展了急性脑梗塞的超早期DSA动脉内溶栓术,当年成功进行了佛山市第一例急性基底动脉梗塞的DSA动脉导管接触性溶栓。技术过硬而又心系病患的他,让人敬佩!

曾经在急诊科工作过的邝景云,也有着自己的故事。

▲邝景云,现任市一医院职神经内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专科护士。

92年,毕业后的她便在市一医院急诊科就职。因为儿童病床相对较矮,且小孩子吊针扎头皮比较困难,需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以至于工作两年后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但她在家简单卧床休息几日后,又继续回院工作。时至今日,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白衣天使已经在岗位上坚守了26年。

“曾经的病人还会回来做义工!”

轻点此处,开启故事

一说乳腺肿瘤科的日间化疗单元,乳腺肿瘤科的庞丹梅主任感到特别地自豪。“去年我们的日间化疗单元共接纳了200例病人。它将原本繁杂的治疗流程简单化,病人当天治疗完即可回家休息,十分方便。”

▲乳腺肿瘤科的庞丹梅主任。

乳腺肿瘤科还特别注重跟患者的沟通,不仅成立了病友会微信群,还定期举行“抗癌俱乐部”等活动,评选“抗癌明星”;而那些曾经的患者,也时常回来做义工,帮助和鼓励其他病友。另外,乳腺肿瘤科还通过“线上治疗组”的形式,持续与患者保持沟通,患者可以通过手机,一对一地在线上向医生提问和交流。

“他们是最低调的‘幕后英雄’,是医院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轻点此处,开启故事

你听说过“消毒供应中心科室(CSSD)”吗?这个鲜少出现在大家的眼前的科室,但却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CSSD承担着为各科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的工作;同时,它还要供应无菌物品给各个部门。

▲消毒供应室李焕平护士长(左一)正在指导科室的“小鲜肉”使用清洗机。

在2100平方米的空间里,每个小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作;据了解,每天从CSSD进出的消毒器械最少有3万件,高峰期甚至达5万件。

除了“消毒供应中心科室”外,在市一医院里还有许多后勤部门同样演绎着各自的角色。从一开始的排队挂号、手写病历,到现在多平台多渠道的预约挂号、微信缴费、线上问诊……计算机中心的黄慧勇主任可以说是见证了市一医院数字化医疗服务水平的飞跃。

▲市一医院计算机中心全体人员合照。图/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

如今的计算机中心,除了要负责各个信息系统、平台的运维外,还要记录各种数据,如:发药量、就诊人数、某个病种的男女比例……这些大数据为医院更好提升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底。计算机中心的副主任黄健说:“能用新的技术造福市民、方便患者,是一件非常有成功感的事!”

另外,还有食堂配餐员、安保工作人员等等这些“幕后英雄”们值得我们点赞!因为他们有力的支持,医院才能将更出色的服务水平提供给患者。

▲何志雄,保安组长(图中穿联防服装)。工作的三年时间里,他在维持秩序的同时,还帮助前来就诊的市民答疑咨询。

▲46岁的赵健昌(右一)是广东梅州人,98年来到市一医院,现在担任食品安全员、班长一职。

▲姜洪广(右一),身为保安的他主要职责是防恐、防爆、防闹,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即使节假日也需要值班。

▲陈兆杜(左一)从事这份工作已经7年,每天尽职尽责地运送病人进出。

像这样的故事

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还有很多

无论是工作在最前沿的医护人员

亦或是背后默默保驾护航的后勤工作者

因为他们辛勤的付出和努力

才有了患者们的康复和重生

这个五一劳动节

请致敬这些最美的医务工作者!

为他们点个赞吧!

策划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