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伦敦癌症研究中心找到食管癌的软肋,食管癌患者有望被拯救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这听起来确实让人毛骨悚然。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因为食管癌“杀伤力”特别强,多数患者确诊时就已是中晚期,根本无法手术治疗。即使有小部分患者可以手术,但食管癌术后的复发率非常高。
食管癌患者的福音!
近日,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的Christopher Lord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找到了食管癌的软肋,这一项关于食管癌治疗的突破性发现刊登在胃肠病领域顶级期刊《Gut》杂志上。我们知道,食管癌除了手术治疗之外,目前可用的临床治疗方案非常有限。所以,食管癌患者总体的5年生存率只有19%。而这一重大发现将有望拯救近半数的食管癌患者!
食管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而且是男性多于女性。食管癌的人群分布与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地域、生活环境、饮食生活习惯、遗传易感性等有一定关系。食管癌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
我国是食管癌发生大国,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食管癌患者人数已经占到了全球患者的一半(全球近45万死亡病例中,有49%发生在我国)。其中四川、河南、福建、广东等都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河南安阳、河北邯郸以及晋东南地区食管癌死亡率常年居高不下。大多数食管癌患者体内都会出现MYC/ERBB2基因活性上调,所以这意味着他们将有望从这一发现中受益。
伦敦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通过使用小分子干扰RNA抑制靶向Bruton酪氨酸激酶(BTK)的活性,可以显著抑制MYC/ERBB2基因活性上调的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同时,他们还发现FDA已经批准的BTK抑制剂ibrutinib(依鲁替尼,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同样可以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并且与小分子干扰RNA活性相当。
Ibrutinib(依鲁替尼)
Ibrutinib是一种靶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该酶是至少三种关键B细胞生存机制的重要介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的这种多重作用可以使其指挥B细胞恶性肿瘤进入淋巴组织,使肿瘤细胞能够接触必要的微环境而得以生存。
依鲁替尼是经FDA突破性药物通道批准的第二个新药(第一个为obinutuzumab),同时还享有FDA的另外两项buff,以及上市后7年的行政保护。FDA已授予Ibrutinib"突破性"地位用于治疗两种B细胞恶性肿瘤: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既往经过治疗的患者)及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M)。MC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美国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中大约占到6%。通常确诊为MCL时,癌细胞已扩散至淋巴结、骨髓和其它器官。
食管癌传统治疗方案
食管癌可以分为食管腺癌(EAC)以及食管鳞癌(ESCC)两大类。目前EAC的治疗有基于顺铂,紫杉烷类,喜树碱类的化疗。而且,食管腺癌患者如果化疗无效,那么,还可以选择一些靶向药物治疗,例如:靶向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ramucirumab,但遗憾的是,这些治疗方案的效果并不尽人意。
而对于ESCC,只有化疗方案可选(目前还没有被批准的靶向药物),如果一线化疗方案失败,可以说是“走投无路”。虽然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但在食管癌患者中就有90%的患者都属于ESCC。所以,寻找食管癌治疗的新方案“势在必行”。
突破传统治疗,为食管癌患者带来希望!
为了找到新的、合适的、治疗食管癌的药物,Lord教授长期努力不懈的研究。他认为,既然癌细胞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同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很依赖于某些活性上调的基因(促癌基因),而正常的细胞不会。那么这些癌细胞所依赖的基因,以及其控制的下游通路同时也是治疗癌症很有希望的靶点。
首先:Lord教授选择了17种常见的食管癌细胞系(包括8中EAC细胞系以及9种ESCC细胞系)进行实验。收集了这17种常见的食管癌细胞的基因数据,并按癌细胞内促癌基因的类型进一步将这些细胞分类。例如:MYC基因活性上调的癌细胞归为一类。
然后:Lord教授直接用80种临床上常用的或者处于研发后期的抗癌药物来处理这些细胞,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药物的作用靶点是完全不同,以收集不同类型的食管癌细胞对于这些药物的敏感性数据。同时,Lord教授还找到了714种已知的靶向与癌症相关激酶的小分子干扰RNA,同样用这些小分子干扰RNA处理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以收集癌细胞对这些激酶调控的基因的依赖性数据。
整合数据发现:常见的促癌基因MYC活性上调的食管癌细胞对于靶向布BTK的小分子干扰RNA异常敏感。靶向BTK的小分子干扰RNA可以显著抑制MYC基因活性上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
上面我们提到,FDA已经批准BTK抑制剂ibrutinib(依鲁替尼)用于多种的癌症治疗,而且已知ibrutinib还能直接抑制促癌基因ERBB2的活性。所以,Lord教授便同时测试了ibrutinib对于MYC以及ERBB2基因活性上调的食管癌细胞的效果。
结果:ibrutinib与靶向BTK的小分子干扰RNA效果相似,同样可以显著抑制MYC基因活性上调食管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而且,对于ERBB2基因上调的食管癌细胞,ibrutinib(依鲁替尼)同样显示出惊人的效果。研究人员还发现了ibrutinib抑制MYC或者ERBB2基因上调癌细胞的机制。ibrutinib可以选择性诱导MYC以及ERBB2基因活性上调的癌细胞在有丝分裂时,停止在G1期,随后引发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二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期待好结果
因为早前ibrutinib就已经被FDA批准用于其他类型癌症的治疗,临床前研究证明,依鲁替尼能够抑制恶性B细胞的增殖、生存。而且依鲁替尼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同其他治疗药物相似:腹泻、乏力、恶心、呕吐或食欲减退等,出现 3 或 3 级以上血液病不良反应同样较少,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16%),血小板减少( 11%)和贫血( 10%)。所以ibrutinib的安全剂量范围是已知的。所以,Lord教授已经开始进行二期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ibrutinib对于MYC以及ERBB2基因活性上调患者的有效性。
此外,此前的研究表明:ERBB2基因在11%的ESCC患者以及32%的EAC患者中活性显著上调。而MYC基因活性同样在23%的EAC患者以及32%的ESCC患者体内上调。这意味着一旦ibrutinib在人体实验中被证明有效,那么近半数的食管癌患者将被拯救。
特别提醒: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食管癌防治的研究,在高发区农村建立防治研究点。对高发区人群中采取宣教和应用食管细胞学诊断方法开展普查,以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另外,研究表明食管癌与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长期饮烈性酒、嗜好吸烟,食物过硬、过热、进食过快,引起慢性刺激、炎症、创伤或口腔不洁、龋齿等均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所以,保持健康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食管癌非常重要。
食管癌患者日常护理
睡觉时将枕头垫高使头肩部处于“高枕无忧”的状态,这样有助于防止胃食管反流。如果有明显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如顽固性咳嗽、脓痰、胸闷及呼吸困难等,应去医院就诊积极治疗,以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饮食调理
1. 讲究烹调方法和进食方法:饭前,尽量避免油烟味等不良刺激,在食物的选择,制作,烹调上,应创造食物良好的感观性状,在色,香,味,形上下功夫,尽可能的适合和满足患者的口味爱好和习惯,增进患者的食欲。还要根据患者的消化能力,采取少量多餐,粗细搭配,流质,软食与硬食交替,甜咸互换等形式进餐。
2. 足够热量:由于食管癌患者体内蛋白质分解高,合成代谢功能降低,营养失衡,所以对蛋白质需求量增加,故应保证患者每日摄入的总热量,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为主。
3.合理食物结构:患者的食物结构应品种多,花样新,结构合理,在制作食谱时,要尽可能做到:清淡和高营养优质量相结合,质软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相结合,新鲜和食物寒热温平味相结合。
4、平衡营养:根据患者的需要,营养素要适量,齐全,除充足优质的蛋白质摄入外,一般应以低脂肪,适量碳水化合物为主。注意补充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等。
吉利德康温馨提醒:此前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化疗还是靶向治疗(仅有的针对EA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都在7个月左右(10),更痛苦的是,大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经历癌症的复发。而90%的ESCC患者已经无药可用。这也可能是食管癌5年生存率如此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也期待ibrutinib(依鲁替尼)能在针对食管癌的二期临床中取得良好效果,造福更多的食管癌患者。
综合药物质量、安全性、价格以及距离等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建议患者留言或者发私信咨询吉利德康肿瘤专家,切勿在网上搜寻一些不可靠的药物信息或者癌症偏方,以免耽误病情。此外,我们对癌症患者咨询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把相关的解决方案公布在吉利德康,欢迎广大癌症患者及家属关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