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科医生:早期控制是关键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即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正常的组织当作威胁并对其进行攻击,而引发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其特征是主要影响外周关节的持续发炎,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细胞明显的慢性炎症。它通常导致关节发热、肿胀和疼痛,严重影响关节正常功能,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
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病程漫长、致残率高等特点,早诊断早治疗是阻断或延缓关节结构破坏,避免发生畸形以及改善预后的根本措施。因此,想要提高患者的达标率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就必须要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率,这就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长期沟通,做到早诊早治、规范治疗、严密监测和定期随访。
那么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后,该如何治疗呢?
越来越兴起的治疗理念是达标治疗。即以病情缓解作为首要治疗目标,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治疗,在一定时间内将炎症或病情活动度降至较低水平或达到临床缓解,最终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却不能阻止关节的伤害或减慢病情的恶化。
以往的临床经验是先使用消炎药,待临床及使用X光片检查病情,如发现关节出现损坏的迹象,便开始使用控制类风湿药物。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很多病症在利用超声波及磁共振检查后发现关节会在很早时期便受到损害。
因此,现如今的临床治疗上认为若病人被诊断出类风湿性关节炎,便可以及早使用控制类风湿药物,以阻止进一步的关节损害。早期使用控制类风湿药物还有另一个好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的早期,在关节内会充满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会互相交流并发展为永久及慢性的炎症反应。利用控制类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可以阻碍这个过程,并会改善日后关节炎的病情。
虽然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很多年,且极大地缓解了患者的病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这些疗法存在着起效慢、难以控制病情进展、患者依从性不高等问题。除了这些口服药,还有没有其他的更优越的治疗方法呢?随着医学的进步,各类创新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新的临床选择,极大地弥补了之前药物的短板。
目前这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抗类风湿药物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上面介绍的传统化学合成的抗类风湿药物;第二类是生物制剂;第三类是小分子靶向药物。传统化学合成的抗类风湿药物可延缓和控制病情的进展,但是部分病人对这类药物的疗效不佳,或者确诊的时候关节已经被侵蚀得很严重,则单纯的传统化学合成的抗类风湿药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不佳。
生物制剂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在医疗界流行,通过皮下注射药物到脂肪层去中和体内的炎性物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生物制剂主要是炎症因子TNF-α、IL-6等的拮抗剂;小分子靶向药物则以JAK抑制剂为代表。JAK抑制剂可显著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和骨吸收,同时也可抑制多种细胞与细胞因子的活化,缓解炎症,减少关节损伤。
唯医骨科,每天更新骨科科普知识,让您看到既贴心实用又放心靠谱儿的小知识。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有骨科相关困扰,请把“唯医骨科”推荐给他们,送上一份健康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