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紊乱,破坏免疫系统,易患类风湿关节炎

文 / 龙焱漫天
2018-07-25 21:12

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其数量达10万亿,包括正常菌群和过路菌群。它们与人体功能代谢和免疫系统共同进化,在维持系统平衡中至关重要。

肠道菌群紊乱可增加类风湿关节炎

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增加类风湿关节炎(rhrumatoid arthritis,RA),且与其发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


当肠道菌群紊乱时,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自身组织或抗原失去正常的免疫耐受能力,肠壁淋巴组织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分泌一些新的炎症介质或原本分泌的炎症介质数量增多。


最终导致一系列的局部乃至全身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大量自身抗体错误识别并攻击自身组织,导致免疫系统出现障碍以及代谢的改变和各种疾病的发生。


肠道微生态多样性降低诱导炎症发生

RA是一种以滑膜炎为病理基础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揭示了肠道菌群紊乱与RA的关联。


早在20世纪就有学者提出关于肠道菌群紊乱与RA之间的毒血症因子假说,认为肠道G细菌大量增殖,会导致肠道产生多种毒性代谢产物并进人血液循环,引起关节炎。

Vaahtovuo等研究人员通过对患者粪便组成分析,比较了早期RA和纤维肌痛(FM)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现RA患者粪便里的双歧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菌群、脆弱拟杆菌、直肠球形梭菌群均显著低于FM。

近年也有研究者发现,RA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降低,但放线菌门却增加了。RA患者肠道细菌的变化,提示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诱导或者促进了RA的发生发展。

乳酸杆菌可以有效缓解RA患者的病情

Shinebaum等研究人员研究发现,RA患者粪便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含量显著多于正常组,并与RA病情活动程度相关,活跃期的RA梭状芽孢杆菌含量显著高于稳定期的RA,提示产气荚膜梭菌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并可用于疾病治疗效果或者抗炎药物疗效的评估。

Gregersen等研究人员指出,在RA患者滑膜中能够分离耶尔森菌属等肠道菌的抗体,并认为外来抗原与人体自身抗原结构相似导致抗原交叉反应,发挥相似的免疫调节或抗原提呈功能,能够增加RA的易感性,诱导与激活机体自身免疫应答,从而引起RA的发生发展。

Round等研究人员认为,脆弱类杆菌能够刺激调节性T细胞分泌IL-10制Th1细胞的激活,起到免疫抑制功能。Vaghef-Mehrabany等临床研究显示,干酪乳杆菌可显著降低RA患者血清TNF-a、IL-6和IL-12等促炎细胞因子,同时提供IL-10等抗炎因子水平。

副干酪乳杆菌可以显著降低RA的活动性,证明了乳酸杆菌可以有效缓解RA患者的病情。而Sjogren等研究指出,脆弱类杆菌与双歧杆菌数量减少可以阻碍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由此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RA的发生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益生菌补充剂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和代谢水平

有学者在做体外实验研究发现,肠道细菌细胞壁产物肽聚糖能够激发细胞因子的释放,激发RF的分泌。Gomez等动物实验发现,关节炎易感HLA-DRB1*0401小鼠肠道菌群主要是厚壁菌,而抗炎HLA_DRBl*0402小鼠肠道有大量的拟杆菌和放线菌。

Zamani B等研究显示,予以RA患者服用8周益生菌胶囊,患者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有明显改善,且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B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说明益生菌补充剂能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和代谢水平。

临床上,以肠道菌群一肠关节轴为治疗靶向的治疗方案早已应用,比如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柳氮磺胺吡啶等,均显示出明显疗效。

​总之,肠道菌群紊乱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的细菌有保护作用,而有的是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