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降34%,升高20倍:这些和尿酸结晶有关的数据,痛风要牢记!

文 / 水青愿养生部落
2018-02-12 19:3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内外组织中析出沉积;2、关节腔内的免疫细胞吞噬尿酸盐结晶,分泌炎性因子;3、在炎性因子的趋化下,越来越多的免疫细胞到达炎症部位,吞噬尿酸盐结晶,释放出更多炎性因子,痛风发作。

由此可以看出,尿酸盐结晶是痛风性关节炎的致病因子,其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中的沉积,是痛风发作的始动因素,不但引发天然的免疫反应,而且可对局部组织造成直接损伤,加重痛风炎症。

下降34%,升高20倍:这些和尿酸结晶有关的数据,痛风要牢记!

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只有不到20%会发生痛风,大部分人终身没有痛风发作。除了和痛风的遗传易感性有关之外,这一现象也与尿酸盐结晶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关。也就是说,一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虽然血尿酸偏高,但不容易有尿酸盐的结晶和沉积,因此不会痛风发作。尿酸盐结晶的形成受血尿酸水平、温度、pH及局部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1、血尿酸水平。尿酸在血中以尿酸盐的形式运输,生理情况下其在血中的饱和度为420umol/L,如果血中尿酸水平长期持续超过这个饱和点,就容易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中形成尿酸盐结晶。血尿酸水平越高,尿酸盐结晶形成的可能性越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率越高。统计资料显示,当血尿酸>420umol/L时,痛风的复发率>40%,血尿酸>540umol/L时,痛风的复发率接近80%!

下降34%,升高20倍:这些和尿酸结晶有关的数据,痛风要牢记!

2、温度。尿酸盐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37摄氏度时,尿酸盐的溶解度是408umol/L,当温度下降到30摄氏度时,尿酸盐的溶解度就只有268umol/L。也就是说,体温下降7摄氏度,尿酸盐的溶解度就下降了约34%。当环境温度为20摄氏度时,身体中心部位的体温仍能保持37摄氏度,但四肢末端的体温只有28摄氏度,因此尿酸盐结晶容易沉积在足趾、耳缘等温度明显低于中心体温的部位。

痛风病人典型的足部关节炎多在夜间发作,这可能与这些部位的夜间温度低有关。此外,痛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表现为痛风多发生在春夏和秋冬交替之时,可能与气温、气压及湿度改变有关,其中气温变化为主要因素。因此,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四肢末端的保暖,以减少尿酸结晶的形成,预防痛风急性发作。

下降34%,升高20倍:这些和尿酸结晶有关的数据,痛风要牢记!

3、pH。临床资料显示,血液和(或)组织液中的pH降低是痛风发作的常见诱因。比如剧烈运动后关节肌肉所在的部位乳酸浓度升高,局部组织液中的pH降低,即可导致痛风发作。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在血液和组织液中的pH均明显降低,痛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剧烈运动和代谢性酸中毒均为痛风的诱因,维持血液和组织液中的pH在正常范围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的重要措施。

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与尿液的pH密切相关。当尿pH从5.0升至6.0时,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将增加3倍,从5.0升至7.0时,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增加近20倍。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尿液的pH越低,肾尿酸性结石的发生率越高。因此,碱化尿液,将尿pH调整到6.2~6.9,此时无论是尿酸盐结石还是钙盐结石,发生率都是最低,可以减轻尿酸对肾脏的损伤。

下降34%,升高20倍:这些和尿酸结晶有关的数据,痛风要牢记!

需要注意的,蔬菜等碱性食物的摄入,以及小苏打等药物的使用,都只能起到碱化尿液的作用,无法降低血液和(或)组织液中的pH。剧烈运动、过量饮酒、药物使用不当、严重腹泻、减重过快等是常见的血液和(或)组织液中的pH降低的原因。

4、生物大分子。关节软骨和滑囊液中含有多种蛋白聚糖,这些大分子不但占有较大空间,且带有大量负电荷,使尿酸盐的溶解度提高3倍。如果蛋白多糖分子结构异常或浓度降低,则尿酸盐溶解度也随之降低,导致尿酸盐结晶形成并沉积,引起痛风发作。痛风患者可以考虑多补充一些蛋白多糖,不过,天然的蛋白多糖大多富含在动物的结缔组织或筋膜中,嘌呤含量相对较高,和痛风患者的饮食控制方案相冲突,因此只能考虑人工合成的蛋白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