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空气污染增加罹患呼吸疾病风险,科学防治很重要
日前在广州召开的勃林格殷格翰呼吸论坛暨第三届BI肺健康高峰论坛上,我国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在近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现状依然严峻、同时由于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滞后作用,再叠加其他因素(如老龄化、吸烟等)使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阻肺、肺癌、肺间质性疾病等发病率明显上升,而疾病也更加复杂,使得诊治难度加大。对公众来说,加强个人防护意识,科学、合理地预防和治疗呼吸疾病尤为重要。
空气污染形势严峻,呼吸疾病发病率上升
从今年一季度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来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准则,我国主要大中城市一季度主要污染物水平全面超标。
据钟南山院士介绍,过去关于空气污染与呼吸疾病相关性的资料都来源于国外。近年来有了越来越多来自国内的证据,证实了空气污染、特别是严重的空气污染与呼吸疾病之间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生命早期的大气污染物暴露显著增加儿童期哮喘发生风险。一项针对北京地区PM2.5对哮喘发病影响的分析显示,即使是短期的大气污染物暴露也显著增加哮喘发作的风险。
同时,也有多项研究表明大气污染显著增加慢阻肺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发生风险、住院风险和死亡风险。一项在2012年至2015年期间针对广东四个地区(广州与湛江分别代表城区,韶关和河源分别代表农村地区)20岁以上人群的研究显示,高浓度PM暴露与慢阻肺患病率增加和肺功能下降高度相关。另外,也已经证实大气污染是显著增加肺癌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的重要因素。
除了室外大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如二手烟也应该引起重视。特别是对于女性,室内空气污染对女性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
呼吸疾病高发,科学防治很重要
呼吸系统疾病高发, 而疾病也更加复杂,这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难度大大地增加了。对于如何应对这一现状,钟院士开出了“处方”。他认为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层面共同努力。政府和社会层面的措施主要包括工业技术升级、车辆燃料和公共交通革新、烹饪燃料改善及通风等。而针对个人,钟南山院士建议要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科学、合理地预防和治疗呼吸疾病。
以慢阻肺为例,慢阻肺治疗不能等到有症状、发作和加重时再治疗。钟南山院士提醒:“早期患者没有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的症状,当患者出现气促等症状时,往往肺功能已经损伤50%以上,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早期慢阻肺患者,即使没有出现相关症状也需要开始尽早治疗。”
钟南山院士谈到了由他牵头进行的一个针对早期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的慢阻肺患者进行用药干预的研究,其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后的早期患者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因此慢阻肺患者在早期就应该开始规范的治疗,以延缓慢阻肺的发展进程,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就像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一样。
而对于有症状的慢阻肺患者,更要坚持规范治疗。钟南山院士指出:“我们治疗慢阻肺的目标是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因此坚持规范治疗很重要。目前已证实抗胆碱能药物对于治疗慢阻肺的效果是很好的。对于早期的慢阻肺患者,使用短效的抗胆碱能药物;对于中晚期慢阻肺患者,应坚持使用长效的抗碱能药物,或者长效的抗碱能药物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对于小部分有哮喘史的慢阻肺患者,则在长效抗碱能药物及长效β受体激动剂的基础上再加上吸入糖皮质激素。”
另外,钟南山院士建议应普及肺功能检测,做到早诊早治。对于普通民众,应该增强个人防护的意识,包括减少吸烟暴露和改善通风、在雾霾天带口罩、合理膳食、根据不同空气质量状况调整活动量等等。